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民日報發聲後,聯想公司正面回應,目标直指司馬南

今年,對于聯想而言可能并不好過,因為自從一個月前,司馬南開撕聯想以來,這件事情明顯朝着愈演愈烈的态勢不斷發酵。看着這件事情的熱度被炒得這麼高,人民日報、倪光南院士紛紛發聲力挺。

人民日報發聲後,聯想公司正面回應,目标直指司馬南

這時,明眼人都能看出來,聯想目前的處境不容樂觀,如果聯想還不盡快做出舉動,那麼很有可能為聯想自己帶來更加巨大的不利影響。是以,針對司馬南的“六問”,聯想還是進行了部分回應。那麼,聯想的回應會有效果嗎?聯想在未來究竟要怎麼做,才能打破當下的困局?

聯想公司正面回應

如果有了解聯想事件的應該很熟悉司馬南那十分犀利的“六問”,其中,對于聯想打擊最大的無疑就是“涉嫌國有資産流失”。畢竟這已經上升到國家層面了。是以,最近聯想終于公開發聲,對于這個問題進行了難得的正面回答。

人民日報發聲後,聯想公司正面回應,目标直指司馬南

12月10日,聯想專門就“涉嫌國有資産流失”的國有股權轉讓進行了正面澄清,聯想表示,這些被轉讓的國有資本,我國相關部門已經經過了嚴密的審查,并且已經通過了。而且,那次國有股權轉讓,其實是溢價2.4億元的價格轉讓出去的,從這樣看來,聯想當初不僅沒有賤賣國有資産,反而讓國有資産增值了。

最後,聯想似乎在大打“愛國牌”,表示之是以要轉讓國有資本,之是以要進行股份改革,雖然為聯想帶來了許多的經濟利益。但是聯想的初心可不是一己之私,而是為了加快高技術産業規模化的發展,為了貫徹我國中央對國産企業提出的實作投資主體多元化的要求。

人民日報發聲後,聯想公司正面回應,目标直指司馬南

聯想的這番回應,如果我們一眼看過去,是不是覺得有理有據?,是不是覺得無法反駁?很多人是不是會在心裡懷疑,我們是不是冤枉了聯想?其實,如果我國仔細推敲的話,也是很容易就會發展,聯想這番回應,可以說是真的蒼白無力。

聯想的回應真的有力嗎?

首先,我國中央部門沒有回應

這次罕見的回應,從頭到尾都是聯想一個人在唱獨角戲,對于國有資産有沒有被賤賣,轉讓的過程究竟是否合理合法,最具說服力也最具權威的無疑就是我國中央部門。可能有人會認為,相關部門日理萬機,可能沒有時間去回應這樣一件事。

人民日報發聲後,聯想公司正面回應,目标直指司馬南

這樣的解釋是站不住腳的,要知道,國有資産對我國的重要性可是不言而喻的,而且,在當下這件事情鬧得沸沸揚揚,如果聯想的回應真的完全屬實的話,國家正常來講也應該第一時間力挺聯想。

但是,這樣的情況并沒有出現,這雖然未必就能證明聯想的回應就是一廂情願,但是至少也能說明聯想這次回應可信度應該不高。

人民日報發聲後,聯想公司正面回應,目标直指司馬南

其次,提出的理由太大太空

聯想在國有資産轉讓方面,除了表示國有資産轉讓是合法的,是國家承認的,但是在這之上,聯想首先表示國有資産的轉讓,聯想沒有私心,是為了加快國内高技術産業規模化發展。這樣的理由确實沒有問題。但是,能說服質疑聯想的又有衆口嗎?很難。

畢竟聯想出現的問題太嚴重,這樣太大太空的理由,可能并不能使多少人信服。

最後,沒有擺出有說服力的證據

聯想的回應從頭到尾都是一面之詞,說聯想轉讓國有資本合法合規,這樣的說法沒問題,但是,具體的國家檔案呢?轉讓國有資本這麼巨大的事情,就沒有一個具體的,權威的國家檔案,這樣說得過去嗎?

人民日報發聲後,聯想公司正面回應,目标直指司馬南

而且,雖然吧,轉讓國有資本确實是一家企業的内部資料,但是,如今的形勢發展已經對聯想非常不利的,人民日報等官媒,還有我國的财政部,都先後公開間接表态。如果聯想真的就認為司馬南這樣的指控就是誣告,真的對自己轉讓國有資産問心無愧的話。

聯想這時候最應該做的就是公布自己國有資産的交易資料,也隻有更加直覺而權威的交易資料,才能真正堵住當下官方和私人的悠悠衆口。但是,聯想依舊沒有,這很有可能是因為聯想本身對于質疑就底氣不足吧。

人民日報發聲後,聯想公司正面回應,目标直指司馬南

如今,聯想在國家和私人的狂轟濫炸之下,依然堅持狡辯,依然執迷不悟地不願意承認和直面自己的錯誤。那麼,當下聯想執迷不悟,對于聯想的未來究竟會有哪些影響呢?

執迷不悟對聯想的影響

如今,由于聯想事件的影響,我國國内已經有部分人表示“堅決不買聯想産品”。這其實就是對聯想喪失好感的表現。如果聯想在國家都介入的情況下還依舊死鴨子嘴硬,對于聯想而言,隻會進一步削弱我國消費市場對其的好感。

人民日報發聲後,聯想公司正面回應,目标直指司馬南

這樣一來,很有可能會使聯想流失不少的市場和經濟利益。而且,随着聯想消費市場佔有率的減少,對于聯想的市場競争力和市場地位而言,也會有很大的下降。再者,聯想對于這些質疑遮遮掩掩,喪失了一個企業最重要的信譽。

對于這樣的企業,未來,恐怕很難再會有企業願意和聯想合作,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這樣的情況對于聯想未來的發展進步而言,想必也會有較大的阻礙。那麼,如今這件事情雖然聯想依舊不承認,但是在國家隊下場之後,聯想事件可以說已經定性了。

人民日報發聲後,聯想公司正面回應,目标直指司馬南

而聯想事件一定性,對于聯想想必也不是一個好消息。那麼,聯想未來究竟應該要怎麼做,才能減輕這件事情帶來的影響呢?

聯想應該怎麼做?

首先,轉變自己的經營思路

聯想最為人诟病的主要有兩點,一點就是研發支出縮減,但是高管依舊擁有高薪;另外一點就是将産品賣得國内比國外貴,甚至還有過拿着免費的筆記本電腦去美國勞軍的行為。

人民日報發聲後,聯想公司正面回應,目标直指司馬南

這種種行為的背後,雖然未必是聯想不愛國的表現,但是。這樣的經營思路終究還是錯誤的。是以,我國國内之是以對聯想這樣的抨擊,很有可能也是因為這一點。是以,聯想在未來應該要适時适當地轉變自己的經營思路。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國内賣得比國外貴,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重視國際市場的行為是沒錯的,但是,也不能不顧及國内市場。而且,科研才是一個企業進步的階梯,卻給沒有研發能力的高管高薪,對于聯想未來的發展也不是有利的。

人民日報發聲後,聯想公司正面回應,目标直指司馬南

這樣的指責與其說是抨擊聯想,倒不如說是給聯想一個提醒。提醒聯想經營思路要轉變了。

其次,盡快正面回應外界質疑

如今,聯想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究竟誰是誰非還沒有一個定論,如果聯想一直深陷聯想事件,一直沒拿出關鍵性證據,無論聯想究竟是不是無辜的,對于聯想而言,如果不盡快翻過這一頁,帶來的影響還是會很大的。

人民日報發聲後,聯想公司正面回應,目标直指司馬南

是以,聯想與其這麼模棱兩可,不如選擇盡快正面回應外界質疑,如果不屬實,那麼拿出更加具有說服力的證據,如果屬實,那麼盡快承認自己的錯誤。

總結

迫于人民日報的壓力,聯想公司終于罕見進行了正面回應,但是這樣的回應多少還是有點缺乏說服力,多少還是有點無關痛癢。如果聯想一直就這樣敷衍下去,恐怕最後影響最大的還是聯想。

人民日報發聲後,聯想公司正面回應,目标直指司馬南

是以,聯想最好還是盡快直面外界的質疑,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隻有這樣,才是聯想當下最好的破局之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