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它面前,一切宮鬥劇都顯得幼稚

宮鬥劇,是前兩年的國産劇熱門。

也确實誕生了不少爆款作品。

往遠了數,有《金枝欲孽》、《甄嬛傳》百看不厭;

在它面前,一切宮鬥劇都顯得幼稚

忘近了瞧,有《延禧攻略》、《如懿傳》直球爽劇。

今年題材冷清,倒讓香玉有些懷念起來。

不過大家不用太擔心。

看完今天的文章,絕對足夠解饞——

《紫禁城疑案》?

在它面前,一切宮鬥劇都顯得幼稚

央視的紀錄片

,總讓人想當然地認為,該是正經、嚴肅、端正模樣。

但這回,此刻闆印象要被徹底颠覆了。

在它面前,一切宮鬥劇都顯得幼稚

這部由CCTV科教與法頻道出品的紀錄片,形式相當新穎:

戲說旁白+情景小劇場

乍一看,還以為是打開哪部精彩的古裝劇。

内容就更有趣了。

全是

宮廷離奇疑案

,一樁比一樁匪夷所思。

而且還是都是基于事實,

用一本正經的氛圍,講最不可思議的故事。

充滿抓馬的各種戲說大劇雖然好看,但終究是以虛構為主。

殊不知,

真實曆史上的宮鬥比電視劇還要離奇。

想不好看都難。

比如這第一集,上來就很勁爆。

《貧家女的宮心計》

,光這題目就足夠讓香玉腦補一出宮鬥大戲了。

在它面前,一切宮鬥劇都顯得幼稚

故事要從萬曆十年說起。

那年,萬曆皇帝,也就是明神宗朱翊鈞,在民間廣開選秀。

當時,明朝為防止後宮與外戚幹政,宮女妃嫔都在家境普通的民間女子當中選出。

僅是京城小官之女的

鄭氏

,在14歲時被選中入宮,成了當年的九嫔之一。

但誰都想不到,這一入宮,鄭氏女就平步青雲。

上演了令人瞠目結舌的

貧家女升職記

不僅讓六宮粉黛無顔色,連當時的王皇後都要避其鋒芒。

在它面前,一切宮鬥劇都顯得幼稚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人家會撩漢啊!

萬曆皇帝10歲登基,在位的前十年,朝政都被他的老師張居正和親媽李太後把持。

嘗不到做天子的快活也就算了,連做一個普通青少年的樂趣,都被這兩人剝奪。

在它面前,一切宮鬥劇都顯得幼稚

日常被管這管那,生活過得頗為不順。

好不容易把張居正熬死了,娶的老婆王皇後還非常有李太後之風。

循規蹈矩、謹慎刻闆,簡直悶死個人。

就在這個時候,鄭氏女出現了。

對萬曆皇帝而言,她

簡直像夏日裡的一陣清風,掃除了所有苦悶

就說有一次,萬曆正在禦花園閑步。

沒想到突然被人從背後偷襲,蒙住了眼睛。

在它面前,一切宮鬥劇都顯得幼稚

這簡直就是大不敬啊!

明晃晃的作死行為!

就在宮女太監都為鄭氏女捏把冷汗的時候,萬曆非但沒有生氣,還轉過身來,與她蜜語調情。

這說明什麼?

說明人家皇帝就喜歡這個調調!

女人,你成功引起了朕的注意!

憑借着一副好相貌,和不同于後宮其他女人的活潑心性,聰明的鄭氏女獲得了極大的寵愛和信任。

可以說,是

把皇帝迷得非她不可

在它面前,一切宮鬥劇都顯得幼稚

入宮短短四年,就先後生下一名公主和一名皇子,火速晉升

皇貴妃

那麼問題來了。

做到後宮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就夠了嗎?

我們都清楚,

寵妃的生涯也是很有風險的。

常年累月把皇後和各位妃嫔踩在腳下,有朝一日皇帝大Boss去世,還能有自己的好果子吃嗎?

大機率會死得很慘。

在它面前,一切宮鬥劇都顯得幼稚

出于強烈的求生欲,鄭皇貴妃想到了

奪嫡

這條路。

隻要自己的兒子朱常洵做了太子,将來自己就是皇太後。

不止榮華富貴不用愁,也再沒有人能把自己拉下馬。

不得不說,鄭皇貴妃的這個想法非常好。

奈何實行起來也是非常難。

熟悉明史的人都知道,明朝立儲,實行的是嫡長制。

有嫡立嫡,無嫡立長。

在它面前,一切宮鬥劇都顯得幼稚

這個制度看起來很僵化很不開明,卻能最大程度地實作王朝穩固。

如今很多電視劇為了接壤現代民主思想,從皇子到大臣都嚷嚷着立儲立賢。

但賢不賢的不是一人說了就算的,這背後有太多文章可做。

嫡長就不同了,一目了然的事。

龍椅誰來坐,老天說了算。

康熙年間會鬧出九子奪嫡,根源就在于嫡長制的動搖。

現在擺在鄭皇貴妃面前的難題是,中宮雖然無子,可還有王恭妃生的

庶長子朱常洛

在它面前,一切宮鬥劇都顯得幼稚

自己的兒子

朱常洵不過是皇三子

(皇次子早夭),于情于理,太子都輪不到他來當。

不過萬幸,老公萬曆皇帝站在她這邊,也堅定地想把他們共同的兒子扶上太子的寶座。

那幾年,随着幾個皇子越長越大,群臣都開始催促萬曆遵循祖制,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

這種時候,脆皮鴨文學裡的皇帝可能就會說:

「這是朕的家事,雨女無瓜」。

可萬曆畢竟不是小說裡為所欲為的龍傲天。

即便是真命天子,立儲之事也不是他一人說了就算的。

在它面前,一切宮鬥劇都顯得幼稚

前朝之中,大臣們抱成一團,一緻認為東宮是朱常洛的。

後宮之内,無子的王皇後與宮女出身的王恭妃也結成了同盟,拒絕坐看鄭皇貴妃做大。

面對這麼大的阻力,萬曆怎麼做呢?

一個字,

為了堵上悠悠衆口,萬曆聽從鄭皇貴妃的提議,把朱常洛、朱常洵,還有周端妃所生的皇五子,共同立為親王。

愣是把事給壓了下來。

旨意一出,群臣都不得不感歎,咱們這位寵冠後宮的鄭皇貴妃,可真是好手段啊。

在它面前,一切宮鬥劇都顯得幼稚

但凡事皆有兩面。

立太子的腳步被暫時拖延,也就意味着,

天底下至高的權力,仍然沒有确定未來的主人

這自然會

引來各方的争鬥。

于是,明朝著名的

妖書案

,就此上演了。

這個案子,說複雜也複雜,說簡單也簡單。

所謂妖書案,源起于鄭皇貴妃為了給自己臉上貼金,靠洗稿出版了一本

《閨範圖說》

在書中把自己列入女性典範的行列,标榜種種德尚事迹。

在它面前,一切宮鬥劇都顯得幼稚

可這事偏偏被她的政敵利用。

有冒名者披着

「燕山朱東吉」

的馬甲(筆名),洋洋灑灑寫了篇名為

《憂危竑議》

的評論。

「朱東吉」意為,朱家天子的東宮太子一定太吉。

文章直指皇貴妃居心叵測,出書造輿論、帶節奏,實際上是為了

廢長立幼

打伏筆。

給《閨範圖說》定性為「妖書」。

還以傳單的形式,在京師廣為散布。

這篇「妖書論」一出,立即引起軒然大波。

萬曆不得不出面和稀泥,

聲稱《閨範圖說》确實是由自己一手運作,賜給鄭皇貴妃的。

堂堂天子親自出面當擋箭牌

,任誰也不敢多言指摘了。

最終,是

兩名無辜官員倒黴背鍋

,被潦草處置了。

在它面前,一切宮鬥劇都顯得幼稚

第一次妖書案,這才在明面上告一段落。

為什麼說是明面呢?

因為還是有人看不過眼。

風風雨雨搞出這麼多事,不就是因為東宮未立嗎。

上屆宮鬥冠軍李太後

終于坐不住了。

她親自出面,加壓加力。

親媽與朝臣雙管齊下

,萬曆這才屈服,立了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

在它面前,一切宮鬥劇都顯得幼稚

但這并不代表國本之争就此結束。

萬曆、鄭皇貴妃仍對易儲之謀虎視眈眈。

距第一樁「妖書案」五年之後,

第二封「妖書」

,再次面世了。

這次,冒名者的馬甲又變成了

「鄭福成」

意為鄭皇貴妃之子福王朱常洵當成。

這回的《續憂危竑議》

揭穿了萬曆易儲的心思,還牽扯上當時的内閣首輔與次輔,稱這二人做了皇貴妃的幫兇。

短短三百來字,一夜之間被傳遍京城。

時人稱此書

「詞極詭妄」

,在京師那是掀起了滔天巨浪。

在它面前,一切宮鬥劇都顯得幼稚

萬曆極為震怒。

下令東廠、錦衣衛以及五城巡捕衙門立即搜捕,務必最快找出幕後主使之人。

皇帝要一個結果,首輔求一個翻身,另外還有各方蠢蠢欲動的勢力,趁機誣陷造謠、黨同伐異。

一時之間,

冤案四起,人人自危。

萬般壓力之下,東廠意識到必須找出一隻

替罪羊

了。

這隻羊就叫「

皦生光

」。

在它面前,一切宮鬥劇都顯得幼稚

因為過去有過「刊刻打詐」,也就是借刊刻出書之事敲詐的黑曆史,被錦衣衛如獲至寶地拿下,屈打成招。

最後

被判處極刑,受淩遲而死。

随着他的死亡,妖書案才算徹底落下帷幕。

同時也讓真正的幕後主使者,成為永遠的曆史謎題。

在它面前,一切宮鬥劇都顯得幼稚

此案過後,鄭皇貴妃又陸續牽扯進「梃擊案」與「紅丸案」。

都安然無恙地全身而退。

這位寵妃聰不聰明,或許見仁見智。

但她的幸運,卻沒人能夠否認。

雖然立自己兒子為太子的計劃,進行了十幾年依然以失敗告終。

朱常洛作為百般不受老爹待見的皇子,最終還是成功登上帝位,史稱明光宗。

那麼

明光宗上位後搞沒搞死一心想廢掉自己的鄭皇貴妃呢?

沒有。

理由簡單得令人發笑——

因為

對方給自己送上了八位美人

不僅前仇一筆勾銷,朱常洛甚至想完成萬曆的遺願,立鄭皇貴妃為太後。

在它面前,一切宮鬥劇都顯得幼稚

要不是大臣們極力反對,鄭皇貴妃可就真的是一生圓滿了。

不得不說,

這個寵妃的一生真是極傳奇、極精彩

入宮三十多年盛寵不衰也。

萬曆作為一代君主,為她幾乎得罪了所有人

,簡直是妥妥的真愛。

她還

早早熬死了王皇後、王恭妃,成為萬曆後宮中笑到最後的存在。

甚至于她看不順眼的朱常洛,也在

登基僅僅一個月後就駕鶴西去

,自動遠離了她的視線。

與鄭皇貴妃一比起來,「莞莞類卿」的甄嬛,「臣妾做不到」的宜修,都實在是弱爆了。

在它面前,一切宮鬥劇都顯得幼稚

也許在看這部紀錄片時,大家會和香玉一樣,感歎于

曆史的離奇、皇權的荒謬

同樣都是兒子,萬曆的心偏到了天邊去。

小時候不讓朱常洛讀書,立他為太子後又軟禁了他。

卧薪嘗膽三十多年,朱常洛居然沒有搞死仇家,以緻于龍椅還沒坐熱,就不明不白地死去。

還有接到任務不第一時間想着解決,反而隻想找隻替罪羊息事甯人的司法部門。

遇事不就事論事,滿腦子權位之争,被功名利祿腐蝕的朝廷官員。

也許在權力面前,人性永遠都經不住考驗,總是容易迷失其中,做出各種殘暴冷酷的舉動。

是以我們才要

把權力關進籠子裡,還要把鑰匙分給不同的人掌管

由轟轟烈烈的妖書案牽引出的

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

,又被稱為

明末三大案

在它面前,一切宮鬥劇都顯得幼稚

它們象征着屹立了兩百多年的大明王朝,已經走向了壽元的盡頭。

這剩下的壽元有多短呢?

朱常洛之後,他的兩個兒子相繼繼位。

長子朱由校,史書上的木工皇帝,在位七年就因落水去世。

五子朱由檢,接過一片爛攤子,卻沒能力挽狂瀾,最後在内憂外患中,于煤山自缢。

沒錯,這個人就是崇祯。

曆史的車輪滾滾而下,

盛極而衰,周而反複

幸運的人,生在太平盛世,一輩子不知道戰争、禍亂的苦楚。

不幸的人,颠沛流離,見不到和平的曙光,從不知還有人權與尊嚴這兩樣東西。

更甚者,

曆史還會走三步退一步

有些人經曆過蒸蒸日上,轉眼間,就是日薄西山、江河日下。

個人在時代的洪流面前,實在太過渺小。

每個人都隻能在其中随沉随浮。

但好在,就好像黎明一定會到來,黑夜一定會過去。

曆史總有翻篇的一天,哪怕在極為遙遠的以後。

在它面前,一切宮鬥劇都顯得幼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