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70噸重的黃河鐵牛撈出後,為何露天擺放不保護?考古專家:不敢動

關注考古的人大概都知道,很多文物因為保護不當在出土以後遭到了更大的損害,是以文物保護對于現代考古工作而言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70噸重的黃河鐵牛撈出後,為何露天擺放不保護?考古專家:不敢動

如果大家經常去博物館,就會發現基本上所有的博物館對空氣溫度和濕度要求很高,而這一點是文物保護最基本的措施之一。甚至有的文物因為存放不友善,會直接在遺址上就地保護,比如秦始皇陵兵馬俑。但是你見過放在露天,被風吹日曬都不用操心的文物嗎?

70噸重的黃河鐵牛撈出後,為何露天擺放不保護?考古專家:不敢動

既然能放在露天,這件文物本身就是小偷或者盜墓賊偷不走,要麼個頭很大要麼非常重,風吹日曬都不用管,就說明文物外表無懼風雨,真的有這樣的文物存在嗎?當然有,而且非常著名,就是20世紀80年代末發現的開元鐵牛。

70噸重的黃河鐵牛撈出後,為何露天擺放不保護?考古專家:不敢動

開元鐵牛并不是隻有一頭牛,而是四頭鐵牛。它們看上去比真實的牛要大得多,距測量高1.5米,長度是3.3米,加上底盤和拴牛的鐵柱,總的重量高達70噸,這還是一隻鐵牛的重量。

70噸重的黃河鐵牛撈出後,為何露天擺放不保護?考古專家:不敢動

這四隻鐵牛是在山西永濟縣的黃河裡被打撈出來的。據考古學家調查,這幾隻鐵牛澆鑄的時間是在唐朝開元年間,是以考古學家稱他們為開元鐵牛。我們都知道,黃河作為華夏文明的母親河之一,在古代的時候幾乎每年都會發生水災,導緻河邊數萬良田被淹,百姓流離失所。

70噸重的黃河鐵牛撈出後,為何露天擺放不保護?考古專家:不敢動

不要說是在戰争年間了,就是朝局相對穩定的唐朝都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古代人迷信,認為黃河之是以會發大水完全是因為河神在發怒,是以就想用鐵牛鎮壓河神。當時鐵牛并不是直接沉在黃河裡面的,而是放置在黃河兩岸,還祈禱給蒲津橋壓尾的作用。

70噸重的黃河鐵牛撈出後,為何露天擺放不保護?考古專家:不敢動

黃河河道經曆了上千年的變化,到了後來居然讓大鐵牛深陷黃河泥沙之中,1989年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們撈出來。按理說,應該妥善儲存的,畢竟是唐朝時期的文物,而且還要專人看管,但是因為它們四隻大鐵牛實在是難以運輸,是以就考慮留在當地。

70噸重的黃河鐵牛撈出後,為何露天擺放不保護?考古專家:不敢動

先是給大鐵牛修建了放置它們的房子,一來儲存大鐵牛,二來供人參觀,結果大鐵牛似乎不适應這種高規格的待遇,居然開始生鏽。這就背離了保護文物的初衷,後來發現放置在露天的話,會延緩大鐵牛生鏽的速度,于是這四隻大鐵牛就被留在了黃河岸邊,成為一道靓麗的風景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