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複旦大學沃興華教授是當代新型書法的代表之一,同時他的書法也備受争議。
這主要是因為他對書法的創新,在大多數人眼裡是“醜書”,或者說對于大多數笃信傳統的人而言,他的創新就是在亵渎經典,玷污書法。
實際上,他的新型書法也是建立在傳統之上的,并非一味閉門造車。
主流與非主流
古代的書法與今天一樣,有主流和非主流之别,就像官方書協與民間團體一樣。
像王羲之、王獻之、智永、歐陽詢、褚遂良、蘇轼、董其昌等,就屬于主流;
史書沒有記載作者姓名,作品以磚瓦、摩崖刻字的形式傳世,這類就屬于非主流。
主流比較常見且多被後人拿來學習。
常見是因為流傳下來的字帖多。
如今學書法的人,但凡被問及學哪一家,他要麼說“二王”,要麼說歐陽詢,要麼說褚遂良,要麼……
非主流不常見很少有人拿來學習。
存世量少,而且大都是從磚瓦上拓下來的,甚至還是孤品。
如果你問今天的書法愛好者,很少有人說自己是學秦磚漢瓦的。
二者的差別
主流以墨迹為主。
作者身份顯赫有着極高的書法水準。
當然還有碑刻,就是由作者先行書寫,之後他人刻之,如《十七帖》《九成宮醴泉銘》《雁塔聖教序》等。
非主流以磚瓦、摩崖刻字為主。
作者大都是一般工匠,以刀錐為工具直接在磚瓦上面刻字,有些還是模具弄出來的。
據說,古代燒磚燒瓦為了美觀,在磚瓦坯上刻一些吉祥話或動物圖案,或是某某年燒制。
坯是軟的,經過燒制變成堅硬的磚瓦,過程中難免不變形。
工匠們的燒制水準高超,但并不意味書寫水準也高超,即便書寫水準同樣高超,也不免在燒制過程中走樣。
二者的差別是:墨迹清晰,碑刻端正,都是出自名家之手,而磚瓦、摩崖正好與之相反。
沃翁書法
沃興華的主流書法功力很深,早期的作品可見一斑。
後來一反主流,向秦磚漢瓦摩崖刻石以及墓磚的刻痕進行學習。
這些書法與主流有異,書寫者多為史籍不載的社會底層人士。
書法圈有一種聲音,認為出自社會底層人士的字迹刻痕,相較于那些名家的字迹,質樸無華,更具書寫性。
古代名家字迹也好,社會底層人士的字迹也好,如今看來都屬于傳統書法。
沃興華繼承的是後者,雖然我們認為他寫的醜,但并不影響他繼承傳統的事實。
以前我抵制新型書法,并且寫過多篇抨擊的文章,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沒有了這種想法。
不過就目前來說,還僅限于以毛筆為工具的書寫上,暫不包括“射書”和“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