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擺攤王者劉備?時代的逆行者,失敗的真英雄!(二)

【作者/卡被窩】本文預計閱讀耗時4分鐘

劉備雖為普通人,但卻成就了一個時代,對于這話很多人不服,諸位暫且先别不服,容我剖析劉備的一生,再下定論不遲。

在漢末三國的諸侯中,流傳着這樣一句俗話,“人生不見劉玄德,跨州連郡也枉然”。

擺攤王者劉備?時代的逆行者,失敗的真英雄!(二)

▲圖為桃園三結義

劉備的一生,走遍了大漢的南北東西,幽州、冀州、青州、兖州、徐州、豫州、揚州、荊州、益州和司隸,除了并州、交州、涼州和西域,就沒有劉備沒去過的。

劉備的一生,見遍了大漢的群雄諸侯,曹操、袁紹、孫權、公孫瓒、陶謙、孔融、劉表、劉璋、呂布、馬超,各路諸侯若沒見過劉備,便不能稱為知名諸侯。

然而,劉備這一生征戰南北東西,一生摸爬滾打、屢戰屢敗,見慣了亂世的殺伐無情,見慣了諸侯的爾虞我詐,卻沒有被這亂世所同化、所侵蝕。

其雖颠沛流離,但是從來不忘初心;其雖屢戰屢敗,卻從未淩虐麾下及百姓。

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

可以說,在那個時代背景下,劉備如同理想主義者,逆天下大勢而抗争終生。

首先,劉備的知人待士,并不同于同時期的任何諸侯,袁紹以門閥名望納才,聽谄媚而不知忠言,還因自羞而殘害謀臣田豐;曹操雖能識才,但用人卻多疑,以家族成員為核心;孫權的用人手腕,更是受世家豪族所裹挾,終生都陷于内部的鬥争中。

而劉備用人卻完全不同,從起兵時的關羽、張飛,再到三顧茅廬時的諸葛亮,漢中戰後敢重用魏延為大将,無不展現其對人才的善用和信任。

逃犯、屠戶、敗将、殘兵、流民、山野村夫,劉備不計較人才的出身,隻因才能而信任重用。

擺攤王者劉備?時代的逆行者,失敗的真英雄!(二)

朝為田舍郎,暮拜軍師位。

這句話,對于劉備而言,并非什麼戲言。

并且,對于人才的态度,劉備亦是寬宏無比,沒有過多的尊卑,隻有志同道合。

諸葛亮親言“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也。”

正是這種“弘毅寬厚”的性格,讓所有文武都對劉備,懷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之心,即便有麾下離劉備而去,卻從來不是因為跟劉備不和而另謀高就。

比如田豫、牽招、袁渙、黃權、陳群、陳登、徐庶等等,所有的離開皆是因為形勢所迫,或因為家族桎梏、或因為忠孝兩難。

不過,即便脫離劉備,這些人對劉備,依舊念念不忘。

比如袁渙,其被呂布威脅寫信辱罵劉備,被呂布用劍架在脖子上,可袁渙仍舊強硬不從。

又比如黃權,随着夷陵兵敗,黃權不能歸蜀,在走投無路之下,黃權隻能投降魏國,當時有人告訴黃權,其率兵投降魏國,劉備必處決其家人,而黃權卻堅持維護劉備,言劉備不是曹操,絕不會波及無辜,事實也正是如此。

毫無疑問,正是劉備的弘毅寬厚,讓無數跟随劉備的人物,終生皆心存感激和愧疚。

擺攤王者劉備?時代的逆行者,失敗的真英雄!(二)

在劉備四十年的戎馬征戰中,劉備從未屠戮過一座城,也從未牽連過任何敗将,更沒有夷滅某家某戶。

即便關羽丢失荊州,關家後人依舊重用,即便黃權叛國投降,也絕不牽連家小……

哪怕是臨終之際,劉備的遺言也是“惟賢惟德,能服于人”,“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這份仁厚寬恕,如同漢末亂世的一道火光,在這厮殺屠戮的冰冷世界,留下了最後的溫情和理想。

劉備以普通人的能力,恪守着普通人的初心,并為此堅持不懈!

沒有劉備的漢末紛争,同南北朝、五代十六等割據時期,又有沒有什麼差別呢?

正是因為劉備的存在,諸葛亮、關羽、張飛 、姜維等諸多理想主義者,才彙聚成了一個理想化的政治集團,為漢末的混亂注入了萬世追崇的英雄氣。

擺攤王者劉備?時代的逆行者,失敗的真英雄!(二)

這份英雄氣,可謂影響千古,讓億兆華夏後人,銘記這個時代、向往這個時代、感慨這個時代、歎息這個時代……

毫無疑問。

是他,成就了漢末三國,成就了整個時代。

擺攤王者劉備?時代的逆行者,失敗的真英雄!(二)

▲圖為劉備

(本文完)

本文文字内容系軒轅春秋文化作者團原創

部配置設定圖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未經授權禁止随意轉載,歡迎讀者轉發分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