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華商韬略 吳蘇
3000元的吹風機、5000元的吸塵器,價格挺高,卻備受全球使用者追捧,不僅每年賺取數百億利潤,還硬生生把老闆推上英國首富的“寶座”。
這就是戴森締造的傳奇。
為什麼戴森能成為全球“寵兒”?你可能會想到幾個因素,比如戴森産品的品質、顔值,或者其形成的口碑等。
這些因素很重要,但更關鍵的是,戴森20年砸下3.5億英鎊(約合30億元人民币),專注淬煉一項核心科技,即數位馬達。
據媒體報道,市場上的吸塵器多數使用傳統有刷直流馬達,轉速在2.5萬轉/分鐘,與其相比,戴森的馬達不僅小巧,隻有約222克,轉速更達到驚人的超10萬轉/分鐘。
戴森之是以能讓馬達轉速連翻數倍,是因為其采用無刷電機,依靠數位脈沖技術,産生電磁力,進而驅動輪子旋轉。
看起來似乎并不複雜,卻因為戴森切入早,投入多,迅速建構了一系列專利壁壘,轉速也不斷得到提高。
通過這些專利,戴森能對産業進行“卡脖子”,進一步夯實它的話語權。事實上,在較長一段時間裡,在中國市場,很難找到可以達到戴森核心水準的相關零部件。
這一狀況,激起了清華學霸、追覓科技創始人俞浩的“鬥志”。
作為中國最早的四旋翼開發者、三旋翼飛行器發明者,俞浩立志要做一家戴森一樣的科技公司,認真分析調查戴森的産品後,決定從核心科技馬達入手。
花費三年時間,俞浩團隊研發出第一款10萬轉速的高速數字馬達,成功破解“卡脖子”難題。
有了自主研發的技術,産品水到渠成,第一款産品吸塵器,上線不到一個星期就被搶購一空,而公司也獲得小米集團、順為資本、IDG資本等知名機構的加持,和新一代智能家電“領頭羊”石頭科技一樣,成為小米生态鍊企業。
此後,追覓繼續研發技術,當競争對手停留于12.5萬轉,追覓去年9月釋出全球首款搭載15萬轉電機的V12吸塵器。
可以說,在小家電數位馬達這個領域,包括追覓在内的中企已經可以和戴森掰掰手腕,乃至一争高下。
媒體報道稱,追覓現有成員近1800人,其中研發人員占比超過70%,每年研發投入超過12%。高強度研發,帶來諸多成果,截至2021年9月,追覓在全球累計申請專利達1656件,在高速數字馬達、即時定位與地圖建構等方面領先業界。
與此同時,追覓産品日漸豐富,除了吸塵器,還有智能無線洗地機、自動集塵掃拖機器人、掃拖洗烘智能清潔一體機等。
當然,要追趕戴森,追覓還需要打磨硬技術,研發新産品,提高自身的品牌影響力。畢竟,與全球龍頭“搶食”,單點難以應對,需要全面出擊!
參考資料:
1.《戴森的創新哲學:沒有一蹴而就的黑科技》,北青網
2.《清華學霸打造家電黑馬,突破國外卡脖子技術,成為小米生态鍊企業》,新潮商評論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韬略】,識風雲人物,讀韬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檔來源于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