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無聊是一種病,得用藝術來治

無聊是一種病,得用藝術來治
【藝見】 寫這篇文章之前,我問自己,純粹的“有趣”到底有什麼用?最後的答案是,沒用。“有趣”沒辦法産生多大的經濟效益,甚至支付不起一塊小蛋糕。但說無用也不太準确,“有趣”的珍貴之處,是它的情緒價值。它能讓人不吃小蛋糕也獲得同樣的滿足感。
無聊是一種病,得用藝術來治

▲ 作品《來點兒wifi》

無聊是一種病,得用藝術來治

19年朋友送了我一個“藥方”筆記本,本子翻開是一幅簡筆漫畫:一顆心在記日記,而它記錄的内容,不是文字,竟然是心電圖!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千言萬語彙成一個字:妙。

無聊是一種病,得用藝術來治

▲ 藥方筆記本

無聊是一種病,得用藝術來治

朋友告訴我,作者是她喜歡的漫畫家Tango,他擅長用黑白線條勾勒出細微事物的異想世界。

無聊是一種病,得用藝術來治

▲ 漫畫家Tango

看到這些創意構思,她經常産生一種感受,生活好像沒有那麼無趣了——“那一瞬間,我對生活crush了一下。突然覺得一切都很美好。”

心靈雞湯也沒有這般奇效。從那之後,Tango成為我關注清單上的常客。

無聊是一種病,得用藝術來治

▲ 作品《戴好口罩化個妝再出門》

Tango的創作基地在微網誌,幾乎每天他都會發表一篇簡筆漫畫。他的畫通常沒有主題,也沒有固定的人物。哪個方向感觸特别深,他就畫什麼。

他的初衷隻是想把感動的瞬間記錄下來,卻在無意間,為粉絲建構了一個夢幻場域。Tango沒有想到,這個想象空間甚至承托住了一份生命的重量。

無聊是一種病,得用藝術來治

▲ 作品《貓王的由來》

他曾經接到過一個抑郁症粉絲的資訊,粉絲說起自己的經曆:确診了中度抑郁症,每天隻能睡兩三個小時,非常影響工作生活。家庭、社會、朋友卻不了解她,有的時候甚至想到過自殺。

無聊是一種病,得用藝術來治

▲ 作品《假期小琴調》

“她在網絡上看到了我的作品,失眠的時候就會看一看,說自己有被治愈到,可以暫時忘掉痛苦,内心趨于平靜。于是她聯絡到了我,那段時期我們會通電話,我給她講解我作品的含義,就這樣連續一段時間的陪伴,她慢慢恢複了元氣,這令我非常欣慰。”

無聊是一種病,得用藝術來治

▲ 作品《讓音樂成為靈魂的出口》

治愈,是粉絲回報中的高頻詞,評漫畫,也評人。畫作是心性的載體,Tango表達了對于世情的洞察和體恤,他的漫畫才能傳遞出同等的力量。

無聊是一種病,得用藝術來治

▲ 作品《面試》

黑白線條卻繪出彩色世界,因為Tango的奇思,麻木僵硬的人們才能難得地,從困頓的生活中跳躍出來,變得更為舒展和輕盈。這麼一想,創意筆記本上,把Tango設計為藥劑師簡直不能再合适。

無聊是一種病,得用藝術來治

▲ 作品《晚安》

無聊是一種病,得用藝術來治

探戈,一種節奏明快的雙人舞。舞步是兩種風格的對峙,嚴肅果敢與溫情柔和彼此互相糾纏,一方是哲理,另一方是詩。在大學英語課上,Tango為自己取了這個英文名,卻不想,此後人生的抉擇真如探戈一樣,在理性和感性之間來回交錯。

無聊是一種病,得用藝術來治

▲ 作品《無題》

小時候Tango就熱衷于藝術,曾經在中國福利會少年宮裡學過雕塑,因為成績斐然,他的雕塑指導還鼓勵他去報考美院。不過填志願時,家人認為男生應該學數理化,未來友善找工作,Tango就選了上海交通大學的數學系。

無聊是一種病,得用藝術來治

進入數學系後,Tango發現,周圍人都是戴着很厚的眼鏡,埋着頭一直做題。同學們學數學就像念佛,好像一定要把佛經讀完了才能悟出一個道理來。數學規律很迷人,Tango說,但他做不了這種苦行僧。

無聊是一種病,得用藝術來治

《聞香識女人》裡史法蘭中校有一句台詞:人生就像跳探戈,踩錯步子也沒關系,接着跳就行。

Tango想,還是要真實面對自己的想法。他比較幸運,大四那年,清華美院正巧招收有理科背景的學生,他如願考上。在美院自由創作的氛圍裡,Tango找到了自我,他确定,自己要做藝術創造,要做概念創新的人。

無聊是一種病,得用藝術來治

▲ 作品《來自外星的聲音》

後來Tango還透露過,大學同學現在很多都是億萬富翁了,但他并不後悔自己的選擇。數學的道路并不适合他,他心裡向往着藝術,藝術對他來說更重要一點。

笃定自己更适合藝術道路的Tango,對課上播放的廣告片一見鐘情。“廣告的世界太棒了,各種類型産品都是素材,添加一點創意就會變得好笑。”于是畢業後,Tango猶如渴水的魚,一猛子紮進了廣告行業。

無聊是一種病,得用藝術來治

然而成為廣告人之後,Tango發現,廣告行業客戶意志大于一切,創作并不自由。學藝術出身的人給客戶做廣告,自己的審美價值、創意等,會慢慢轉化成客戶的審美觀點,這個過程非常痛苦。

無聊是一種病,得用藝術來治

▲ 作品《要做一個聽話的人》

痛苦不宣洩,就會困在其中消極和沉淪。Tango想,還是需要做點讓自己認可的東西,起碼在創作裡,他是自己的客戶。于是簡筆漫畫成為了他的精神出口。

夜晚是Tango的創作時間。脫離白天瑣事的幹擾,他終于能靜下心來面對自己,然後将自然流露的想法轉化為筆下的線條。

無聊是一種病,得用藝術來治

▲ 作品《企鵝的萬聖節派對》

生活保障和藝術追求,理性的妥協和感性的抒發。Tango不斷切換着兩種狀态,在生活裡跳着一支來回交錯的探戈。所幸,目前Tango跳得還算暢快。創作對沖了工作的壓抑感,在漫畫的世界裡,他獲得極大的愉悅與滿足。

無聊是一種病,得用藝術來治

▲ 作品《一起來聽聽錢的聲音》

無聊是一種病,得用藝術來治

美院的學習改變了Tango的一個認知:“當代藝術就是你隻要改變概念,你就有決定權和話語。”說不通的東西,換另外一個角度說就通了。

無聊是一種病,得用藝術來治

Tango創作的漫畫就是這一理念的寫照。他把熟悉的東西,以一種像做夢般的奇幻角度做了新的诠釋,告訴大家,生活的平平無奇之下,可能潛藏着這麼多戲劇化的故事。

無聊是一種病,得用藝術來治

他希望給讀者帶來輕松一笑。笑會給大腦帶來“壓力解除”的訊号,可以讓忙碌的心靈得到片刻的喘息。同時笑也是一種主動的姿态,暗示自己擁有了掌控生活的能力,而非木讷地活着。

無聊是一種病,得用藝術來治

▲ 作品《單于追殺中國皇帝》

Tango用有趣的漫畫記錄感動,寫就了一份“生活使用說明書”。他将自己定義為“畫說明書的人”,但這份“說明書”卻沒有框定的答案。

簡筆畫在畫面上會有大量留白,微妙地契合Tango的想法:他的畫隻是給大家提供另一個的視角,意義的表達就由讀者自己定奪。

無聊是一種病,得用藝術來治

▲ 作品《wifi披薩》

不去判定意義,一來是不願破壞無窮的解讀空間。二來是給讀者留存足夠的思考間隙。“思考隻能是一個人的事”,看到畫面時,腦袋裡浮現的想法是每個人獨屬自己的内心投射,它值得被感覺。

無聊是一種病,得用藝術來治

▲ 作品《心語心書》

而簡筆漫畫對于自己的意義,Tango覺得,也許他是在宣洩孤獨感。他覺得自己就像一隻貓,獨立、不愛直接表達、一直在很遠的地方和人若即若離。

這個時代太喧嚣了,每個人都在接受大量的資訊,真誠的溝通少了,自我被承認的部分也是以銳減。這是不可避免的孤獨,而畫漫畫消解了他的這種情緒。

無聊是一種病,得用藝術來治

▲ 作品《指甲鉗的收藏》

我想,我們也可以去寫一份自己的生活說明書,記錄生活裡受到觸動的瞬間,偶爾翻閱。當挫折的風暴來臨之際,還能以這樣趣味的時刻遮擋一時的雨。這或許就是“有趣”的真正奧義。

— END —

本文由微光物種原創。更多内容可在微信公衆号“微光物種”上閱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