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48年,一支3萬雜牌軍戰場起義,中央軍随即繳槍投降

1948年10月17日清晨,東北的天氣已經非常寒冷,一絲硝煙的味道在清晨的薄霧中慢慢濃烈起來。長春城西城區的國民黨軍中央軍新7軍,正在準備計劃中的突圍。有人無意中往中央大街的對面看了一眼,卻突然間緊張了起來:隻見駐守城東的滇軍第60軍,不知什麼時候已經穿戴整齊,崗哨和巡邏兵的數量也比昨天增加了将近一倍。“看來他們是起義了,估計咱們走不了了,長春城恐怕也守不住了。”不知道誰嘀咕了這麼一句,而聽見的人茫然地互相看看,都慢慢低下了頭。

1948年,一支3萬雜牌軍戰場起義,中央軍随即繳槍投降

吃馬料的雜牌軍

1948年3月,解放軍的東北野戰軍結束了冬季攻勢。一番沖擊下,東北大地僅剩了長春、沈陽和錦州三座孤城,而長春的情況是最慘的。錦州靠近葫蘆島的港口,海運還算暢通,物資和補給能比較友善地運上來;沈陽則還不算完全意義上的孤城,邊上還有鐵嶺、本溪、撫順等中小城市拱衛,地域還算開闊,有一定戰略縱深,也還有一部分戰略物資儲備;但長春則不同,當初的僞滿洲國都城,如今已經徹底成了一座孤零零的死城,物資短缺,真的是已經是難以為繼。雖然每天會有飛機空投補給,但也是杯水車薪。

滇軍的第60軍,雖然是雜牌軍,但也曾經是一支真正的抗日鐵軍,參加過徐州會戰、台兒莊會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等大型戰役,以善于防守、善于打硬仗著稱。抗戰勝利之後,60軍就來到了東北戰場,在冰天雪地中和解放軍争鋒。後來因為東北的整體局勢逐漸變糟,他們的處境也日漸艱難。

1948年,一支3萬雜牌軍戰場起義,中央軍随即繳槍投降

在此處,應該說一下當時東北整體的形勢概況。抗戰勝利後,以林彪元帥為首的東北民主聯軍(後來改編為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火速進入東北,并且站穩了腳跟。蔣介石一步跟不上,于是就妄圖用自己的實力來壓制林彪。于是,“救火隊長”杜聿明來到東北,勉力維持目前的局勢。這一階段,解放軍的實力還并不強,杜聿明占有一定的優勢。後來國民黨“土木系”大佬陳誠在山東吃了敗仗,便想在東北撈回臉面,于是擠走了杜聿明,自己主政東北。這一下,國民黨在東北的局勢急轉直下,很快雙方的實力就發生了根本性的逆轉。蔣介石于是臨陣換将,讓抗日名将衛立煌上任收拾殘局。衛立煌本也不是蔣介石嫡系,此時更是消極作戰,頑固的固守大城市,結果讓東北的廣袤土地成了東北野戰軍自由馳騁的天地。

1948年,一支3萬雜牌軍戰場起義,中央軍随即繳槍投降

為了鞏固城防,第60軍在1948年3月中旬從永吉(今吉林省吉林市)撤至長春。當時東北野戰軍的主力正在圍攻交通要沖四平,第60軍為了能迅速進入長春城,不得不急行軍。最後部隊是進來了,但是大量的辎重和武器都被扔在了路上。進入長春之後,60軍的所有糧食儲備都耗盡了,而城中也沒有多餘的物資。為了生存,一部分軍官動用公款高價買糧,可依然是杯水車薪。無奈之下,他們隻得向新7軍尋求幫助。新7軍在長春駐紮較久,控制着所有物資倉庫和空投場,是以在糧食方面還算寬裕。可他們非但沒有将物資拿出來和友軍分享,反而将此前收購的大豆、豆餅等馬料打包了一半,給60軍送了過去。60軍軍長曾澤生暴跳如雷,但礙于自己的身份,隻能選擇忍氣吞聲。

從坐困孤城到戰場起義

日子一天天過去,第60軍如“牲口”一般的日子,眼看着就要過去了。原來即使是馬料,現在也已經快吃完了。3萬人的部隊要吃飯,要消耗,沒有怎麼辦?一些人想了個新主意,去釀酒的作坊裡挖陳年的酒糟充饑。可是這東西既不飽又數量少,很快也吃完了。無奈之下,60軍的兵将隻能拿着槍去搶老百姓。百姓家裡也不富裕,僅有的一點口糧還被搶走,紛紛痛罵60軍是土匪、強盜。曾澤生無奈,隻能繼續找新7軍解決問題,但對方找各種理由搪塞,就是不肯拿出糧食來接濟第60軍。就這樣靠搶、靠求、靠挖地三尺,曾澤生勉力維持着軍隊。他是黃埔系軍官,心裡依然希望着自己的校長蔣介石能救自己逃出生天。

1948年,一支3萬雜牌軍戰場起義,中央軍随即繳槍投降

但是他的願望,在1948年秋天被打得粉碎。10月15日,解放軍在林彪的指揮下攻克了東北到華北的門戶——錦州城。還在東北的幾十萬國民黨軍隊猶如被隔絕在獅子群中的病牛,不管是撤退還是獲得增援,都已經不可能了。曾澤生眼看大勢已去,不禁仰天長歎。正在這時,駐守長春的東北剿總副司令鄭洞國傳來指令,讓曾澤生加緊準備,所有部隊将于10月16日拂曉突圍,向沈陽方向靠攏。

曾澤生拿着指令,心中犯難。出城突圍,和解放軍決戰,那是不可能成功的,等于自尋死路;固守也不可能,沒有糧食啊,難道讓戰士們餓着肚子坐井觀天嗎?此時,一個人的影子出現在了他的腦海:潘朔瑞,第184師師長。此然在兩年前帶着一個團在海城起義,如今聽說在解放軍那裡過得不錯,自己是不是也可以效仿呢?想來想去,起義似乎是生存下去的唯一出路。

1948年,一支3萬雜牌軍戰場起義,中央軍随即繳槍投降

其實從踏上東北大地的那一刻,中共的地下黨就已經開始逐漸滲透進了60軍。在國民黨的部隊中,雜牌軍和中央軍在待遇上天差地别,很容易産生不良情緒。是以地下黨的策反和争取工作進行得非常有成效,60軍中有不少軍官都是秘密黨員。曾澤生也接觸過幾個人,閑聊之中也聽取了對方的政治主張。他深以為然,隻不過礙于蔣介石的關系,他沒有走出最後一步。

現在機會來了,終于可以告别這個不公平的陣營,去看一看新的天地了。但是曾澤生仍有顧慮,長春城中可不僅僅是自己一支部隊,還有保安團和新7軍。保安團不用顧慮,他們沒有實力阻止自己,那新7軍該怎麼辦呢?

想到新7軍,曾澤生立刻怒火滿腔。當此同舟共濟之時,大家本應該抱團取暖。可新7軍幹了什麼?他們自己吃大米白面,讓我們吃馬料!我們60軍是雜牌軍,但也是人,不是牲口。如此對待我們,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真要打起來,難道自己就怕了他們不成?說幹就幹。

1948年,一支3萬雜牌軍戰場起義,中央軍随即繳槍投降

曾澤生将自己的想法和手下說了一下。在一番試探後,幾個團長突然亮明身份,原來他們早就已經被發展成為了地下黨。曾澤生震驚之餘,也不禁啞然失笑。連184師師長都是共産黨,别的人就更不用說了。

于是在1948年10月16日夜,曾澤生及師長隴耀、白肇學正式率部起義!

長春解放

第60軍的動靜,很快引起了新7軍參謀長龍國鈞的注意。此時他的軍長李鴻正因病休養,軍中都是他說了算。但是自己和60軍的實力差距,他非常清楚。他手下的三個師,兩個都是暫編師,都是當地舊警察、僞軍和土匪改編過來的,戰鬥力低下。僅有的新38師雖然有些實力,但是用一個師攔人家一個軍,想想都有些兒戲。龍國鈞抱着一絲僥幸心理,指令兩個連去偵查敵情,結果一去不複返。後來得到消息,他們已經被第60軍繳了械。龍國鈞又給60軍打電話,發現線路已經被截斷。正焦頭爛額之際,長春城防司令部打來了電話:60軍暫52師副師長歐陽午剛剛報告,曾澤生已經正式率部起義了!

打打不過,攔攔不住,龍國鈞真的是左右為難。無奈之下,他派人與第60軍暫21師師長隴耀取得聯系,并且通過他和曾澤生達成約定:兩軍雖然各有各的主張,但在此時也不應該互相攻殺,造成無謂的傷亡。大家仍以中央大街為界,各自駐紮,互不幹涉。隻希望大家能限制部隊,避免沖突。

1948年,一支3萬雜牌軍戰場起義,中央軍随即繳槍投降

這麼大的動作,終于讓新7軍軍長李鴻從病榻上爬了起來,召集了營以上軍官,商量眼下的對策。與此同時,第60軍已經撤到了長春城外等待改編,而東北野戰軍則進入長春城,接管了城東的防務。長春的攻防體系,是以被徹底撕裂。李鴻看事情已經發展至此,也沒有辦法,隻得指令部隊放下武器投降。而鄭洞國不甘心失敗,率領特務團在中央銀行大樓固守。但到了現在,已經沒人願意給他當炮灰。10月19日,所有國民黨部隊全部放下武器,被圍困了半年多的長春城,就這樣戲劇性地回到了人民手中。

此後,第60軍被改編為人民解放軍第50軍,仍然由曾澤生率領。1950年,第50軍進入北韓參加抗美援朝,在第四次戰役中獨立抵擋美軍的兇猛攻勢,雖然損失很大,但沒有後退一步,為後續入朝的部隊争取了時間。其英勇頑強的作風,赢得了彭德懷元帥和毛主席的尊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