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客君一直有這樣一個觀點,在《笑傲江湖》的背景下空口談仁義道德沒有太大的用處,往往還能招來殺身之禍。但俠客君想說的是,要談仁義道德不能隻是空談,而是要說到做到,不僅要口裡面講仁義道德,還要在日常的生活中真地講仁義道德。在這方面,《笑傲江湖》中做得比較成功的,當數北嶽恒山派了。可以這麼說,北嶽恒山派雖然是一衆小尼姑,但是她們絕對是《笑傲江湖》中名門正派中的一股清流。

别看隻是一衆尼姑,這些人絕對是可以羞死《笑傲江湖》中的一衆須眉男兒的,甚至于擁有主角光環的令狐沖在這些尼姑面前都黯然失色。其實說起來,金庸先生把武俠小說中俠客擁有的一些美好品質,都寫在了恒山派的這一群尼姑身上。《笑傲江湖》的整體氛圍讓人覺得很壓抑,但是看到這群尼姑,你會感到很有希望,原來江湖并不是像我們看到的大多數人的爾虞我詐、弱肉強食,還有那麼一群不起眼的人在那裡維護着江湖正道。包括恒山派的尼姑甚至包括何三七這一些不起眼的小人物。
俠客君看《笑傲江湖》是先看的電視劇,就是呂頌賢那一版,然後再看的書。因為當年是在讀書,家裡對這方面的管束比較嚴,是以都是走馬觀花,看完拉倒,是以多年之後,當俠客君也經曆一些事情之後,再來看小說,也确實有不少新的感悟,比如說俠客君提到的,看到這群尼姑就對那個江湖還有希望。
其實在俠客君看來,金庸先生筆下的恒山派擁着諸多俠客們的優秀品質,這些從恒山三定以及恒山派一衆弟子當中都有所表現。
首先一點,知錯能改。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品質,我們講人非聖賢,或多或少都會犯錯誤,但是知道錯之後會怎麼樣,這就很重要了。像恒山派的定逸師太,初次出場就對着華山派衆人大發雷霆,原因就是她聽聞令狐沖和田伯光同流合污抓走了她的弟子儀琳。定逸師太當時不僅大發脾氣,還直接動上了手:“定逸怒道:‘我來替你們管師兄的嗎?’突然伸手,抓住了靈珊的手腕。靈珊腕上便如套上一個鐵箍,‘啊’的一聲,驚叫出來,顫聲道:‘師……師叔!’定逸喝道:‘你們華山派擄了我儀琳去。我也擄你們華山派一個女弟子作抵。你們把我儀琳放出來還我,我便也放了靈珊!’”
定逸認為令狐沖抓了儀琳,于是自己抓了嶽靈珊作為抵押。然而,等定逸師太了解了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之後,定逸師太卻是另一番态度了:“她聽儀琳述說令狐沖奮不顧身,保全了恒山派的顔面,心下實是好生感激,先前怨怪令狐沖之意,早就丢到了九霄雲外。”而且當餘滄海揶揄令狐沖用流氓無賴的手段對付田伯光丢了名門正派的臉面時,定逸師太還大聲斥責餘滄海,贊揚令狐沖。隻此一點,我們就該為定逸師太的話贊一個!
其次,恒山派有着其他門派都沒有的樸素的正義感。這裡從恒山三定到各恒山弟子都是如此。劉正風金盆洗手大會上,嵩山派大施淫威,抓着劉正風勾結魔教這一點不放,還要對劉正風的家人、門人大肆屠殺。在場的多有劉正風的至交故舊,可是面對嵩山派的咄咄逼人,這些人都選擇了事不關己,唯有恒山派定逸師太不僅出言斥責嵩山派,還自己出手相助劉正風:“陸柏又喝道:‘殺了!’狄修手起劍落,又是一劍刺入劉夫人背心。定逸師太大怒,呼的一掌,向狄修擊了過去,罵道:‘禽獸!’丁勉搶上前來,也擊出一掌。雙掌相交,定逸師太退了三步,胸口一甜,一口鮮血湧到了嘴中,她要強好勝,硬生生将這口血咽入口腹中。丁勉微微一笑,道:‘承讓!’定逸師太本來不以掌力見長,何況适才這一掌擊向狄修,以長攻幼,本就未使全力,也不拟這一掌擊死了他,不料丁勉突然出手,他那一掌卻是凝聚了十成功力。雙掌陡然相交,定逸師太欲待再催内力,已然不及,丁勉的掌力如排山倒海般壓到,定逸師太受傷嘔血,大怒之下,第二掌待再擊出,一運力間,隻覺丹田中痛如刀割,知道受傷已然不輕,眼前無法與抗,一揮手,怒道:‘咱們走!’大踏步向門外走去,門下群尼都跟了出去。”
其他人看到嵩山派的屠刀,大多是選擇視而不見,隻有定逸師太和丁勉對了一掌,自己受了重傷,帶着門下弟子憤然離場。恒山派定字輩的老尼是如此,也難怪她們門下那些弟子即使武功低微也能堅持自己心中原則,秉持着樸素的正義感與是非觀。
第三,恒山派的人個個都不畏強權。這點在她們遇到嵩山派圍剿時表現得特别明顯,定靜師太在面對門下衆弟子被擄的危機情況,仍然是選擇不屈服于嵩山派的淫威,而當嵩山派向她抛出橄榄枝,要分化她與恒山掌門定閑師太的感情時,定靜也是義正詞嚴,拒絕了嵩山派的提議。是以,嵩山派見實在是勸不了定靜,隻好殺之而後快。對于恒山派的定閑和定逸也是一般的不畏強權,是以左冷禅才會派出他所豢養的黑道勢力在龍泉追殺定閑和定逸。看左冷禅與嵩山派所為,其實就是想把恒山三定全部消滅,讓恒山派僅剩下武功低微的儀字輩小尼姑,好任他們宰割。
定閑和定逸之是以會死在少林寺,也是因為她們并不支援五嶽并派,被别人當成異己鏟除。關于殺死他們的兇手是誰,普遍都認為是嶽不群,但是俠客君一直認為兇手更大機率應該是左冷禅,其實即使是原著當中也并沒有直接寫是嶽不群,隻是說衆人通過兇手殺人的手法推斷是嶽不群,如果真要說殺人動機,俠客君覺得兇手是左冷禅的可能性要大的多。畢竟并派之心昭然若揭的是左冷禅,想對恒山派趕盡殺絕的也是左冷禅,恒山派旗幟鮮明地反對的也是左冷禅,是以左冷禅殺定閑和定逸,那理由比嶽不群充足得多。定閑和定逸的死,正是她們不屈服于強權的結果。為了儲存門派,定閑師太在臨死之前将掌門之位傳給了令狐沖,正是看中了令狐沖有這種能力帶領恒山派對強權作出反抗。
另外,恒山派衆弟子知恩圖報,這可以說是俠義中人的本分。還有她們從來都以事實為依據,而不以傳言看人,比如令狐沖被嶽不群逐出華山派,定靜師太本來信了嶽不群書信中的話,對令狐沖極為反感,但當她真正看到令狐沖的所作所為之後,卻對令狐沖大為改觀,臨死前還将恒冊派的衆弟子托付給令狐沖,這是需要多大的信任才敢作出的決定。定靜師太之是以敢如此,正是“聽其言觀其行”而不是單憑書信或是傳言來認識一個人的品行。
是以說到最後,俠客君就是那一句話,恒山派弟子真的是可以羞死那一衆須眉男兒!
諸君以為何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