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這樣一種女人,很精明也很會算計,婆家人都在她的算計中

作者:隔壁的老國王說了話劇

“我的嫂子太聰明了,聰明到讓我們全家人應付不了。”

這是十幾年來麗穎第一次在大家面前發出的抱怨。

麗穎的嫂子,我見過,嘴是真會說,到我們辦公室找麗穎的時候,把麗穎好一頓誇:我這小姑子聰明、懂事,從小就學習好,能歌善舞……

人走了之後,大家都說她有一個好嫂子。

麗穎也說:“我嫂子念書時家庭條件不好,要不就憑她的智商,考個好大學不成問題,情商又高,如果有個學曆,現在早就是某某公司的總經理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有個精明的嫂子,我感覺也真是太累了。”

怎麼回事呢?

有這樣一種女人,很精明也很會算計,婆家人都在她的算計中

首先是不停地借錢。

因為麗穎三個姐妹讀書都好,早年都通過考試脫離了農村,并且都有個不錯的工作。說是不錯,也就是掙點死工資,能按月發錢,沒有一個在什麼大型國企之類的好機關。但就是這樣的條件,在她農村嫂子的嘴裡,那她們就都是有錢人,過着富得流油的生活。

嫂子人聰明,也不是甘于平庸的人,一心想把日子過起來,是以,不斷有各種緻富的想法。做什麼買賣都要有錢呀,嫂子不是太節省的人,一年到頭家裡的收入都被她花掉了。怎麼辦?向她三個姑子借呀。大姑子小姑子結婚時也都很窮,家裡并沒有什麼基礎,但是,她們每個月都兩口子領錢,一個月好幾大百的(最開始的時候),怎麼花得了?

嫂子:“我們要買一台拖拉機跑買賣,能不能借兩千?”

大姑姐:“哪有那麼多呀,手裡隻有一千不到。”

“你那麼多同學朋友呢,都是和你一樣的有好工作,家庭條件好,你給我再張羅點呗。”意思是,不但要把自己手裡的錢借出去,還得向别人借錢幫助她。

嫂子:“小敏,你看你哥做農活那麼累,一年到頭掙不了幾個錢,現在辦個飼料加工廠可掙錢了,可是,我們就是沒有本錢,幹着急呀。”

“還差多少呀,我給湊點吧。”

嫂子親熱地拉着她的手,笑着說:“還是小敏好。這樣吧,你緊緊手,給我拿三千塊錢。”

這可是二、三十年前的事,那個時候,一個機關事業機關的人,一年到頭最多也就是兩千多塊錢的工資,小敏心裡一驚:這嫂子也太會算了,她手裡正好有兩千來塊錢,自己還準備買台彩電、再給老公買個皮夾克呢。沒辦法,嫂子張口了,哪能不答應?先委屈自己的小家吧。

問題是,嫂子對她們幾家的年收入掌握得太精準了。今年借錢買車,明年借錢換車,後年再借錢辦廠,反正一見面就是永遠缺錢。舊的錢不還,新的借錢模式又不斷開啟,以緻于到了小敏要買房的時候,和哥嫂子提起還錢的事來,二人不約而同地說:“啥時候借的那筆錢呀,不是早還了嗎?”

哥嫂兩個人都不記得了,不記得的不止是小敏借出去的錢,姐姐借出去的也是偶爾記得,經常忘記。

小敏說,我今年回村裡見到一個愛說話的鄰居,那個鄰居話裡有話地說:“在我們村裡,我最佩服的就是你哥你嫂,人家兩個真厲害。供四個孩子讀書,把日子過得很紅火呢。”

言外之意,她們這些姑子都奉獻得太讓人心疼了。

有這樣一種女人,很精明也很會算計,婆家人都在她的算計中

其次,還要不停地生孩子。

嫂子要強,一心要生個男孩。無奈前幾胎都是女孩,為了要個男孩,在計劃生育特别嚴格的時候東躲西藏,一年到頭很少在家,把三個孩子和她哥扔在家裡,全靠麗穎父母管。

麗穎說,嫂子真是太會算計了,她隻負責生,所有養孩子的事全是我媽的。我媽帶了老大帶老二,帶了老三還有老四,最後,四個孩子的吃喝穿戴全是我媽的事。每天孩子放學後進院的第一句話:“奶奶,我餓了。”我媽立馬下地給弄飯去。時間長了,孩子找奶奶已經成了習慣,所有需要出力的事,張口都是“奶奶”。

孩子的棉衣棉褲奶奶做,孩子的被子褥子奶奶管,孩子梳頭洗臉都得奶奶來打理,就連孩子的衣服也要奶奶洗。關鍵是這做媽的真的啥也不管呀,奶奶看不下去,隻能親力親為。

嫂子生活上不管孩子,在情感上可是一點不差。每天回到家裡見到孩子可是親個不停,心肝寶貝地叫個不停,把老人孩子都哄得團團轉。

有這樣一種女人,很精明也很會算計,婆家人都在她的算計中

第三,不停地找她們姐妹三個“辦事”。

既然孩子的姑姑都有工作,那在她的眼裡就都是能人,能人就能辦成許多一般人辦不成的事。蓋房子買磚能不能幫忙找個人,買點便宜的?買車辦手續能不能給找個人少花點錢?孩子考高中成績差兩分,是不是給找人花點錢送進去?最近身體不太好,醫院的大夫給找一個呗,不是你同學在醫院上班嗎?昨天你哥出車拉貨超重被交警扣下了,趕緊找人給弄出來呀,這停一天不但罰款還耽誤掙錢呀……

有的事能辦,有的事不能辦,有的事辦起來很吃力,要欠人情,要請人吃點飯,确實有點太纏人了。關鍵是,有的事完全可以自己去辦,為什麼一定要找他們來辦呢?沒辦法,為了娘家的事,三個姑姑都是拉下臉來一次次求人。

麗穎說,這麼多年來,因為娘家的緣故她一次次錯過了買房的好機會,現在回想起來,感覺自己的付出有點不值,心裡很是不平衡。

“關鍵是,哥哥嫂子每次借錢都隻是和我們姐幾個借,幾乎不向她娘家的人借一分。還有,她的幾個孩子,全是我媽媽一個人帶,她娘家媽媽根本不管。現在,她娘家媽媽也老了,嫂子三天兩頭跑回去照顧自己的媽媽,我媽媽和爸爸80幾歲的高齡還要給哥哥嫂子做飯吃。她嘴上說不用我媽做飯,但是,到了飯點,人家也不回來呀,我媽媽怎能餓着肚皮等着呢?

有這樣一種女人,很精明也很會算計,婆家人都在她的算計中

家家都有難念的經呀!

話說回來,娶兒媳,還是娶個精明的好,雖然被算計,但最終也是把錢花在了家庭過日子上,不是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