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皇帝是一個非常有仙氣的人,他一生癡迷道教修行,整天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修仙成道。國家大事都交給内閣那些老家夥們去處理,他穩坐釣魚台。他這種無為而治,看似高明,實際上卻埋下了很多隐患。
以至于讓嚴氏家族權勢滔天,幹下了很多喪盡天良的惡事,其中“以改兼赈、兩難自解”方針就是嚴嵩父子精心謀劃出來的一個誤國誤民的方案。

本來這一方案是嘉靖皇帝為了充實國庫才推出來的改革。可是沒想到卻成了嚴氏父子大肆斂财的工具。推行這一政策看似是利國利民,卻從下到上受到了層層阻力。如果按照方案執行,老百姓将沒有辦法活,是以發生了很多農民的反抗運動。
而那時候明朝并非完全腐朽,還有高翰文等一批文人看透了嚴嵩父子的陰險之處。然而鄭必昌和何茂才卻合謀陷害了高翰文,不僅如此,還利用老百姓們的反抗,把海瑞也困在了泥潭之中,給他扣上了一個“通倭”的帽子。
那時候海瑞隻是一個小小的知縣,面對他頂頭上司的陷害,雖然他正義凜然,但同樣深感乏力。高翰文面對陷害以裝病的形式躲了過去。沒辦法,何茂才隻能把手中的屠刀對準了職位比較低的海瑞,想要通過強權來逼他臣服,在“低價賣田”的文書上簽字。
海瑞該如何化解?他身上背着的可是“通倭”的罪名随時都能掉腦袋。海瑞可不是一般人,當何茂才想要把他關進大牢時,他當場拿出了大名律這個法寶。在大名律中明确規定,巡撫是沒有權力直接羁押他的。
海瑞的話氣的何茂才上蹿下跳,竟然拿海瑞一點辦法沒有。最後何茂才又想了一個更為無恥的陰謀,竟然讓他回去當着自己的面把“通倭”的齊大柱給砍了。因為他們算準了海瑞是不可能這樣做的,可海瑞如果不這樣做,就坐實了他“通倭”的罪名。
鄭泌昌和何茂才的這一招又狠又毒,一般人肯定應付不了,然而海瑞是一個又硬又臭的正義官員,他死都不怕,怎麼會怕這兩個貪官的威脅。他當場質問鄭泌昌,你派去的那些官兵是聽我的還是我聽他們的?
鄭泌昌也是個老油條,如果自己答複那些官兵聽海瑞的,自己定下的計謀就會落空,是以他回複海瑞,如果把改革方案順利執行,這些官兵就聽你的。
海瑞的硬氣這時候再一次展現,他告訴鄭泌昌,自己不可能不經過司法審訊,就随意處決齊大柱,如果按你的意思連審都不審就直接殺人,無異于濫殺無辜。
鄭泌昌可不想讓自己戴上濫殺無辜的帽子,于是隻能答應海瑞,讓他走完審訊程式。得到鄭泌昌這樣的答複,海瑞就有了可以操作的空間。這看似是一個緩兵之計,實際上是把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不是任人擺布。
不管海瑞殺不殺齊大柱都是一個最壞的結局。可是他隻能邊想邊幹,在執行鄭泌昌指令的同時,為自己赢得了時間和空間。回去之後他正義凜然的坐到了大堂之上,而且非常正式的穿上了知縣的官服。
就這樣他在大堂上什麼也沒幹,幹坐着耗時間,眼看離鄭泌昌給自己的最後期限越來越近。直到最後一刻,他才讓縣丞拿來案卷,說想要開始審訊。可這是一起徹頭徹尾的冤案,根本就沒有卷宗。
縣丞當場就傻眼了告訴海瑞根本就沒有什麼卷宗。這樣一來讓海瑞抓住了把柄,沒有卷宗就沒有辦法定罪,他自然有理由不殺齊大柱。而且這一理由天衣無縫,誰都沒有辦法反駁。
如此一來,鄭泌昌派來的兩個千戶馬上就慌了,他們逼着海瑞馬上處死齊大柱。可海瑞這時候的暴脾氣馬上就爆發了,拍的桌子震天響,質問那兩個千戶,如果殺錯人了,是你們抵罪還是我抵罪。
當兩個千戶說殺死齊大柱是上級指令時,海瑞馬上就質問他們有沒有上級的手令。一下子問的那兩個千戶啞口無言。
海瑞的這一招值得我們學習,無論在任何時候面對别人的為難,一定要看到上司的簽字或者其他明确訓示才能去幹。否則一旦出現問題,最終背黑鍋的隻能是自己,當初給自己口頭指令的上司是不可能為自己開脫的。
海瑞憑借着自己天衣無縫的邏輯,成功熬過了午時三刻,讓齊大柱暫時保住了性命。他在和鄭泌昌、何茂才的鬥争中完勝,成功守住了心中的正義,又沒有落下任何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