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江東平|勿忘苦難 勇毅前行

江東平|勿忘苦難 勇毅前行

勿忘苦難 勇毅前行

——寫在2021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江東平

“國行公祭,法立典章。鑄茲寶鼎,祀我國殇。”古樸莊重的國家公祭鼎,靜靜安放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公祭廣場上,160字銘文向人們訴說着南京大屠殺曆史和國家公祭日的設立。國家公祭,是民族苦難的沉痛追思,是國家記憶的深刻固化,是維護和平的莊嚴宣示。

曆史,不因時間的流逝而褪色,反而在一次次記憶喚醒中顯得愈發明亮。翻開1937年月曆,盧溝橋畔的槍聲揭開了全民族抗戰的序幕,淞滬戰場的炮火打破了日軍“三月亡華”的迷夢。南京保衛戰的硝煙裡,守城将士唱響金陵悲歌,誓與南京共存亡,為保衛南京戰至最後一刻。12月13日,南京淪陷,30萬生命被踐踏、被殺戮,永遠倒在了持續6個多星期的南京大屠殺中。孩童的恐懼、婦女的泣血、老人的絕望……成為這段黑暗曆史最令人心痛的一頁。

勿忘苦難,要加強曆史記憶的傳承傳遞。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家庭祭告活動現場,南京大屠殺幸存者代表在兒女的陪伴下向遇難同胞名單牆獻花。98歲高齡的謝桂英老人忍不住哭訴84年前不堪回首的往事,曾經三次死裡逃生,頭上的傷疤依然清晰可見,慘遭日軍侵害的經曆深埋心底80多年後,才鼓起勇氣揭露侵略者的暴行,那是不忍觸碰的傷痛,還有對遇難親人沒有斷過的思念。紀念館裡,遇難同胞名單牆上密密麻麻的名字,檔案牆上一萬多盒曆史證人的檔案,幸存者照片牆上1213雙警醒世人的目光,是對一切違反人類文明、踐踏人類尊嚴、挑戰人性底線的侵略暴行的正義譴責和深刻警示。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所有在日本侵華戰争期間慘遭侵略者殺戮的英雄烈士和無辜同胞,在曆史記憶代代相傳中化作了城市的記憶、民族的記憶、國家的記憶。

勿忘苦難,要感悟珍愛和平的深刻意義。“戰争是一面鏡子,能夠讓人更好認識和平的珍貴。”和平、和睦、和諧是中華民族5000多年來一直追求和傳承的理念,但1840年鴉片戰争以後,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飽受侵略戰争的蹂躏。直到中國共産黨成立,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浴血奮戰、百折不撓,創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建立了人民當家做主的新中國,實作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從此中華民族任人宰割、飽受欺淩的時代一去不複返了,再也沒有侵略者可以在中國的土地上橫行肆虐。銘記苦難曆史,維護來之不易的和平,是中國人民從近代以來屈辱史、血淚史中得出的深刻結論。親曆過戰争的苦痛,更深知和平的寶貴,更要對任何否認和美化侵略曆史的言行保持高度警惕和堅決反對。

勿忘苦難,要砥砺開創未來的奮發之志。曆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隻有清醒,才有不忘國恥的自覺;教育後人,才能激發圓夢中華的擔當。中華民族經曆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今天的中國,已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上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今天的南京,正聚創新之能,乘開放之勢,走共富之路,向着全面建設人民滿意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典範城市的目标邁進。隻有不斷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不斷把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偉業推向前進,讓一切欺負、壓迫、奴役中國人民的妄想徹底破滅,讓一切阻擋中國發展進步的圖謀徹底失敗,才是對抗戰英烈和死難同胞的最好告慰。

八十四載,而今邁步從頭越。大變局的世界和新時代的中國,更需要我們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常懷遠慮、居安思危,彙聚起家國情懷的磅礴偉力。讓我們勿忘昨天的苦難輝煌,無愧今天的使命擔當,不負明天的偉大夢想,以“強國有我”的昂揚姿态,勇毅前行在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康莊大道上,惜時、努力,再奮鬥!

·作 者:國家記憶與國際和平研究院評論員 江東平

·編 輯:趙伊漢

·校 審:李 淩

·監 制:淩 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