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許多人生長于富貴之中,一出生就擁有着絕大部分人一輩子都夢寐以求的東西,普通人為了獲得财富、權力等等東西,可能要勞累大半輩子,但是那些出生在富貴家庭之中的人,他們根本就不用奮鬥,就能夠獲得這些東西。
可能正是因為沒有經過奮鬥與努力吧,對于唾手可得的東西就開始不珍惜,比如我們經常會看見一些富二代、富三代們肆意揮霍手中的錢财。
但是在苦難之中成長起來的人卻就不一樣了,他們因為經曆過許多苦難,是以對于在經艱苦的奮鬥之後獲得的成果,都是讓人非常敬佩的。
比如我們的開國中将詹才芳,他是一個在磨難之中成長起來的革命家,在新中國成立以後,雖然他隻被授予了中将的軍銜,但是卻被三位上将鞠躬敬禮,在詹才芳的身上,又有何故事呢?接下來我們一起去看一下吧!
苦難的童年
在1907年,詹才芳出生于湖北省黃安縣的一個小村莊之中,他的家庭是一個在當地極其貧困的農民家庭,他的父母都是沒有什麼手藝的農民,隻能夠憑借自己的一身蠻力,做一做農活,種一種田。
詹才芳在出生的時候,上邊已經有了好幾個哥哥姐姐了,他們一家子人非常多,是以對于詹才芳的父母來說,經濟壓力也是非常的大。那個時候的農民不像我們現在的農民一樣,我們現在的農民種田非常輕松。
因為基本上都是機械化,不需要人親自幹農活,而且我們現在還有國家的扶持,經常會下發農業補貼等等,在詹才芳那個時候,不光國家沒有補貼,而且那個時候的農民還會受到地主的欺壓,是以這麼大一家子人,對于詹才芳的父母來說,非常難養活,于是,詹才芳的父母就隻能拼命的幹農活。
然而,就是由于拼命的幹活做事,就損害了他父母的身體,是以詹才芳的母親在詹才芳七歲的時候就離開人世了。母親的離開,對于這一個苦難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因為這樣全家的經濟來源都隻有他的父親一個人了,他的父親由于常年勞作,是以身體也不是特别好。
于是詹才芳那幾個懂事的姐姐就天天去外面摘野菜,摘蘑菇補貼家裡。有一次,詹才芳的姐姐在外面摘了一些不認識的野菜。回到家中就開始做飯給大家吃,詹才芳一家吃野菜早都吃慣了,是以也并沒有什麼不習慣的。
到了飯點的時候,大家就圍在桌子上開始吃飯,而當時詹才芳因為肚子疼,不太想吃,就沒有上桌吃飯,也就是這一舉動,讓他救回了一條命,因為采回來的這個野菜竟然有毒,詹才芳的父親和二姐吃了這個野菜之後居然被毒死了,于是年幼的詹才芳在失去母親之後,又失去了自己的父親和二姐。
投身于革命
失去親人的詹才芳被接到了大姐家裡,他的大姐和大姐夫對他很好,甚至還教他讀書寫字,也就是在這個時期,詹才芳開始萌生了出去闖蕩的想法。于是詹才芳就去了武漢中學,成為了一名校工,也就是在這裡,他認識了後來中國共産黨的創始人之一董必武,接觸到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這也影響了詹才芳的一生。
詹才芳在認識董必武之後,就開始聽從董必武的安排,回到自己的家鄉,在家鄉的學校之中,傳播革命的火種。他還上司當地的貧苦農民們,與地主階級進行鬥争,建立了農民自衛軍。這也标示着詹才芳開始了他的革命生涯的第一步。
在1927年的時候,詹才芳成功地加入了中國共産黨,在加入黨組織以後,他就開始帶領着自己建立的農民自衛軍參加了黃麻起義,在這個期間,他曾無數次遇到過危險,但是詹才芳每一次都憑借着自己的聰明才智,成功的化解了種種危險,也就是在黃麻起義中的優秀表現,讓黨組織看到了詹才芳的能力。
于是在後來,詹才芳就被安排進入了紅軍的主力部隊,還任命他為紅軍11軍第31師的營長以及政治委員等等職位。後來,在抗日戰争時期,詹才芳還被任命為晉察冀軍區第三軍分區的副司令員以及參謀長,當時,詹才芳僅僅帶領着一個連隊的兵力開展遊擊戰争,就成功的開辟了一個遊擊根據地,實在是讓人敬佩不已。
授銜中将,讓人敬佩
正是因為詹才芳為我們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是以,在建國大授銜的時候,黨和國家授予了詹才芳中将的軍銜,當時在授軍銜的現場,給詹才芳頒發中将軍銜以後,詹才芳曾經的幾位手下,還走過去給詹才芳鞠躬敬禮。
他們在授軍銜的時候被評為了上将軍銜,他們認為,這都要感謝詹才芳的精心培養,如果沒有詹才芳的幫助,那麼他們不用說被評為上将了,可能性命都難保,這又是為什麼呢?原來,當時詹才芳在解放戰争時期,曾經救下過不少紅軍士兵們的性命。
詹才芳把這些紅軍士兵安排到自己的身邊,讓他們成為警衛員,而這一些警衛員之中,就有幾個人後來為國做出了許多貢獻,進而被評為了開國上将,是以這幾位紅軍士兵們在被評為開國上将之後,又過來親自感謝詹才芳當時的幫助與培養。
結語
詹才芳在幼年的時候就失去了自己的雙親,他在苦難之中成長起來,是以他才會感同身受的了解新中國成立以前的那些中國農民們過得有多麼的凄苦。
于是詹才芳才會用自己的畢生精力為國奉獻,詹才芳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老革命家,像他那種為國獻身為革命事業鞠躬盡瘁的精神,永遠都值得我們這些後輩們去學習和敬佩。
圖檔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