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條詭異路,一段滄桑城牆,一座曆史城門,它們存在,讓你……

作者:容榕寫奇聞

一條詭異路

在南京有一段稱為反弓煞道路,彎曲拱長,仿佛一張拉開的弓。路兩邊是樹和草要不就是城牆,老長的路居然沒有一個路燈,樹枝把天遮得嚴嚴實實不露一絲光線,。即使是在大白天也讓人感覺恐怖陰森後背發涼,而周邊供奉着那麼多磁場極強的英魂,讓這段路聚集了許多煞氣和陰氣,它被南京市民評為十大恐怖地之一,亦号稱中國12個最詭異的地段。

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從古時期這段路就是戰場上兵家必争之地。

在鹹豐三年(1853年),清軍将領向榮率部駐紮城東孝陵衛,建立江南大營,太平軍構築天堡城、地堡城對壘,并調兵遺将應戰,一度擊垮江南大營,數萬的生靈,在一夕之間就猶如割草一般的沒了,而這地堡城,就在龍脖子處。

龍脖子,在南京太平門東,因鐘山(紫金山)稱為蟠龍,遂将朝陽門(中山門)到太平門的明城牆叫做龍脖子,這段彎彎長長的路也就是龍脖子路。

你敢在深夜12點來嗎?來體驗下不寒而栗的感覺。

一段滄桑古城牆

緊臨路旁的城牆,修築與明朝,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曆史,城牆表面坑坑窪窪,上面長滿了雜草,顯的非常滄桑。城牆表面缺少了許多牆磚,象是在戰火中被打掉一樣。在城牆中段的牆體表面,有個呈四方塊小石碑,上刻的字是東界,在石碑左端的牆體上有條縫,而且縫隙兩端所用的城磚也是不一樣的,右面的城磚光滑一些。

當年曾國荃在此處攻破天京,在太平門東面城牆倒塌,兩次新修後的城牆與坑坑窪窪的深灰色舊城牆銜接處,立有兩塊碑,上镌刻東界與西界。

剛看到的是東界石碑,在太平門方向還有一塊西界,東界與西界之間的這段城牆代表是後建立的。

據悉,因為太平門段明城牆是包山牆,每到暴雨季節,雨水滲入牆體内,經由其排水系統噴吐而出,形成了獨特的龍吐水景觀。 明城牆的龍吐水是南京城最獨特的,尤其以龍脖子段最為壯觀。

一座傷感的城門

在龍脖子路不遠處,有座城門,

它是明代十三座内城門之一,原為明代朝陽門甕城,因城門位于南京城東,最先迎接太陽而得名。朝陽門甕城現已不存,今三拱券城門系民國時期開辟,現已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

在明代時期,南京的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的監獄就在太平門外。相傳當年天牢中時常傳出囚犯的哀呼之聲,夜間傳得更遠,周圍老百姓難以入眠。跪求安息,他們便将此地叫到太平,此地的城門也就叫成了太平門。

這座城門在曆史上發生許多曆史事件。1864年,曾國藩湘軍完成對天京合圍,地堡城被攻占,天京保衛戰進入最後關頭,太平軍以決死的信念做戰到底,這時湘軍掘道地轟塌太平門,湘軍蜂擁搶入,太平軍與敵鏖戰3小時,終因寡不敵衆,湘軍破城。這裡變成了血腥修羅場。

曆史發展到杭戰時期,到了1937年,日寇侵華圍攻南京時,這一帶路又成為侵華日軍的主攻方向,南京保衛戰在中山門慘烈進行,城外紫金山腳下繁華的村鎮成為廢墟之後,日軍又從中山門、中華門等攻入南京城,太平門也就成了侵華日軍的殺戮之地。

曾經的曆史已成往事,但這座城門仍然巍峨挺立在我們的眼前,時刻告誡我們後人,美好生活來之不易。珍惜當下!希望你在閑暇之餘,常來打卡!。

一條詭異路,一段滄桑城牆,一座曆史城門,它們存在,讓你……
一條詭異路,一段滄桑城牆,一座曆史城門,它們存在,讓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