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是戰國時期最有名的法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他為了完成自己的抱負,輾轉三個國家,最終來到了秦國,得到了秦孝公的大力支援和信任,開始實施曆史上有名的“商鞅變法”,大力發展農業和軍隊,對耕作和戰鬥的人民都給予了很高的賞賜,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的刑罰,使秦國在短短幾年就傲視群雄,成為當時實力最強的國家,然而讓人大跌眼鏡的是,秦朝的功臣商鞅,最終居然死于自己創造的刑罰,這到底是為什麼呢?請聽小編慢慢道來!

商鞅原名其實叫做公孫鞅,商并不是他原本的形式,隻不過是因為他對秦國有功,被封為“商君”,并賜予了相應的封地,是以曆史上大家都叫他商鞅,其實别看商鞅為了秦國能夠變法成功,付出了很多,其實,商鞅并不是秦國人,他原是衛國人,甚至還是衛國國君的後代,但是他卻沒有為魏國效力,而是到了魏國,做了魏國國相的幕僚,為國相出謀劃策,很受賞識,然而沒過多久,魏國國相去世了,而商鞅又得不到魏惠王的重用,于是輾轉來到了秦國。
商鞅到了秦國之後,開始推行變法,秦孝王也正好有這樣的想法,于是商鞅受到了秦孝王的支援,商鞅主張先提高國家的軍事能力,人民的工作都要以軍事為主,農業為主,而發展農業也是為了更好的補給軍隊,這是典型的法家思想,此外,商鞅還頒布了一套完整的刑罰制度,還主張實行連坐制度,得到了廣泛的采用,而這些變法恰好觸犯了秦國王公貴族的利益,是以這些王公貴族都想方設法的阻止商鞅。
在秦孝公去世後,秦惠王登上了王位,再也沒有人能庇護商鞅了,于是很多王公貴族一起以“造反”之名舉報了商鞅,于是曾經最受寵的商鞅,一瞬間變成了被逮捕的對象,商鞅當然不能束手就擒,于是他回到自己的封地開始反抗,最終慘敗,而商鞅也被處以車裂之刑,而商鞅的家人也難逃厄運,而車裂之刑和連坐制度都是商鞅一手制定的,商鞅最終死在了自己的刑罰之中,實在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