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四川綿陽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工作 加快建設中醫藥強市

吳壽貴 封面新聞記者 周洪攀

12月13日,四川省綿陽市召開全市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大會,安排部署綿陽中醫藥發展方向。同時,與省中醫藥管理局簽訂《關于将綿陽建設成中醫藥強市的合作備忘錄》《關于共建四川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的合作協定》。

四川綿陽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工作 加快建設中醫藥強市

封面新聞記者從會上了解到,綿陽正在大力健全中醫藥服務體系,所有公立綜合醫院均設定了中醫科和中藥房。目前,全市9個縣(市、區)均已建成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機關,已建成國家級中醫重點專科3個、省級31個,國家級名老中醫工作室6個、基層名中醫工作室7個,名老中醫工作室6個。已有12家公立中醫院、340家民營中醫醫療機構,形成了“5個1”的中醫藥服務體系。

為提升中醫藥服務水準,綿陽市還開展“綿陽十大名中醫”評選,通過“西學中”等多種方式培育中醫藥人才。新冠疫情發生以來,綿陽市在全省率先制定中醫藥預防處方并推廣中藥大鍋湯,中醫藥100%參與确診患者、疑似患者的治療并效果良好。其中,用于新冠肺炎預防應急研發的“芪景防感合劑”,已獲得省藥監局備案,已有近萬人使用該制劑。

在藥材種植方面,綿陽按照“品種道地化、種植規範化、生産規模化、經營産業化”的發展思路,全市的中藥材種植面積達117.7萬畝,位居全省第7位。形成了三台麥冬、平武天麻、江油附子、梓潼桔梗等藥材集中區。其涪城麥冬、平武天麻、江油附子、梓潼桔梗等川産道地藥材品牌知名度不斷提升。

“綿陽市現有中藥材物種2150餘種,家種藥材93種,野生藥材290餘種。”綿陽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介紹說,通過深入開展中藥材種質資源普查,加強資源保護與利用,并組織西科大、農科院等科研機關與企業開展聯合攻關,選育出道地性強、藥效明顯、品質穩定的新品種。同時,采取“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等模式,在抓好綿陽市中藥材高品質發展的同時,讓農民實作緻富增收。

據悉,綿陽作為中醫藥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享有“中醫之鄉”的美譽。近年來,綿陽市大力實施中醫藥事業、産業、文化三輪驅動,在中醫藥産業方面謀篇布局,推動綿陽中醫藥事業高品質發展,加快建設中醫藥強市。綿陽本地藥業公司生産的成品藥小柴胡顆粒、夏桑菊顆粒、加味藿香正氣丸出口中國香港、新加坡、印尼、美國等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