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噸相當于什麼?是 2 台法拉利 488pista、1 台福特 F150 皮卡的重量,同時 2.5 噸也是一台創新 BMW iX 的重量。

我們都知道因為有電池包重量的緣故,電動車較同級别燃油車重一些也是理所應當。但在過去的時間裡,我們似乎從來沒考慮過更重的車身會給一台車帶來怎樣的影響,因為大家關注的重心都在電動車的續航裡程上,是以電池包一再變大,車重一再變沉。
100 度左右的電池已經能夠很好地滿足電動車使用者的基本出行需求,隻是回過頭來看,如今一台中大型純電動 SUV 的整備品質已經趕上了一台燃油皮卡車型,而本世紀操控最為出色的量産賽道版跑車的重量不過它的一半而已。
重量對于一台車的操控性能的影響極大,即便是寶馬也無法改變純電動汽車因整備品質過重導緻的實體缺陷,可又因為打造創新 BMW iX 的車企是寶馬,是以這款車又不得不在操控這件事上锱铢必較。
從性能聊起
當今車企的發展重心是電動化和智能化,是以對于一般車企來講,電動車早已成為了産品矩陣中不可擷取的存在。但對寶馬而言,他們除了電動化和智能化發展,還要延續一貫卓越的駕控體驗更能使寶馬品牌在豪華車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一款具備優秀駕駛感受的純電動産品是相當「分裂」的存在,如我們上面所提到的車重問題就是難以逾越的一道鴻溝,但電動化又為汽車帶來了無比強勁的動力參數。
在 BMW 高效動力政策架構下,寶馬集團秉持輕量化、小型化、內建化、可擴充性和可持續性的開發理念,推出了第五代 BMW eDrive 電力驅動技術,讓創新 BMW iX 具有強大的動力表現。創新 BMW iX xDrive 50 最大功率可達 385 千瓦/523 馬力、峰值扭矩 765 牛米,百公裡加速時間最快 4.6 秒。
除了性能強勁,高效率也是當下純電動力系統的必修課,創新 BMW iX 實作長續航的關鍵,并非采用更大、更重的動力電池,而是得益于第五代 BMW eDrive 電力驅動系統出衆的能量效率和更高能量密度的電池。xDrive 50 車型 CLTC 标準下續航裡程最高可達 665 公裡,雙電機釋放最大輸出功率 385 千瓦,峰值扭矩 765 牛米,零至百公裡加速 4.6 秒,百公裡能耗低至 18.5 千瓦·時。
創新 BMW iX 具備內建加熱和冷卻功能的熱泵系統,使高壓動力電池和驅動總成能時刻擁有絕佳表現。該系統可利用環境熱量、電驅系統産生的熱量,進而顯著降低能耗。
電動車的加速體驗其實并不需要做過多贅述,因為有着充沛的動力,即使車重 2.5 噸創新 BMW iX 在舒适和經濟模式下開起來依舊顯得輕盈不笨重。同時配備 17 寸制動盤的刹車系統也能給足駕駛者信心,而且刹車腳感非常線性。
既然說到刹車,我們就不得不聊一下電動車一直困擾老司機的動能回收問題。在動能回收的制動力調節方面,創新 BMW iX 上還配有內建式制動控制系統來輔助動能回收。系統可以通過車輛的前視高清攝像頭和雷達傳感器來預測與前方車輛及障礙物的距離,進而合理調節駕駛員松開油門時動能回收的制動力。該功能不僅能夠幫助駕駛員更好地上手純電動汽車,還能結合道路資訊實作效率最高的動能回收。
這或許是寶馬曆史上最棒的一款産品
給一台 SUV 冠以「寶馬史上最棒」的頭銜有些不恰當,但在看過創新 BMW iX 的車身結構後,我們能明顯感受到工程師下了非常大的功夫來提升車身剛性,補足整備品質上劣勢,而且多項技術是目前隻有創新 BMW iX 上獨有的。
創新 BMW iX 采用了鋁制架構車身結構,輔以高強度鋼,配合碳纖維增強複合材料,結合創新設計和生産技術,讓創新 BMW iX車身結構在實作輕量化的同時提升了車身剛性和穩定性,降低車身重心提升操控靈敏性,與此同時,前後副車架采用加強結構,前後穩定杆設計也為車身結構帶來更好的穩定性。碳纖維增強複合材料被廣泛應用在創新 BMW iX 車身側面架構。
與 BMW X5 相比,創新 BMW iX 在白車身上就已經做到了減重 80 公斤,并且車身剛性有大幅提升。就操控而言,在極限的狀态下,受到車身剛性的限制,車輛無法承受更大的壓力就會出現轉向問題或者彎道内走線達不到預期的情況。
道理如同場地賽車在拆空車内不必要的東西後安裝各種車身支架,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提高車身剛性,滿足激烈駕駛需求。雖然決定一台車操控好壞的決定性因素在于底盤懸架的調教,但車身剛性是對車輛進行一系列調教的基礎屬性。
山路體驗無疑是最考驗車身剛性的環節,而創新 BMW iX 的表現也稱得上可圈可點。運動模式下車輛能夠提供非常優秀的側向支撐,提升駕駛員操控感受的同時還能夠進一步增強面對突發情況時的信心。2.5 噸重,3 米軸距的創新 BMW iX 的确是一副「大象身材」,但它在山路上的表現卻讓我覺得是在「跳舞」。
同時寶馬也将大量鋁型材引入到了純電動平台中,雖然使用鋁型材不算不上特别,但以往我們隻能在一些中置引擎的超跑上看到這樣的材料,這次寶馬也是開創了先河。
如虎添翼的智能駕控配置
在智能化時代,開車也變得輕松了許多。我們能看到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高端舒适性配置被冠以「自适應」頭銜,主動調節來應對不同路面情況,無論是運動取向還是舒适取向,它們都能夠讓駕駛者更省心。
創新 BMW iX 為使用者提供自适應雙軸空氣懸架,能夠在保證舒适性的同時,提高轉彎的靈活性和穩定性。自适應雙軸空氣懸架還可在任何車速下讓創新 BMW iX 保持合理的底盤高度。預設設定中,若車速超過 140 公裡/小時,底盤自動降低 10 毫米,以優化高速行駛穩定性、空氣動力學特性,進而提高安全性和續航能力。在運動模式下,底盤高度始終保持最低位置。在崎岖路況或車庫坡道上,且車速低于 35 公裡/小時,底盤則自動提升 20 毫米,確定車輛擁有最佳的通過性。
創新 BMW iX 也是 BMW 品牌首款應用 xDrive 智能全輪驅動系統的純電動車型,可以根據駕駛過程中動力需求,實時為前後軸提供理想的扭矩配置設定,旨在提升車輛在不同天氣和路況環境下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創新 BMW iX 還提供了大型豪華車配備的整體式主動轉向系統,在低速時後輪會轉向前輪對側縮短轉彎半徑,高速時後輪會跟随前輪轉向同側,增強高速變道和過彎時的穩定性,也正是因為有整體式主動轉向系統,在城市中駕駛一台車長接近五米的創新 BMW iX 并不會顯得笨重,穿梭在車流之間也更加得心應手,在駕駛者将車泊入前後距離較短的側方停車位時,整體式主動轉向系統也能起到輔助作用。
駕駛過程中,創新 BMW iX 配備的動态穩定控制系統可以優化行駛穩定性和轉向能力。當駕駛者将車輛設定為運動模式,動态穩定控制系統則允許更強烈的車輪滑移,使車輛産生可控的漂移姿态,讓駕駛者擁有更具樂趣的駕駛體驗。此外,動态穩定控制系統還可通過動力配置設定系統、制動準備功能、制動輔助系統、制動衰減補償、幹燥制動功能和拖車穩定性控制功能。
結語
試駕過創新 BMW iX 後我對寶馬的純電動産品有了更新且更為深刻的認知,他們不但能夠跟上電氣化這股浪潮,還能夠将自身品牌調性原汁原味地轉移到純電動産品上,甚至是讓「大象」在自己最熟悉的領域中跳起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