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哥,是祖國和人民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我雖是七十多歲的人了,但隻要還有一口氣,我一定為祖國和人民貢獻一份力量!……”1977年10月的一天,一位滿頭銀發的老人出現在位于南昌市西郊梅嶺山麓的方志敏烈士墓前,深深鞠躬,泣不成聲,似乎心中有無限的感慨想要訴說。誰能想到,這個人三十年前還是一位風雲人物,而僅僅兩年前才走出了監獄。此人,就是原國民黨第十二兵團司令黃維,一位在祖國和人民無限的包容和關懷下才轉變的“書呆子”将軍。

黃維是江西貴溪人,父母都是不折不扣的農民。小的時候,黃維曾經在縣立第一高等國小讀書,成績優異。後來他的父親早逝,黃維于是想盡快找一個職業來養家糊口。1918年,14歲的黃維考取了江西省立第四師範學校,希望早點兒學成回家鄉當一個老師。而在這裡,黃維認識了一個改變他一生命運的人。
方志敏,和黃維是老鄉,但比他大五歲,當時正在省立甲種工業學校預科學習。兩人機緣巧合下相識,黃維欽佩方志敏的學識,方志敏欣賞黃維的努力,二人一見如故,很快就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生活上,方志敏一直像親哥哥一樣關懷黃維,而黃維也報以弟弟般的尊重,互相照顧如同真正的家人。
當時的社會思想碰撞激烈,校園中更是如此。有一天,黃維去找方志敏,偶然在他的宿舍中看到了《新青年》等進步書刊,于是随手翻閱。一看之下,立刻猶如醍醐灌頂,被書中全新的思想意識所吸引。他立刻問方志敏:“方大哥,你這裡怎麼有這麼多好書啊?現在外面亂哄哄的,看這種書沒問題嗎?”
其實,方志敏之是以把這些書籍擺在明面上,就是希望自己的這個小老弟能夠看到,并且能夠接受新思想。黃維思想單純,但是意志堅定,有一股九牛不回的韌勁兒。如果能将他引入正途,将會成為一個對國家和民族都有益的人。于是方志敏笑着回答:“這些書有什麼不能讀的呢?老師們不是也經常說讓我們要多學多看嗎?現在,學校裡有這些書的人可不少,你要是想看就拿去看吧!”
從此以後,黃維找方志敏就又多了一個目的——借書。在這些進步書籍的影響下,他的思想開始有了轉變,意識到了民族解放的重要性,甚至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在心中種下了共産主義的萌芽。
從學校畢業後,黃維如願地在家鄉的國小中謀得了一份差事。可是此時的他,眼光已經開闊了,不再天天隻想着養家糊口那點兒事兒。他和方志敏仍然保持着聯系,思想上仍然很受這位大哥的影響。終于有一天,黃維開始公開的在學校宣傳共産主義思想,搞起了學生運動。
黃維的行為,得罪了家鄉的大戶和士紳,這些人聯合起來搞事情,最後弄得黃維在家鄉待不下去了,隻能來投奔方志敏。兄弟見面之下,方志敏問黃維接下來的打算,黃維表示不想再教書了,而是想要參軍,走軍事救國的道路。
這種想法,和方志敏一拍即合。此時黃埔軍校已經成立,方志敏也正打算報考。二人商量後決定,即刻啟程去往廣州,到黃埔軍校去實作自己的報國夢。
但是事情就是這樣的曲折。當二人來到廣州之後,發現黃埔軍校的招生還未開始,而黃維的盤纏卻花完了。所謂一分錢難倒英雄漢,懷揣理想的黃維,真正的感到了經濟上的壓力。而且按照規定,進入黃埔需要介紹人,可黃埔恰恰沒有介紹人。這可怎麼辦?難道黃維的軍人夢想就要就此中斷嗎?
後來還是方志敏伸出了援手。他托了關系,給生性腼腆的黃維找了一份工作,解了他的燃眉之急。之後又找到了江西地下黨的負責人趙醒依,讓他當黃維的介紹人。這下,黃維才得以留下來,等候招生工作的開始。
不久之後,黃埔軍校的入學初試開始,方志敏和黃維憑借自身的知識積累順利過關。可是等到複試即将開始的時候,黃維卻聽說方志敏不考了。當時的黃維如同倒了主心骨,立刻就慌了。他趕緊找到方志敏,詢問原因。
方志敏面對這位同鄉小老弟,表情十分的平淡,說道:“我臨時有自己的事要忙,沒法考了。你先去考,入學後好好學習,我以後會去找你。”
黃維心裡更慌,紅着眼圈說:“方大哥,我這個人不會交朋友,你就是我唯一的朋友。而且我的知識匮乏,不知道能不能跟上學習進度。有你在,我肯定能在你身上學到不少東西。你要是不去的話,今後我該怎麼辦呢?”
方志敏仍然十分平淡,對黃維說道:“這可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黃老弟,我相信你能行。隻要你認真學習,沒有什麼攻克不了的難關。我是真的有自己的事,等我忙完,一定會去找你的,你放心。”
方志敏到底也沒有說,自己要去辦什麼事。其實,他已經加入了中國共産黨,此次放棄報考黃埔軍校的機會,是受黨的指派,去江西開展革命工作。但是出于保密的原因,他不能将實情告訴黃維,弄得這位小老弟始終一頭霧水。
最後,黃維在方志敏的勸慰下,含着淚走了。他心中一直相信,方大哥真的有一天會來找自己,到時候兄弟倆又可以在一起切磋學習了。可是誰也想不到,這一别,竟然成了二人的永别!
此後,方志敏在江西、江蘇從事革命工作,建立紅色武裝,成了紅軍最早的創始者之一。而黃維失去了大哥的引導,逐漸走上了一條歪路。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政變,對共産黨人進行了清洗,拉開了國共決裂的序幕。黃維的同班同學陳赓放棄了優厚的待遇,選擇跟着共産黨走一條光明之路。而黃維則本着“軍人以服從為天職”的教條,成了蔣介石手下的大将。
除了黃維之外,黃埔軍校還出了哪些著名的将帥呢?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下這本《黃埔軍校将帥錄》來了解一下。謝謝支援!
老實說,黃維這種人是十分讨上司喜歡的。他足夠努力,也足夠堅定,但是卻沒有主見,往往上面派下來的任務,他一定會抱着必死的決心去完成。但對于上司的對與錯,他從來都不關心,也從來不會質疑。這樣出死力幹活兒的“老黃牛”,特别對蔣介石的胃口。是以黃維在蔣介石手下不斷升遷,最後在淮海戰役前夕還當上了嫡系第十二軍團的司令。
但是要真論打仗,黃維的水準隻能算中等。他和清末的湘軍領袖曾國藩是一類人,硬營打死仗就是他的作風。但是一旦面對真正的戰術大師,他這一套就不靈了。雙堆集一戰,黃維中了老同學陳赓的“圍師必阙”之計,結果遭到了慘痛的失敗,手下幾乎全軍覆沒,自己也成了俘虜。
黃維被俘之後,書生意氣的執拗勁兒又上來了,從來不承認自己有罪,認為自己隻不過是一個失敗的軍人。而且就算是對自己的失敗,他也不願意承認,總是叫嚣要讓解放軍把他放出去,雙方再決雌雄。後來進入功德林戰犯管理所,黃維也是改造最不積極的一個,不願意記筆記,不願意聽課,總是和其他同學鬧别扭,甚至打架。
不過對于黃維來說,心裡很可能早就已經有所改變。他身上患有五種結核病,哪一種拿出來都是要命的。當初在國民黨軍隊時,他無暇治療。現在進了戰犯管理所,共産黨的醫生卻對他伸出了援手。經過了四年的治療,不但黃維身上的病痛被一一治好,而且沒有要他一分錢。這份恩情,黃維不會沒有觸動。隻不過他頭腦中那種書生意氣實在影響太深,讓他不敢面對自己的改造。
因為這種執拗,黃維在戰犯管理所一呆就是27年。甚至功德林撤了,他還被轉到了撫順。他身邊當年的同僚一個個的被特赦,最後僅剩下他和沈策等為數不多的人。最後毛主席大手一揮,在1975年将他們統統特赦。
就是在特赦之後,黃維依然不改自己“死鴨子嘴硬”的特色。在一次面對記者采訪的時候,他仍然執拗說道:“我的思想沒什麼改造。我們當軍人的,從不過問政治,舊社會如此,新社會更當如此。”當時讓場面一度非常尴尬。
但是,人民政府對黃維是寬容的。不但沒有追究他口不擇言的過失,還在生活上處處關心他。甚至連他設計的那種違背實體學常識的永動機,政府都配合他設計生産。
1977年,黃維受邀參加國慶慶祝大典。人民臉上的微笑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讓這位執拗的老将很有感觸。慶典完成後,他決定由小女兒陪同,乘車南下,再看一看祖國的大好河山。
不久之後,黃維一行來到了南昌革命烈士紀念館參觀。看着一個個文物,一段段解說,黃維倔強的心理防線終于被突破了,流着眼淚說出了自己的真實心聲:“那麼多為人民謀幸福的人成了烈士,而我這個對人民十惡不赦的罪人卻完好地活着。我是戰犯,解放後,卻受到了寬大和改造,這真要感謝人民感謝黨啊!”
在烈士紀念館不遠處的西郊梅嶺山,黃維再次見到了想念多年的大哥方志敏。隻不過此時,兩人陰陽兩隔,黃維隻能見到大哥的墓碑。想起方大哥對自己的引導與教育,黃維再次老淚縱橫。他深深地來了一個三鞠躬,之後哽咽着說道:“方大哥,方大哥!我是黃維啊!對不起!五十年多前,是您指引我考入黃埔軍校。您曾教我成為一個真正的軍人,成為一個對國家和人民有用的人。可我辜負了您,一直為反動派賣命,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我,我對不起您啊……”
黃維的一生的。他曾經有那麼好的機會可以奔向光明,卻在最關鍵的時候走上了歧途。他的執拗本來可以讓他成為一個堅定的革命戰士,卻反而讓他了人民最強硬的敵人。人生有的時候,真的是一步錯步步錯。不過好在他在晚年迷途知返,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懷抱。後來他加入了政協,緻力于軍史的研究,為國家的曆史嚴肅性做出了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