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吟詩誦詞|張先: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書法課程》

見諸筆墨 | 達于心靈

不可一日無此君

文化核心 | 中國書法 | 最高藝術

【吟詩誦詞】

第34期

吟詩誦詞 | 張先: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原詞】

千秋歲

張先

數聲鶗鴂,又報芳菲歇。惜春更把殘紅折,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永豐柳,無人盡日花飛雪。

莫把幺弦撥,怨極弦能說。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夜過也,東窗未白孤燈滅。

【譯文】

杜鵑聲聲,又來向人們報道春時光景即将逝去。惜春人更是想将那殘花折下,挽留點點春意。不料梅子青時,便被無情的風暴突襲。看那庭中的柳樹,在無人的園中整日随風飛絮如飄雪。

切莫把琵琶的細弦撥動,細弦能夠訴說出極緻的怨恨。天不會老去,愛情也永遠不會斷絕。多情的心就像那雙絲網,中間有千千萬萬個結。中夜已經過去了,東方未白,孤燈已滅。

【注釋】

千秋歲:詞牌名,又名《千秋節》。

鶗鴂(tí jué):即子規、杜鵑,春天長啼,晝夜不停,直至口吐鮮血乃止,傳說為中國古典詩詞中的悲哀之神。《離騷》:“恐鶗鴂之未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

永豐柳:用白居易“永豐西角荒園裡,盡日無人屬阿誰”詩意。唐時洛陽永豐坊西南角荒園中有垂柳一株被冷落,白居易賦《楊柳枝詞》“永豐西角荒園裡,盡日無人屬阿誰。”以喻家妓小蠻。後傳入樂府,因以“永豐柳”泛指園柳,喻孤寂無靠的女子。

幺弦:琵琶的第四弦,各弦中最細,故稱。亦泛指短弦、小弦。

【賞析一】

這是一首傷春懷人之作。上阕寫春暮景。雨輕風緊,催落繁花;杜鵑啼血,呼喚着春天完結,造成濃重的感傷氣氛。惜春的詞人,在花叢中尋找并采摘着殘花,傳神地刻畫出詞人傷春惜花的拳拳真情。接着以飄零的楊花,寫春之落寞及心之寒冷。下阕抒情。不老的“天”與難絕的“情”相對比,再以“千千結”的“雙絲網”比憂思百結的愁心,将愁情怨懷表達得淋漓盡緻。最後以夜将盡的孤燈景象作結,讓整個的抒情氛圍籠罩在漆黑的深淵中,很富抒情效果。

【賞析二】

這首《千秋歲》寫的是悲歡離合之情,聲調激越,極盡曲折幽怨之能事。

上片完全運用描寫景物來烘托、暗示美好愛情橫遭阻抑的沉痛之情。起句把鳴聲悲切的鶗鴂提出來,诏告美好的春光又過去了。源出《離騷》“恐鶗鴂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從“又”字看,他們相愛已經不止一年了,可是由于遭到阻力,這傷情卻和春天一樣,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惜春之情油然而生,故有“惜春更把殘紅折”之舉動。所謂“殘紅”,象征着被破壞而猶堅貞的愛情。一個“折”字更能表達出對于經過風雨摧殘的愛情的無比珍惜。緊接着“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是上片最為重要的兩句:表面上是寫時令,寫景物,但用的是語意雙關,說的是愛情遭受破壞。“梅子黃時雨”(賀鑄《青玉案》)是正常的,而梅子青時,便被無情的風暴突襲,便是災難了。青春初戀遭此打擊,情何以堪!經過這場災難,美好的春光便又鶗鴂聲中歸去。被冷落的受害者這時也和柳樹一樣,一任愛情如柳絮一般逝去了。

換頭“莫把幺弦撥,怨極弦能說”兩句來得很突然。幺弦,琵琶第四弦。弦幺怨極,就必然發出傾訴不平的最強音。這種極怨的氣勢下,受害者接着表示其反抗的決心,“天不老,情難絕”。這兩句化用李賀“天若有情天亦老”詩句而含意卻不完全一樣,此處強調的是天不會老,愛情也永無斷絕的時候。這愛情是怎樣的呢?“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絲”“思”,諧音雙關。這個情網裡,他們是通過千萬個結,把彼此牢牢實實地系住,誰想破壞它都是徒勞的。這是全詞“警策”之語。情思未了,不覺春宵已經過去,這時東窗未白,孤燈已滅。如此作結,言盡而味永。

這首詞韻高而情深,含蓄又發越,可以說,兼有婉約與豪放兩派之妙處。

【賞析三】

這首詞是寫愛情橫遭阻抑的幽怨情懷和堅決不移的信念。

上片沉痛的回顧愛情遭到破壞,但無一語明說。完全運用描寫景物來烘托、暗示,讓讀者自己去尋繹、領會。

“數聲鶗鴂,又報芳菲歇。惜春更把殘紅折。”這首詞開頭三句是說,數聲杜鵑的鳴啼,又報告爛漫春光将要凋謝。惜春人更想将那殘花折。

起首就把鳴聲悲切的鶗鴂提出來,說它向人們報道美好的春光又過去了。從“又”字看,他們間融融洩洩的愛情已經不止一年了。可是由于遭到阻力,正和春天一樣,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春去,誰不惋惜呢?作者筆下的這位多情者則是“惜春更把殘紅折”。所謂“殘紅”,可以說是象征着被破壞而猶堅持的愛情。一個“折”字更能表達出對于經過風雨摧殘的愛情多麼珍惜。

“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這兩句是說,怎奈何雨雖輕柔風卻很猛烈,正趕上這梅子發青的暮春時節。

這是上片最為重要而又精彩的兩句。表面上是寫時令,寫景物,但細心的讀者會了解語義雙關,說的是愛情遭受破壞。“梅子黃時雨”(賀鑄《青玉案》),這是正常的。誰料梅子青時,便被無情的風暴突襲。青春初戀遭此打擊,其何以堪!

“永豐柳,無人盡日花飛雪。”上片後兩句是說,看那永豐坊的柳樹,在無人的園中整日撒飛絮如飄雪。白居易有詠楊柳句說:“永豐西角荒園裡,盡日無人屬阿誰?”被冷落的受害者這時也就和永豐坊的柳樹一樣;愛情卻如柳絮像飛雪似的飄落。

“莫把幺弦撥,怨極弦能說。”下片前兩句是說,切莫把琵琶的細弦撥動,我深深的哀怨細弦也難傾瀉。這兩句來得很突然,在換頭處發起新意,向來認為隻有高手能這樣寫。幺弦,琵琶第四弦。弦幺怨極,就必然發出傾訴不平的最強音。

“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這是說,天如有情不會老,真情永遠不會滅絕。多情的心就像雙絲網,中間有千千萬萬個結。受害者在這裡表示其反抗的決心:天是不會老的,那麼愛情也就永無斷絕的時候。這愛情是怎樣把雙方緊緊聯系在一起呢?“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絲”諧“思”。在這個情網裡,他們是通過千萬個結,把彼此牢牢實實的系住,誰想破壞它都是徒然的。這是全詞表達思想感情的高峰,也是一篇之警策。

“夜過也,東窗未白孤燈滅。”末兩句是說,中夜已經過去了,東方未白,孤燈已滅。情思未了,不覺春曉已經過去,這時東窗未白,孤燈已滅。如此作結,可謂恰到好處。詞調《千秋歲》聲情激越,宜于抒發抑郁的情懷,這首傷春懷人之作就很富抒情效果。

【詞人】

張先(990-1078),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吳興)人。北宋時期著名的詞人,曾任安陸縣的知縣,是以人稱“張安陸”。天聖八年進士,官至尚書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間。曾與梅堯臣、歐陽修、蘇轼等遊。善作慢詞,與柳永齊名,造語工巧。

張先初以《行香子》詞有“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之句,被人稱之為“張三中”。張先對人說:何不稱為“張三影”?雲破月來花弄影;嬌柔懶起,簾幕卷花影;柔柳搖搖,堕輕絮無影,都是我的得意之句。世人遂稱之為“張三影”。

吟詩誦詞|張先: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吟詩誦詞|張先: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吟詩誦詞|張先: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吟詩誦詞|張先: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趙孟頫《前赤壁賦》超清單字

《書法課程》精品欄目《字外功》系列

書法 發現心靈的美好

思接千載 視通萬裡 心遊萬仞 精骛八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