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總有一些不真實的事件,因為随着時間的流逝年代的久遠,在傳下來的時候人們會把一些事情變得更加的複雜,因為曆史太悠久很多事情都無法查證,是以就出現了騙局,在我國曆史上有三大騙局,人人都知道,但人人都信以為真。

首先第一個是焚書坑儒,可以說在曆史上這是一起很重大的事件,很多珍貴的書籍在這次事件中盡數被毀,十分的可惜。在人們的認知當中秦始皇為了鞏固自己的帝王地位,也為了更好的控制人們的思想,是以才燒毀了天下所有的書籍,那麼曆史上真實的原因是這樣嗎?
在曆史上焚書坑儒一直都被人們認為是秦始皇的幾大罪狀之一,當時有很多非常珍貴的書籍都在這場事件當中被焚燒,但是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并不是把天下的所有書籍而且分數之後,都焚燒,并沒有對後世造成那麼大的影響。
當時焚書的目的卻是為了統一全國的思想,因為那個時候封建社會剛剛存在還有很多人民保留六國的思想,為了保證大家認同秦朝的統一是以才有了焚書坑儒的事件。
當時焚書坑儒的時候針對的并不是儒生,而是一些術士,我們都知道秦始皇是一個追求長生不老的一個人物,曾經他派徐福率領500男人和500女人去下海尋找仙丹,然而等了很久之後徐福卻沒有回來,秦始皇知道之後大怒不已,于是開始針對那些術士和占蔔師進行審訊,甚至把一部分人活埋了,據統計當時多達四百六十多人。
是以我們可以确定焚書并不是把天下所有的書都焚燒殆盡,同時焚書也沒有給人們造成很大的影響,因為在當時很多書籍都是有備份的。不過還有一些書籍不知因為什麼還是失傳了。第二點焚書坑儒坑的不都是一些儒生,還有一些是占蔔師和術士。
第二件事情是方孝孺被誅十族,提起這個人物我們會想到的就是株連十族,可以說株連九族是曆史上非常可怕的懲罰,因為一人犯罪會牽連自己的家人和其他有血緣關系的親人殺頭。不過曆史上真正被株連九族的卻沒有幾個人,而方孝孺是其中之一,并且還被株連十族,可以說是非常殘忍的。
這件事情發生在明朝明成祖時期,方孝孺對于明朝做了許多巨大的貢獻,明成祖十分的愛惜這樣出色的大臣,不忍心将其殺害,但是方孝孺這個人的性格是非常正直的,就因為他這樣的性格才使明成祖被加的青睐于他。不過方孝孺始終對他的篡權奪皇位感到憤怒,是以他對明成祖的真心拉攏毫無心動之感。
不過後來因為燕王的關系,方孝孺還是給自己惹來了殺身之禍,對于朱棣來說最忌憚的就是謀權篡位,因為他的皇位來的就不是光明正大,是以他十分忌諱這件事情。當方孝孺寫出燕王篡位的時候,明成祖十分的憤怒,甚至要株連九族,讓方向如看着自己的親人一個個慘死在他的眼前。面對明成祖的憤怒他毫無畏懼之色,甚至怒喝道:“你誅了我十族又怎樣?”
他的這一句話為自己引來了巨大的殺身之禍,向來心狠手辣的明成祖果然要将他誅十族,那麼明成祖真的株連十族了嗎?方孝儒的家中一共有三位兄弟,他排行在老二,哥哥早已經病逝多年,是以被押赴刑場的隻有他和弟弟,面對即将斬首的時候弟弟并沒有怪罪哥哥,反而一直不停的安慰他。在這場大屠殺中,一共是死去了八百多人,而且持續了七天的時間。方孝孺是最後一個死的,他真的親眼見到了自己家人的慘死。盡管如此他還是對明成祖大罵不止,最終明成祖一怒之下割掉了他的舌頭,并且處以淩遲執行。
最後一件事情是乾隆盛世,作為清朝時期的乾隆是一位很有才華的人,他以也是一位錦鯉皇帝,一生沒有經曆大風大浪,順利的繼承了清朝的皇位。他在位期間開啟了康乾盛世,那麼乾隆時期真正的達到了盛世嗎?
其實并沒有,乾隆統治時期皇宮确實是非常的富有,但是京城外邊的百姓依然過着窮困潦倒的生活,甚至經常有人被餓死凍死,而且那個時候國外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在乾隆的時期我國就已經比外國落後一百多年,正因為乾隆意識到了我國已經落後,是以他才實行了閉關政策,并沒有接受這樣殘酷的現實,而是選擇躲避現實,最終在他去世之後我國更加的貧困,甚至後來經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