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弗洛伊德臨死前,躺在床上對世界宣布:“我們對愛情的了解實在太少太少。”
我們聽說過“日久生情”“一見鐘情”,也看過無數個愛情劇本,甚至也經曆過失敗的感情。
但即便經曆了數次情感暴風雨,仍有不少人會發出這樣的疑問:“我不明白,我美麗、聰明、敏感,而且事業有成,為什麼他(或她)卻不愛我呢?為什麼我總是找不到愛情?”
愛情到底是什麼?什麼東西能夠引發愛情?什麼東西能夠葬送愛情?什麼東西能讓愛情天長地久?在《如何讓你愛的人愛上你》一書中作者莉爾·朗茲向我們提供了經過科學驗證的戀愛技巧與愛情觀,供讀者了解愛情的本質。
在書中作者提到,愛情有六個關鍵因素,分别為:第一印象、相似的個性、互補的需求、等價原則、自尊、戀愛初期的攻心政策與欲望的秘方。其中,兩人關系最重要的三個因素是相似的個性、自尊與等價原則。
相似的個性,互補的需求
Similar Character, Complementary Needs
每次與朋友談到兩性關系,都會不由自主地感歎:“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
有時還會不斷質問:“為什麼找一個與自己合拍的伴侶這麼難?”
我們都聽說過那句陳詞濫調:“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爸爸媽媽也一定對你說過:“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這兩種說法聽起來正好相反,但在神奇瘋狂卻又符合科學規律的情愛世界裡
科學研究告訴我們:人們經常被那些與自己擁有相似價值觀、人生觀、生活态度和興趣愛好的人們所吸引。
于是,當我們終于找到那個與我們擁有相同價值觀的人的時候,會頓時覺得卸下了千鈞重負,覺得與這個人非常親近。
在愛情的浪漫語言裡,這種親近感就變成了這樣的表達:“寶貝,讓我們一起對抗這個瘋狂的世界吧!”
如果人們在自己周圍建立起一個蠶繭,并和那個與自己一緻的人共同居住在那裡,會覺得這個混亂的世界終于有了秩序。
他們在一個溫暖的窩巢裡共度每一個夜晚,外界那些無法解釋的力量和錯綜紛纭的價值觀再也無法侵入他們的生活。相似性讓這些戀人感覺安全。
但我們尋求相似性,卻不隻是為了安全感,我們想要的是一年四季陪伴着我們抵過生活瑣碎的并肩前行者。
在最初的激情降溫後,相似的價值觀能讓愛情之煤燃燒得無比悠長
相似性包含了許多内容如興趣愛好、三觀、愛情觀、理财觀等。在正式确立關系之前,克制住愛情分泌的化學物質(PEA),留點理性給兩人的相似性,或許能讓戀愛的甜蜜度更持久。
值得一提的是,有時我們很難“滿足”現有的感情,期待戀人能帶給自己别樣的新鮮感。我們有時就是偏愛戀人身上能夠彌補我們弱點的素質。
自尊 Ego
在西方世界,無論男女都擁有一個共同信念:我與衆不同,我很獨特。無論外表看起來多麼普通,但在心靈深處,我深知自己是個獨一無二的奇迹。”
有些人非常幸運,在長大成人的過程中,得到了父母無條件的愛。但很多人都沒有這樣的好運,人群中最多的是這樣一種人:他們以為自己在無條件的愛當中成長,後來卻發現這些愛附加了太多的條件,爸爸媽媽的愛并不是無條件的。
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渴望被愛,害怕失去愛,千方百計地留住愛,不敢主動去愛,不知道怎麼愛。
許多人在成年以後,都會用幾乎整個下半生來無意識地尋找幫自己實作童年未竟夢想的那個人,那個無條件愛和贊美我們的人。
是以,在戀愛中,我們不可避免地執着于對方眼中的自己,想知道對方到底有多在乎自己。于是,輕易地陷入了“互相猜忌”的遊戲。
然而,在這場遊戲中,我們隻是想确定對方是否心悅誠服地愛上自己。
執着于無條件的愛的我們都期待着正面的回應,不接受愛情中的灰色地帶。是以,在戀愛中我們有必要如實地告訴對方自己是如何愛對方的。
武志紅老師在《為何愛會傷人》一書中提到,“我們之是以在戀愛中重複童年的錯誤,是因為我們無意識中想得到治療。”愛是治愈的良藥。
愛有多種表達方式,好的表達方式是互相治愈與享受愛情的良藥。
自尊按摩、贊美與共情是滋養愛情的三部曲,是治愈的配方。
自尊按摩是我們對意中人的自我定位進行全盤的考察和了解,然後對其進行支援。意中人理想中的自我形象,是我們滋養他(或她)的自尊并俘獲其芳心過程中的關鍵。
當意中人問我們“你覺得我怎麼樣?”時,我們有必要在心理敲一下警鐘,接住意中人傳達的情感需求,巧妙支援對方眼中理想的自我形象。
互損遊戲,雖有時為戀愛增加了趣味,但誠懇地贊美伴侶,肯定對方的價值才是長久之計。
誠懇的贊美與正面的肯定無疑是愛情的添加劑。日常與平凡是生活的底色,我們追求的不是華麗誇張式的鋪張,而是日常瑣碎中你我彼此的憐惜。
“我喜歡你大笑時鼻翼皺起來的樣子”“信不信由你,我最愛你主動洗碗的樣子”,像這樣平凡而誠懇的日常贊美無疑會撥動愛情的琴弦。
互踩對方的自尊是愛情的禁忌。
當然了,愛情中我們有時也會犯傻,為了挽留千瘡百孔的愛情,會一遍遍地放低自尊,願意一味地委曲求全。
然而,現實是清醒者。它會告訴我們這樣的愛情隻會無謂地消耗對生活的熱情與愛情的信心,自我救贖的答案不在這裡。
正如魯米說:“我們是鏡子,也是鏡中的容顔。”愛情的規則永遠很簡單,你我都在對方眼中看到自我的容顔。
等價原則
Equity
在許多人眼裡,愛情是美好純潔的,是我們生活中無與倫比的體驗。
我們很難給愛情定價,更不喜愛情中滲入任何商業因素。
然而,假設你在逛街時看到一名漂亮年輕的女子挽着姿色平平身材臃腫的中年男子時,你的第一個念頭是什麼?或許是“這個男的肯定有錢。”
小時候,聽完灰姑娘的故事,你是否幻想過自己以後也要找王子或自己是那個王子?我想我們都有過。“王子”被我們賦予了世上所有的美好特質。
然而,當進入成年世界後,有多少人還會想嫁給王子?
對世界足夠了解的我們會明白:愛情有舒适的姿态,結婚時我們并不想高攀。畢竟,一直仰視終究有累的時候。
如本書中撰述的一樣,談戀愛像談生意,每個人都想在愛情和生活中盡力取得最佳收益。
在一場戀情中,兩人的品質越相當便越有可能進入婚姻,這是等價原則的魅力所在。
人們在“自由市場”上“選購”丈夫或妻子時看重的六大要素:
1.相貌;
2.物質或财産;
3.地位或名望;
4.知識或學問;
5.社交風度或性格;
6.人品。
建立幸福的親密關系的密碼,在于兩人的上述要素不論多少應當均等。即使不均等,他們的各項品質在整體上也能夠彼此彌補中和、達到均衡。
我們進入戀愛關系時很容易忽略了上述的種種因素,受“感覺”驅使沉迷于戀愛的甜蜜。然而,如果兩人關系不等價,在最初的互相沉醉散去後,我們可能會慢慢發覺彼此的關系在“失衡”。
優勢的一方可能發覺自己本來可以達成更合算的交易,劣勢的一方可能也總是擔心自己配不上對方呢!
我們的愛情不仰視,不俯視,平視就剛剛好。
仰視的終究會累,畢竟時間長了會委屈自尊。俯視的會感到舒适嗎?我想亦不會。
“失衡的關系”會慢慢侵蝕戀愛中的甜蜜,容易留下千瘡百孔的回憶。我們終究要面對去留的選擇,該留下縫縫補補還是放下繼續前行呢?
寫在最後
讀完這本書,不禁會反問“我是怎麼莽撞地進入了戀人的世界?我有愛情觀嗎?我的愛情觀是怎麼樣建立起來的?戀人的世界是否有可遵循的規律?這麼痛了,我還會再愛嗎?”
我們都渴望被愛,渴望在愛情關系中找到自我的存在。然而,失去自我的愛情終究不是自我療愈的良藥。
我們都被傷過後才會反思,反思問題出在哪裡,勇敢的追尋者總能找到問題的答案。
真愛是奢侈品而非我們與生俱來的權利,正如追求其他奢侈品一樣,我們必須嘗試最有力的辦法。
《如何讓你愛的人愛上你》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新的思考點:愛情有迹可循,樹立正确的愛情觀可以使我們肆意的享受甜蜜的戀愛世界。
了解如何讓别人愛上你,掌握戀愛的技巧,并不是亵渎真愛的純度。
它教會我們怎麼在愛情中保持優雅的姿态,怎麼滿懷希望地盡情起舞。
無論是否被愛情的利劍傷過,願你我都能拾起勇氣,不輸掉自尊也不糟蹋他人的自尊。
始終堅信:好的愛情裡,你我都能遇見更有力量與生命力的自己。
如書上所說:“這世上沒有哪一種愛情,值得我們失去自我。同樣,這世上沒有哪一種愛情,值得我們失去自尊。愛情不是自尊的零和遊戲,美好的愛情,一定是兩個人都在維護彼此的自尊。”
短暫的一生中,我們最終會失去很多東西。愛或許是我們在離開時唯一能帶走的東西,不妨大膽一些!愛一個人、攀一座山、追一個更好的自己。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