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千年前中國第一支消防隊,其專業性超過上海租界的外國人

近日黃曉明、杜江、楊紫等主演的《烈火英雄》上映,作為博納影業獻禮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影片,緻敬我們和平時代的英雄消防員。大家是否知道中國第一支專業消防隊是什麼時候建立的?

一千年前中國第一支消防隊,其專業性超過上海租界的外國人

估計很多人想到的都是,1868年香港總督召集志願者組成的義勇消防隊,或者說八國聯軍在占領天津後,意大利部隊元件的救火隊,還有上海租界擁有的專業消防隊等等,其實在1千年前宋朝開封,已經有了專業的消防隊。

一千年前中國第一支消防隊,其專業性超過上海租界的外國人

宋朝杭州望火樓

宋朝的城市生活

宋朝開封與杭州是當時世界上的超級大城市,常住人口達到120多萬,也許和今天的開封、杭州相比不算什麼,但是你要知道當時歐洲最繁華的巴黎也不到24萬人,英國倫敦也不過4萬人。除此之外,開封當時房屋的自有率不到50%,也就是說這一百多萬人口,大都是外來人口,也就是租房客。當時開封房價非常高,普通住房在1300貫左右,豪宅都在幾十萬貫,而每個市民的日收入在100文到300文,那個時候沒有分期付款,是以一次性購買房子還是比較困難的,租房子于是成為最佳的選擇。

一千年前中國第一支消防隊,其專業性超過上海租界的外國人

宋朝商品經濟十分發達,允許人口自由流動,很多農村人口逐漸擺脫土地,湧入到城市謀一份職業,和現代城市一樣,當時開封有更多的就業機會,這樣導緻整個開封城以及南宋的杭州城,人口很快就突破了100萬。我們在《清明上河圖》中看到,臨街店鋪林立,街市、橋市、瓦市、廟市熙熙攘攘,人聲鼎沸,柴宗慶曾經用一首打油詩感慨:

“曾觀大海難為水,除去梁園總是村”,意思是曾經看過山和大海,出了開封感覺到處都是村。

這麼多的常住人口,而且住房密度如此之高,和現在城市一樣,在繁華地段,各類酒樓(肆)茶樓(肆)林立,而且這些房屋都是土木結構,一旦發生火災,損失是非常慘重的,勢必要發展出一整套消防體系。

一千年前中國第一支消防隊,其專業性超過上海租界的外國人

宋朝消防體系

南宋吳自牧《夢梁錄》記載:“官府坊巷,近二百步,置一軍巡鋪,官府以潛火為重,于諸坊界置立防隅官屋,屯駐軍兵,及于森立望樓,朝夕輪差,兵卒卓望,如有煙處,以其幟指其方向為号,夜則易以燈。”在南宋杭州,有健全的消防體系,其構成主要有兩個部分,一個是偵查的預警設施,這個叫做望火樓,結構類似《長安十二時辰》的望樓,杭州城内大概有23個類似的望火樓,高約16米,上面有防火的士兵,24小時有人值守,一旦發現火情,就立即發出警報。

一千年前中國第一支消防隊,其專業性超過上海租界的外國人

《長安十二時辰》望樓

第二部分是消防隊,當發出火警資訊之後,将有這些消防隊員去負責滅掉現場的火災,在宋朝他們叫做“潛火兵”,和今天消防官兵一樣,冒着生命危險去消滅火情。

杭州城每個望火樓下面都有一支消防隊,23個望樓共計有2000多名官兵。另外在杭州城城牆上也駐紮的有消防官兵,共計有3000餘人,可以說消防隊伍非常龐大了。按照我們國家現今的消防制度,萬人擁有消防員數量不少于3人,5000人的消防隊伍也是滿足的。

一千年前中國第一支消防隊,其專業性超過上海租界的外國人

《武經總卷》所繪消防器材

當然宋朝時期的消防工具和今天不能相提并論,他們主要的消防工具包括水桶、水袋、斧頭、雲梯、還有一種唧筒,類似于今天我們孩子打水仗的水槍。水桶和水袋都是用來裝水的,水袋用牛皮制成,可以投入着火點,雲梯可以登高救火,唧筒主要是用竹子做成,依靠壓力打出水柱。

上海租界消防隊伍

上海租界成立的火政處,也建造了偵查火情的望火樓,上面也有24名消防的執勤人員,一旦發現火情就敲鐘警示。不過上海租界的這個望火樓比較高,大概在30多米,是當時城市中比較高的建築。

一千年前中國第一支消防隊,其專業性超過上海租界的外國人

上海火警鐘樓

當時上海租界有10支救火隊,和宋朝職業軍人不同,這些消防員都是志願者,平日裡都有各自的工作,聽到警報以後才趕往火災現場。當然此時的工具要比宋朝先進很多,比如銅制水槍,蒸汽救火車等。為了差別租界中各自區域,火警報警方式也不同,利用鐘聲的頻次差別是英國租界的火警,還是美國租界的火警。

一千年前中國第一支消防隊,其專業性超過上海租界的外國人

上海租界

其實在宋朝也是利用不同的代碼表示火災區域,比如城外着火就在望火樓上挂出一的旗幟,朝天門外起火則挂出二的旗幟,朝天門内則挂出三的旗幟。如果是晚上則會挂出不同數量的燈籠,不同數量代表不同的區域。望火樓下的消防員則根據着火區域提示,前往火災現場。

宋朝不僅僅是首都有專業的消防隊,在南京、桂林、紹興、徽州等城市都有類似開封杭州的消防體系。

一千年前中國第一支消防隊,其專業性超過上海租界的外國人

《清明上河圖》望火樓

為什麼消防制度消失了

宋朝的這種消防制度在明朝時期改為“火甲”制度,類似于保甲制度。明朝《天下郡國利病書》記載:“每曰總甲一名,火夫五名,沿門輪派。富者雇人,貧者自役。有鑼有鼓,有賄鈴,有燈籠、火把,人執一器,人支一更。”官府将一定數量的戶編為一甲,每甲中派出人員輪流值班,晚上除了防火,還要防賊,而不是宋朝專業的消防隊伍。

清朝紫禁城内有“火班”,但是這些“火班”隻負責皇城的火災安全,與普通市民沒有關系,和今天的消防隊有本質的差別。在今天和平年代,我們為什麼把消防隊員稱之為英雄,就是因為他們在面對生命的時候一視同仁,英勇無畏,讓每個弱小的生命面對火災時候都有希望。

一千年前中國第一支消防隊,其專業性超過上海租界的外國人

宋朝的這種人文關懷,從元朝以後就斷裂了,元朝政府會将戰争當中掠奪而來的人口,或者犯下罪行的犯人,罰為奴隸,賞賜給貴族。這些奴隸的子孫也将永遠都是奴隸,這種制度不但金國有,包括遼國、清朝、繼承元朝的明朝也都有。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時期,完全繼承了元朝的制度,把自己的大臣當做奴隸一樣對待,當衆廷杖;将A錢的官員家屬,罰為娼妓。包括晚上不準市民上街,出一趟遠門要申請通行證,相比于宋朝這些都是曆史的倒退。

一千年前中國第一支消防隊,其專業性超過上海租界的外國人

清兵入關還是繼承朱元璋的那一套,閉關鎖國,禁止海外貿易。清朝有一類特殊人員叫包衣,全稱是包衣阿哈,滿語奴才的意思,包衣和奴隸相似,要替主人做家務,還要從事生産勞動等。曹雪芹的祖上在努爾哈赤時代,滿人攻克沈陽後,淪為奴隸,後世子子孫孫都淪為奴隸。宋朝時期禁止奴隸的買賣,甚至是殺頭的重罪,可是在明清時期,奴隸制度大行其道,可見制度的倒退。

一千年前中國第一支消防隊,其專業性超過上海租界的外國人

戰争年代,我們把戰争勝利者當成英雄,比如衛青、霍去病。在和平年代,沒有看到宋朝流傳下來的類似《烈火英雄》的故事,但是我們需要這樣的英雄故事,英雄情結是一種人類集體的潛意識,英雄的故事,人人都愛聽,人人都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