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女皇帝是稀罕之物,也許對于少數民族或者外國人來說似乎沒有那麼嚴格,沒有兒子,用女兒繼承皇位好像也行得通,不像武則天為了要當個皇帝用盡了手段,還等了很多年,不過用女主的壞處是,女人終究要嫁人,孩子也要跟丈夫性,人倫道理還是比較諷刺的。
是以女皇帝嫁給了外姓人,政權是很容易旁落的,越南就有這樣一段曆史。說起越南來,他們和我國的淵源怎麼都講不完。大家都知道越南曾經是中國的領土,甚至很多越南人隻是國籍不同,但他們都是中國人後裔,連姓氏都沒什麼差別。

越南在1220年左右的時候,在位的君主還是李氏,也是李氏王朝即将被取代的時候,不過這次陳氏替代李氏接管越南并不是通過劇烈的暴亂,或者是我們認為的農民起義,而是通過聯姻關系逐漸由陳氏取代了李氏王朝。
李氏最後一個皇帝李惠宗因為沒有兒子,隻留下了一個7歲的女兒李昭皇(本名李天馨)繼承皇位。據說李惠宗見了一個隻比自己女兒大一歲的男孩,這個男孩叫做陳日煚,是太尉陳承的次子,有帝王之相,李惠宗認為自己的女兒因為是女皇帝,皇位定不會長久,于是就想配個王給她。
後來這個叫陳日煚的男孩真的取了李惠宗的女兒李昭皇,陳家是以有了篡位的機會。據《大越史記全書》記載,陳日煚的祖先來自中國(有兩種說法,一說是來自福建泉州,一說來自廣西,不過泉州可能性更大一點),後來在越南當漁民暴富,還有點權力,之後趕上李高宗和他的兒子李惠宗因範猷之亂逃亡,李惠宗在途中娶了陳日煚的姑姑,陳氏就鹹魚翻身成了皇親國戚。
陳日煚的背後有他的叔父支援,當初他的叔父陳嗣慶還曾起兵反對過李惠宗的母親,也是以得勢,李惠宗手上的政務也落到了陳嗣慶手上,陳日煚的父親陳承在陳嗣慶死後成為輔國太尉。另一個從叔陳守度還任殿前指揮使,這種背景不當上女皇帝夫婿都不可能。
說起來陳日煚之是以能夠“受禅位”也多半源于陳守度,李昭皇非常寵愛陳日煚,見此陳守度發動了政變逼李昭皇退位讓賢,是以8歲的陳日煚成為了越南皇帝,且建立陳朝取代了李氏王朝,這是《大越史記全書》中記載的,當然也有别的說法的,比如《越史略》就說陳氏确實是被禅讓的。不過這種事兒,大家心知肚明。
李昭皇後來的命運有點慘,不但皇位被人奪了去,皇後的位置也沒保住。不過現在還是應該回到主角陳日煚身上,陳日煚在當政期間在帳籍、稅收、防洪、教育、法律、官制、兵制方面均有建樹,外交關系上不得不提與宋朝的關系,陳氏向宋朝納貢稱臣。
但是其實陳日煚最為令人覺得奇葩的一件事并不是他如何從一個普通華裔變身為一個外國皇帝,而是自他而起的越南皇帝繼承風俗,實在當屬首創,所謂一山不容二虎,可是越南此後卻常有兩個當權的皇帝。
原來陳日煚元豐八年,也就是在他40歲左右的時候選擇退居二線,讓太子陳晃繼位,但是本該成為太上皇不問政事的陳日煚其實還算是一國之主,隻是和兒子一起主持大局而已,這種習慣放在中國早就要被人唠叨死。但奇怪的是,在越南卻堅持了數代,不可謂不奇特。
13世紀是中原大地極其動蕩的時候,那時候正逢蒙古帝國崛起,蒙古人在13世紀中期南侵宋朝和大理國,頗有将整個亞洲都吞并的氣勢,越南離中國南方這麼近,自然也成了蒙古人的目标,陳日煚的王朝和蒙古兵難免一戰。
陳日煚親自監軍督戰,但開始也屢次受挫,國中有人已經覺得打不過蒙古人了,希望求助宋朝,可是宋朝也岌岌可危了,但太師陳守度的态度卻讓陳日煚有了再戰蒙古之意,居然打過了蒙古的強悍部隊,使得蒙古退出大越。
當然後來蒙古人統治中原的形式不可逆轉,陳日煚也就順勢而為繼而向蒙古稱臣了,但誰又記得這個彈丸小國曾經打敗忽必烈的軍隊達三次之多,實在是創造了足夠多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