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作為三大主糧之一
黃澄澄的
香甜可口
是很多人喜愛的糧食
但最近一女子
卻因為玉米出了事
連續咳喘一個月
竟查出肺部長滿真菌
這到底是咋回事?

女子接觸黴變玉米後,肺部長滿黃曲黴菌
在湖北武漢務工的小劉今年23歲,她連續一個多月咳喘不止,自行在家吃藥也不見好轉,于是她趕到醫院,檢查提示肺部有感染。但醫生發現,小劉的病情與一般肺炎感染不同。
湖北省武漢市第四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住院醫師郭蒲劍介紹:
患者小劉肺上的感染與一般肺炎不是很相似 ,她慢性咳嗽、低燒,肺部病變的範圍比較廣、比較大。
為了确定小劉感染的具體原因,醫生緊急為她進行了肺泡灌洗,發現小劉肺部竟然長滿黃曲黴菌,引發了真菌感染。這真菌怎麼會長到肺裡面呢?經過詳細詢問病史得知,一個多月前,小劉曾回老家幫家人收玉米。醫生分析,她發病原因于此有關。
醫師郭蒲劍發現,小劉收的玉米可能已經被黃曲黴菌污染。在收玉米過程中,大量黃曲黴菌孢子擴散到空氣中,而小劉沒有采取任何防護措施,短時間内将大量黃曲黴菌吸入氣道,在肺部定植,最終導緻嚴重肺部感染。
也有人提出疑問,“黴變的玉米緻病是否與玉米品種等有關呢?”
對于大家的疑問,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周文彬表示:
黴變的玉米确實會存在黃曲黴菌,這種病菌多出現于玉米收獲時期,受天氣、氣候因素影響較多。收獲時将黴變的玉米及時清理掉,并對其他玉米進行正常的晾曬後再進行儲存,可以降低玉米黴變的機率。玉米在儲存過程中也要注意溫度、濕度,如果儲存不當也會發黴。一些新品種的玉米雖然含水量不高,但也需要進行合理的晾曬。
網友得知此事後
紛紛評論說:
好可怕!頭皮發麻......
其實,此前也曾發生過可能與黃曲黴菌相關的中毒事件。去年,黑龍江省雞西市雞東縣興農鎮一家9人在“十一”長假期間聚餐後,出現中毒症狀,緻7人死亡。調查結果顯示,這9人共同食用了自制酸湯子(用玉米水磨發酵後做的一種粗面條樣的主食),而該酸湯子食材已在冰箱冷凍一年,疑似黃曲黴毒素超标引發食物中毒。
黃曲黴菌、黃曲黴毒素到底是啥?
黃曲黴菌中毒事件受到廣泛關注的同時,有不少網友開始疑惑,黃曲黴菌到底是啥?為何有如此大的威力?别急,小編今天就給你好好科普一下!
黃曲黴菌是一種大自然常見的黴菌。公開資料顯示,黃曲黴毒素是黃曲黴菌的代謝産物,其滋生的溫度為28℃-38℃,喜潮濕,一般情況下肉眼看不見,毒性為極毒,比眼鏡蛇、金環蛇的毒汁還要毒,比人們熟知的劇毒藥氰化鉀要強10倍,比劇毒農藥1605、1059的毒性強28~33倍。在1993年,該物質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緻癌物。
值得注意的是,黃曲黴毒素主要存在于糧油食品、動植物食品中,如花生、玉米、大米、小麥、豆類、堅果類、肉類、乳及乳制品等食物中。以花生和玉米污染最嚴重,像平時吃的花生、玉米,用的花生油、家庭自制的花生醬中都很容易被黃曲黴毒素污染。
感染黃曲黴菌有啥危害?
黃曲黴菌會造成肺的曲菌症,有時候也會引起角膜、耳、鼻、眼眶的感染。黃曲黴菌的孢子也是一種過敏原,易引起過敏反應。此外,食用被黃曲黴菌污染的食物,可能攝入黃曲黴毒素,具有很強的緻癌性。
人攝入大劑量的黃曲黴毒素後,可出現肝實質細胞壞死、膽管上皮細胞增生、肝脂肪浸潤及肝出血等急性病變,前期症狀為發燒、嘔吐、厭食、黃疸,繼而出現腹水,下肢浮腫并很快死亡。
如何避免黃曲黴菌感染?
1
收獲農作物時注意防護。大家晾曬、收納玉米、花生等農作物時,要注意環境的通風,盡量站在上風口進行操作;同時做好個人防護,戴密閉性較好的口罩;如果本身有氣道過敏性疾病的,應盡量避免接觸。
2
不吃發黴的食物。在日常生活中,千萬不要吃黴變的食物,尤其是發黴的花生、幹果等。在吃堅果的時候,如果吃到苦的就要立即吐出并漱口,這可能是裡面的堅果發黴了,可能會存在黃曲黴毒素。
3
筷子、切菜闆要經常清洗并幹燥。用竹子和木頭制作的筷子和切菜闆有可能會滋生黃曲黴菌,是以平時使用的筷子和切菜闆要經常清洗,要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幹燥。另外,黃曲黴菌是不耐堿的,清洗可以用強堿,并撒上食鹽進行殺菌。
4
不選擇來路不明的食用油。我們常吃的食用油是用花生、菜籽、大豆等壓榨的,正規的食用油選用的原材料一般是沒有黴變、比較安全的。但如果是選擇了來路不明的食用油,可能會存在采用黴變的花生、菜籽、大豆來進行壓榨,常吃這些油就可能會使得身體出問題。
最後再次提醒大家:
黃曲黴菌可能藏于
花生、玉米等糧食産品
以及吃了黴變食物的
家禽家畜産的蛋、奶中
日常生活中
大家務必提高警惕
做好防護
守護好自己的健康安全!
來源丨人民網、每日經濟新聞、湖北經視、新京報、科普中國、北京天壇普華醫院等
編輯|孫冰冰
主編丨蔣 琳
監審丨鐘 倩
* 部分圖檔源自網絡,如遇侵權,請聯系我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