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理論中,将面部顔色分為青、紅、黃、白、黑五色。每種顔色又主不同病症。青色為肝色,紅色為心色,白色為肺色,黃色為脾色,黑色會腎色。一旦髒腑有病,其病色就可以明顯的暴露于外,是以可以根據不同的面色變化,來判斷不同的髒腑病位。
青色
主血瘀,肝病,寒證,痛證和驚風(驚厥),多因為氣血運作不暢所導緻。
面色淡青,多為虛寒證。面色青黑,多為實寒證或者劇痛,或者也可以見于肝病;
面色青灰,口唇青紫,并且伴有胸部憋悶疼痛,多屬于心陽虛衰兼心血瘀阻導緻的胸痹;
如果小兒高熱,眉間,鼻柱和唇周圍色青,多屬于小兒驚風(驚厥)或者是驚風(驚厥)的先兆。

(鼻梁青筋)
紅色
主熱證。多因為熱盛而脈絡擴張,面部氣血充盈所導緻的。
滿面通紅,多屬于外感發熱,或者是髒腑火熱熾盛導緻的實熱證;
兩邊顴骨潮紅者,多屬于陰虛陽盛的虛熱證。
(面部潮紅)
黃色
主脾虛和濕證。多是因為脾虛導緻運化功能減退,氣血不足或者是濕邪内蘊導緻的。
如果面部淡黃沒有光澤,多屬于脾胃氣虛,氣血不足導緻的;
如果面色淡黃并且有浮腫的感覺,是脾氣虛弱,濕邪内生導緻水腫所緻的;
如果面目身尿都發黃,極有可能是黃疸;
如果黃色鮮明就跟橘子皮一樣,多為濕熱所緻,多為肝膽濕熱或者脾胃濕熱;
如果黃色晦暗就像煙熏一樣,多為寒濕郁滞所導緻;
最後面色蒼黃的多屬于肝郁脾虛。
(臉色暗黃)
白色
主虛證,寒證,脫血,奪氣。多是因為氣虛血少,或者陽虛或者是失血耗氣,血脈不充不能向上儒養面部所導緻的。
如果面色淡白沒有光澤,并且伴有舌和唇色變淡者,多屬于氣血不足,可能是失血過多或者貧血;
面色淡白有點光澤多為氣虛;
面色白并且有點浮腫,多是因為陽虛;
面色蒼白者,多屬于陽氣暴脫,或者血行不暢的實證,或者是大出血導緻的。
(面色蒼白)
黑色
主腎虛,寒證,痰濕水飲證,或者是血瘀。-
面色黑并且發暗的,多屬于腎陽虛,因陽虛火衰,血液失去溫煦所導緻的;
如果面色發黑且幹幹巴巴的,多屬于腎陰精虧虛導緻陰虛火旺,火能灼傷人體的水液,是以幹幹巴巴的;
如果眼眶周圍發黑的,多屬于腎虛水飲或者寒濕所導緻的;
如果面色發黑,并且指甲也發暗,多為淤血導緻的。
(眼眶發黑)
總結:
1.黃色:脾胃,消化系統可能不好;
2.白色:肺,呼吸系統可能不好;
3.紅色:心腦血管系統可能不好;
4.青色:肝膽,免疫系統可能不好;
5.黑色:腎髒、膀胱系統可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