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總看到古代使用金銀做貨币,為何現在看不見了?是金銀稀缺了嗎?

中國自古以來,就不是金銀的主産區,是以金銀的總量很少。我們現在看一些電視劇,尤其是宋、明、清三朝的電視劇,經常能看到有人拿着一些金銀來買東西結賬,這在當時是不可想象的。而現在,我們的金銀總擁有量其實比古代大得多,但是由于金銀已經不再具有貨币的職能,不再在市場中流通,是以給人一種金銀變少了的錯覺。

總看到古代使用金銀做貨币,為何現在看不見了?是金銀稀缺了嗎?

中國古代金銀簡史

人類社會的經濟演化,經曆了物物交換、等價物交換和貨币交換等幾個階段的。很長一個時期以來,金屬貨币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歐洲、阿拉伯地區的金銀礦儲量比較大,是以多使用金币、銀币;而中國古代則是銅礦比較多,是以大量使用銅币。而且,由于金屬貨币的鑄造、流通都會存在太過沉重、使用不便的問題,實物的直接交易方式依然保留。古代的很多賦稅、賞賜、官員俸祿等财富流通,都是通過布帛、糧食等物品來實作的。是以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金銀都是不作為貨币使用的。

總看到古代使用金銀做貨币,為何現在看不見了?是金銀稀缺了嗎?

秦漢時,金銀的身份奢侈品和祭祀用品。當時的朝廷曾明令禁止将金銀作為貨币使用。隻不過,史書的記載給我們造成了一定歧義。那個時候的金銀被稱為“黃金”和“白金”,而經常出現的“多少萬金”的記載,其實都是指的黃銅,而并非真正的黃金。比如說漢武帝的姐姐隆慮公主為了給兒子贖罪,就一次性交了“金千斤”;《史記.平淮書》中,也曾出現過“馬一匹則百金。”;《史記.燕召公世家》中也出現過“子之因遺蘇代百金”。這裡的“金”,指的都是黃銅。

總看到古代使用金銀做貨币,為何現在看不見了?是金銀稀缺了嗎?

随着金融經濟的發展,對大價值的貨币慢慢有了需求。魏晉南北朝時期,金銀,已經作為稱量貨币而被普遍使用了。但是此時僅僅是“稱量貨币”,也就是現在所說的“貨币準備金”,僅僅是衡量價值的,不是用來市場交易的。此時的主要流通貨币,依然是銅錢。

到了唐朝,由于絲綢之路已經開通,大量的國外商人,尤其是波斯商人,大量進入中國内地進行貿易。随着他們的到來,大量的國外金銀貨币也進入了貨币市場。比如說劇集《長安十二時辰》中多次提到的薩珊金币,就是波斯人所使用的貨币。但是,換算銅錢和金銀币的過程十分複雜,後來,一些商人才漸漸開始使用金銀交易。但是,這僅限于大宗的外貿交易,國内的主貨币還是銅錢。

總看到古代使用金銀做貨币,為何現在看不見了?是金銀稀缺了嗎?

宋元明清四代,經濟已經發展到銅錢難以負載的程度了,迫切需要新的金融體系和貨币展現出現。于是就有了宋朝、明朝的紙币和金銀貨币。金銀因為價值高,是以也逐漸成為了一些人日常生活的交易貨币。但是受限于純度、品質等名額,金銀的使用非常的麻煩。比如說電視劇中經常出現一個人吃了酒飯,随便拿一錠銀子放在桌上當酒錢,然後就擡腿走人。這種情況簡直是無法想象的。一錠銀子的價值先不說,就說重量,客人一方如何保證呢?是以一般的商店中,都會備有小的金銀秤。客官走之前,麻煩先稱稱這錠銀子夠不夠付賬。

總看到古代使用金銀做貨币,為何現在看不見了?是金銀稀缺了嗎?

純度是金屬貨币,尤其是貴金屬貨币永遠繞不過去的問題。以清朝官銀而論,一般一錠官銀是50兩。但是各個地區收上來的銀子,純度不一,是以使用時就會有些偏差。比如陝西省的官銀,50兩中會摻入部分黃金,它們的價值顯然就比普通的銀子要高。

比純度、重量更重要的,是金銀的真假問題。凡是大價值的貨币,都會面臨這種問題,隻不過是嚴重與否的問題。同樣的,每個朝代曾出現過假金假銀的問題。為了對付這種假币現象,商家隻能擦亮眼睛,總結各種鑒定方法。比如銀子,主要是看鑄造時形成的氣孔顔色,氣孔光亮者為真,灰暗者為假。鑒定黃金則是三闆斧:掂重量、牙咬、火燒。

總看到古代使用金銀做貨币,為何現在看不見了?是金銀稀缺了嗎?

可見,要用個金銀是真不容易。現在的古裝劇,顯然是誇張了。

到了明朝萬曆年間,由于外國銀元的大量流入,銀子的純度和價值都開始下降,一兩銀子的購買力已經下降到原來的一半左右。此時,白銀才算是正經地成了貨币。但是時間也就是不到三百年,成熟的紙币就出現了,黃金、白銀再次回到了自己金融本位币的位置,漸漸退出了流通市場。

總看到古代使用金銀做貨币,為何現在看不見了?是金銀稀缺了嗎?

以上,僅僅是說了下金銀在中國作為貨币的一個曆史小結。真要說清楚事情,還得拿出資料來。

以黃金為例,中國曆史上的第一個黃金高峰是在西漢,大約總的儲量是200噸左右。後來随着當時厚葬之風的盛行,大量黃金被埋入地下;

北宋的黃金年産量大約是335公斤,忽略損耗,乘以北宋的存在時間167年,總的新增存量應該是55噸左右;

南宋的這個數字不好找資料,但肯定更少,因為主要的産金區山東半島已經不在南宋手裡了;

元朝的年産量是1噸左右,乘以存在時間98年,新增存量是98噸;

明朝的年産量是1.25噸左右,乘以存在時間276年,新增存量是345噸;

清朝前期的黃金年産量僅僅60-70公斤,可以想象新增存量是如何的可憐。但在晚清時期,黃金産量突然猛增到了13.5噸,隻可惜時間太短,沒有幾年清朝就滅亡了。是以,勉強算清朝的黃金新增存量是100噸。

如果假設唐朝的總黃金存量是300噸,那中國古代的黃金總存量就是1100噸左右。

那麼,我們新中國的黃金存量是多少呢?1949-2014年,中國大陸合計黃金産量是6100噸。現在估計,中國民間的黃金存量是6000~7000噸,央行的黃金儲量是1900.4噸,算起來已經接近了一億噸!現在中國的黃金數量,比古代兩千年加起來的總産量還要多。

是以,現在的黃金其實并不稀缺,隻不過是在日常流通中用不上了而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