天天看點

1967年,美航母在南海爆炸,21架飛機被毀134人喪命,何人所為?

作者:珺瑤婉史

1965年3月,時任美國總統的約翰遜簽署了“滾雷行動”的準許令,美國空軍正式開啟了對北越的大規模轟炸行動。随後,由美軍陸戰隊組成的美國本土軍隊,進入越南直接參與對北約軍隊的作戰,越南戰争正式爆發。

1967年,美航母在南海爆炸,21架飛機被毀134人喪命,何人所為?

然而,令美國沒有想到的是,在繼10多年前的北韓戰争之後,又有一個亞洲國家抵擋住了自己的進攻步伐。1965年11月,美軍與北越軍隊遭遇了第一場大規模正面交鋒——德浪河谷戰役。

這場戰役的結果頗為滑稽,雙方盡皆認為自己獲得了巨大勝利。然而,事實結果卻是雙方傷亡差不多,都不超過千人。可是在這場戰役後,美軍和越南軍隊卻全都采取了與以往不同的作戰方式。北越軍隊一改之前的“勇往無前”作風,開始打起了遊擊戰,而美國也開始愈發地依賴戰機轟炸。

1967年,美航母在南海爆炸,21架飛機被毀134人喪命,何人所為?

1967年4月,由于美國在越南戰場曠日持久的轟炸,使得國内群眾的反戰情緒日益高漲。在美國第一大城市紐約,甚至爆發了超30萬人的反戰遊行。迫于壓力,美國總統約翰遜隻得發表全國講話,稱美國将會單方面停止對北越部分地區的轟炸,并增派兵力以盡快結束這場戰争。

然而沒想到,美軍此去,卻遭到了北越軍隊的“毒打”。美陸軍接連在越南戰場失利,軍方要求全面恢複轟炸并擴大允許轟炸範圍。進退兩難的約翰遜,無奈隻得調集當時正在地中海附近執行任務的福萊斯特号航母前往越南戰場實施新的轟炸計劃。

1967年,美航母在南海爆炸,21架飛機被毀134人喪命,何人所為?

然而,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在福萊斯特号抵達太平洋後不久便離奇發生了一場巨大事故。1967年7月29日,執行轟炸任務的福萊斯特号在行駛進我國南海北部灣水域時,突然發生大爆炸,随後沖天的火光霎那而起,艦上的人員全部陷入恐慌之中。

那麼,這場突如其來的巨大災難究竟是何人所為?是有志之士為了給美國教訓還是美國自導自演想要嫁禍給我國以報當年戰敗之仇,亦或是隻是一場意外?

1967年,美航母在南海爆炸,21架飛機被毀134人喪命,何人所為?

二戰之後,全世界都意識到核武器将成為未來争鋒的決定性因素。為此,世界各國都開始加緊原子彈等核武器的制造,而作為先驅者的美國則将目光放在了建造具有承載能夠攜帶5噸重重型核武器的轟炸機超級航母上。

1948年7月29日,霸權主義的“開創者”杜魯門準許了超級航母的建造計劃。卻不曾想,這個決議遭到了美國空軍的強烈反對。而若追究其原因,倒也十分明了,就是兩個字——利益。

1967年,美航母在南海爆炸,21架飛機被毀134人喪命,何人所為?

自美國參與二戰以來,美空軍一直作為王牌在各處戰場大放異彩。美國海軍此番想要建造超級航母的計劃,本意上就是為了遏制愈發盛大的美空軍所要推動的陸基重型戰略轟炸機隊的組建。由此,上演了一番“疾風驟雨”般的重磅交鋒。甚至最後還由“唇槍舌戰”轉變成了“刺刀見紅”。

1949年3月,超級航母計劃的第一推動者,原美國海軍部長時任美國第一任國防部長的詹姆斯·福萊斯特被美空軍聯合各大财閥勢力逼迫辭職。而接任他的路易斯·強森,掉轉話鋒,開始公開支援美空軍。

1967年,美航母在南海爆炸,21架飛機被毀134人喪命,何人所為?

1949年4月18日,超級航母計劃的第一艘航母“美國号”正式在紐波特紐斯船廠安放龍骨。卻沒想到,路易斯·強森竟然在5天後不通知國會及海軍的前提下,自作主張地下令取消建造計劃。這讓美海軍高層無比憤怒,以時任美海軍部長的約翰·蘇利文為首,美海軍高層多名上司聯阙遞交辭職信以表抗議。

由此,爆發了美國有史以來海陸空三軍的最大裂痕,腰斬“美國号”成為了美國空軍和陸軍的共同目标。作為超級航母計劃的提出者和第一推動者,詹姆斯·福萊斯特為了抗衡陸空兩軍的擠壓,在5月22日自殺明志,隻為建造“美國号”。

1967年,美航母在南海爆炸,21架飛機被毀134人喪命,何人所為?

但是,在殘酷的利益事實面前,詹姆斯·福萊斯特的死終究未能擋得住陸空兩軍的聯手。不僅如此,在随後的兩年中,因為陸空兩軍的打壓,美海軍多項軍費預算皆遭到美國國會的大砍。直到美國在北韓戰場被我人民志願軍接連挫敗,美國國會才不得不将超級航母計劃再度提上日程,以強固美國在境外的戰略輸出。

1952年,在海軍部長弗朗西斯·馬修斯的推動下,超級航母計劃正式複蘇。而為了紀念為了這個計劃獻身的詹姆斯·福萊斯特,美國海軍将超級航母計劃建造的第一艘新型航空母艦由原來的“美國号”轉定為“福萊斯特号”。

福萊斯特号于1955年正式下水服役,作為當時的“第一航母”,福萊斯特号作為美海軍主力長期擔任着境外戰略輸出的重任。直到1967年,這個美國海軍當之無愧的主力,折戟在我國南海海域。

1967年,美航母在南海爆炸,21架飛機被毀134人喪命,何人所為?

1967年7月24日,福萊斯特号由大西洋輾轉來到了太平洋。為了彰顯這艘“第一航母”的超強戰力,在福萊斯特到達之後根本不停歇,接連4天對北越的石油和天然氣儲藏庫、彈藥庫、橋梁等重要設施進行轟炸。

在這4天内,福萊斯特号炸毀了北越多處重要建築,而自己所出動的150餘次戰機中無任何傷亡。這讓原本駐紮在此的美空軍及海軍其餘各部,盡皆稱贊不已,因為他們此前出動的轟炸北越的戰機多多少少都遭到了擊落。

1967年,美航母在南海爆炸,21架飛機被毀134人喪命,何人所為?

然而,4天無休止的轟炸任務,緻使福萊斯特号所攜帶的彈藥已損耗殆盡,若再想繼續轟炸任務,隻能是前往美軍在菲律賓的軍事基地領取補給彈藥。7月28日,美海軍補給船“鑽石号”到達菲律賓的美軍基地裝備補給彈藥。

然而,當菲律賓的本地勞工将那些補給彈藥搬上船時,卻令“鑽石号”上的船員眉頭緊皺。因為,那一箱箱裝着彈藥的木箱,已經多處遭到了腐蝕,嚴重的甚至已經有炸彈遺露了出來。終于,補給船的船長還是沒忍住問道:“這些炸彈你們是從哪運來的?”

搬運彈藥的工頭回答到:“噢,這些呀,都是基地附近的那個已經近乎廢棄的彈藥場運過來的,因為年久失修已經幾乎露天了,是以這些箱子顯得有些破舊。”

1967年,美航母在南海爆炸,21架飛機被毀134人喪命,何人所為?

聽聞此話,那補給船的船長眉頭更深,急忙找到了海軍基地的負責人詢問。卻沒想到,那負責人竟然蔑視地瞅了一眼面前的船長,随後表示:上級要求轟炸的彈藥一定是450千克的炸彈,本土運來的新式炸彈還沒到,目前隻有這些老式的。

随後,那位海軍負責人神情一轉道:“這些都是10多年前生産的,本來都是為了北韓戰争準備的,但是結果你也知道,與其讓它們在這潮濕的玉林裡躺到報廢,還不如投在越南戰場實作自己的價值。”

見交涉無果,補給船船長隻得帶着這些老式的450千克炸彈連夜趕回了福萊斯特号。當福萊斯特的軍械官看到這些“古董”級别的炸彈時,頓時心生一種不好的預感。随後,他找到了福萊斯特号的指揮官貝林,向他描述了這些彈藥的危險性。

1967年,美航母在南海爆炸,21架飛機被毀134人喪命,何人所為?

貝林當即找到補給船的負責人,告訴他回到菲律賓重新裝配新的彈藥回來。但是,當補給船的船長把軍事基地負責人的那番話原班叙述過後,貝林不由得陷入了沉思。就在此時,上級傳來指令,命福萊斯特艦明天繼續裝配450千克炸彈執行轟炸任務。

無奈之下,貝林隻好指令他們将這些老式炸彈先行放到甲闆上,明天先裝上一些試試能否正常投擲出去,卻不曾想慘劇就此釀成。

1967年,美航母在南海爆炸,21架飛機被毀134人喪命,何人所為?

7月29日上午,在福萊斯特号上第一批轟炸機起飛後,機組人員進行第二批轟炸機的戰鬥準備。此時,福萊斯特号所剩的隻有昨晚剛剛到達的老式450千克炸彈,本着試探的出發點,在裝配好彈藥後,貝林指令其中一架飛機率先啟動。

10點50分左右,擔任這個重任的班格特駕駛員啟動了戰機,但還不待他操控飛機起飛,機翼下搭載的火箭彈便不受控制地朝着相臨的戰機呼嘯而去。這枚火箭彈直接命中了一架編号為405的天鷹攻擊機,劇烈的爆炸當場就将臨近的幾人卷入了火海。

1967年,美航母在南海爆炸,21架飛機被毀134人喪命,何人所為?

當見到火災發生後,福萊斯特号上的從業人員急忙拿着各種裝配找尋海水進行滅火。而艦上的第8消防組的組長法瑞爾則是清楚得知道,對于飛機及航空燃油起火,最好的方法是使用泡沫滅火器。為此,法瑞爾帶着小組成員拿着泡沫滅火器前往救火,并同時将情況報給了指揮官貝林。

得到消息的貝林,當即組織人員攜帶着泡沫滅火器前往幫忙。但是,由于火勢巨大,加上那日的風浪較為劇烈,導緻那架405天鷹攻擊機很快便全部被火焰吞噬。更糟糕的是,其上所攜帶的老式450千克炸彈,在此時也因為火勢的迅猛而掉落了下來。

1967年,美航母在南海爆炸,21架飛機被毀134人喪命,何人所為?

見到這一幕,法瑞爾當即大喊一聲“快撤!”不過追究還是晚了一步,掉落的老式450千克炸彈,瞬間便被引爆,圍繞着這架405天鷹戰機滅火的35人,有27人被爆炸波及過重當場死亡,其餘人也遭受重創倒地不起。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雖然掉落的450千克炸彈已經快要近乎淘汰,但其中蘊藏的能量仍舊不可小觑。在随後的幾分鐘内,又接連有7枚老式450炸彈及多枚飛彈受到波及,發生了新一輪爆炸。

1967年,美航母在南海爆炸,21架飛機被毀134人喪命,何人所為?

随着“蝴蝶效應”般地爆炸接連而起,甲闆之上殘垣斷壁,因爆炸而碎裂的燃油儲存箱流出了将近15萬升的航空燃油。借助風勢和不斷地爆炸,福萊斯特号的甲闆頓時火光滔天。一時間,哀嚎聲和嘶嘶的火焰回響在那些未被波及的人耳邊,猶如地獄的手信。

此時,唯一鎮定的或許隻有指揮官貝林。他拿起話筒,對着那些呆滞在原地的艦組人員大喊,命他們将所有裝配450老式炸彈的戰機以及甲闆上未被裝配的450炸彈全部推入海中。艦上的消防人員,則是找尋一切泡沫滅火器以及不燃物将發生火災的地域隔絕。

經過艦上人員的努力,甲闆上的明火在11點50分左右得到控制,不再蔓延,但救火仍舊成為難題。更重要的是,在甲闆之下,那因為燃油洩露而燃起的大火比之甲闆上伴随着爆炸的火光更令人頭疼。

1967年,美航母在南海爆炸,21架飛機被毀134人喪命,何人所為?

直到翌日清晨,在其他航空母艦上的海軍的幫助之下,福萊斯特号的火災才得以被滅掉。之後幾天的搜救工作,加班之下仍舊令人熱氣難耐。據統計,此次大火共造成了134人死亡,160餘人受傷,21架戰機被毀,直接損失的經濟總額高達7200萬美元。

而那艘被譽為當時“第一航母”的福萊斯特号也就此跌落神壇。在經過大修後,福萊斯特号被改裝成多用途航母,負責更多的隻能是作為訓練航母進行海軍飛行員的訓練工作。

1993年,這艘昔日榮光無限的第一航母正式退役。可是,由于其内部隐患頗多,加上美國國防部不允許将航母出售給别的國家,緻使福萊斯特号退役之後一直停泊在羅德島。

1967年,美航母在南海爆炸,21架飛機被毀134人喪命,何人所為?

因為無法出售,美國海軍部一直想要将福萊斯特号作為紀念物捐贈給博物館為教育工作做出一些貢獻,但十數年來卻沒有任何一家博物館願意接受這艘航母。最終,迫于無奈的美國海軍部,隻得是将福萊斯特号在2010年時開到費城,作為閑置艦船等待着被廉價出售或是作為人工礁而沉入海底的悲慘命運。

2013年10月,美國全明星金屬公司以1美分的滑稽價格買走了這艘有着巨大曆史意義的航空母艦,而其用途則是更為尬尴地被作為廢料拆解。

1967年,美航母在南海爆炸,21架飛機被毀134人喪命,何人所為?

可憐,被美國視為侵略、轟炸其他國家的“國之重器”最後卻毀在了為掠奪别國資源而準備的基石彈藥上。不知美國福萊斯特号的悲慘經曆是該說是由于美國多行不義必自斃的縮影呢,還是過于貪婪的自作自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