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才是真正的盜墓狂魔,東陵大盜孫殿英在他面前,就是小巫見大巫

他雖然沒有曹操的摸金校尉和東陵大盜孫殿英的名氣大,但是他才是曆史上真正的盜墓王,東陵大盜孫殿英在他面前,就是小巫見大巫了。那麼,這位盜墓之王到底幹了什麼,還有他最後的下場如何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穿越曆史了解這位盜墓狂魔的傳奇一生。

他才是真正的盜墓狂魔,東陵大盜孫殿英在他面前,就是小巫見大巫

這位盜墓狂魔就是大名鼎鼎的溫韬,他是五代時梁國人,生于今陝西耀縣。溫韬年輕的時候,就落草為寇,幹起了打家劫舍的營生。後來,他投靠了歧王李茂貞,被收為義子,更名為李彥韬,就此他這個盜賊搖身一變成了官軍,就此開始自己的瘋狂盜墓史。這個溫韬擔任了七年的耀州節度使(相當于今天陝西省軍區司令員)。他利用職權之便,瘋狂盜墓。據《舊五代史·溫韬傳》記載:“唐諸陵在境者悉發。”

他才是真正的盜墓狂魔,東陵大盜孫殿英在他面前,就是小巫見大巫

溫韬之是以被稱為盜墓王,是他将唐朝大小18皇陵一一光顧,并且将其中的17座皇陵都給盜掘了。唯獨武則天的乾陵幸免于難。據記載,他跟黃巢一樣,都盯上了唐朝最大的皇陵乾陵,派了幾萬人去挖掘乾陵。但他萬萬沒想到三次上山作案,三次都風雨大作,而他們人馬一撤,風雨立即就停了。溫韬一臉懵逼,以為武則天發怒了,心有餘悸,就放棄了盜掘乾陵的念頭,乾陵也就此又逃過了一劫。

他才是真正的盜墓狂魔,東陵大盜孫殿英在他面前,就是小巫見大巫

溫韬除了挖掘的皇陵多之外,還有一條就是他盜墓特别高調。曹操的摸金校尉和東陵大盜孫殿英都是晚上,偷偷摸摸地盜掘,而溫韬盜墓很高調,逼格很高。别人晚上偷偷地幹活,而他偏要光天化日之下,大搖大擺地皇陵。更牛的是他還将盜掘的陪葬品編成名冊公諸于世,其膽量之大為令天下所有盜墓者之楷模。能把盜墓玩得如此有逼格,真可謂盜墓界的王者。

他才是真正的盜墓狂魔,東陵大盜孫殿英在他面前,就是小巫見大巫

但然,這還沒有結束,接下來的更加奇葩。據說,唐太宗李世民死後,将王羲之的《蘭亭序》等珍貴的書畫作品帶進了昭陵。令人搞笑的是溫韬在盜掘昭陵的時候,将一批珍貴的書畫作品帶了出來,他看上的不是價值連城的書畫作品,而是裝裱在外的華美綢緞。他讓人将裝裱的絲綢扯了下來,而把珍貴的書畫作品給扔了。王羲之《蘭亭序》的真迹一直沒有出現,有些史學家推測很有可能是被溫韬給毀了。但是在溫韬編成的名冊中,并沒有《蘭亭序》的記錄。是以,還有一些學者尚抱有一絲希望,認為其可能在武則天的乾陵中。

他才是真正的盜墓狂魔,東陵大盜孫殿英在他面前,就是小巫見大巫

溫韬給我國帝陵造成的破壞是災難性的,被稱為我國曆史上最危險上午盜墓賊,乃千古罪人。溫韬這個人天生反骨,有奶便是娘,他先後三次背叛3個主人,誰勢力大就跟着誰混。他通過自己盜掘的大量寶物來打點關系,雖然在亂世混得風生水起,但是他太高調了,公然盜掘皇陵,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唐明宗李嗣源上台後,認為溫韬是一個反複無常的小人,毫無忠誠度而言,留着他必是一個禍害。于是乎,溫韬被李嗣源滅門。

善惡到頭終有報,溫韬盜了那麼的皇陵,得到了那麼的珍寶,到頭來落得了一個滅門的下場,真是報應呀!

參考文獻:《舊五代史·溫韬傳》、《新五代史·溫韬傳》、《資治通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