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絕了!融國畫、書法、刺繡、玉雕等藝術于一體的非遺貝雕

貝雕,是海的绮麗與傳統文化智慧的結晶,具有貝殼的自然美、雕塑的技法美和國畫的格調美,每一件作品都承載着古老文化與現代文明。

絕了!融國畫、書法、刺繡、玉雕等藝術于一體的非遺貝雕

千年傳承

北海貝雕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産,是中國的一項特色傳統工藝,傳承了悠久的曆史和古老技藝。制作貝雕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繪圖:畫出想要創作的作品;

選料:根據圖紙選出合适的貝殼;

打磨:将選出的貝殼打磨成想要的形狀;

抛光:把打磨好的貝殼進行精細抛光;

粘貼:把已抛光的貝殼部件粘貼在一起;

裝構:把粘好的各個部件依據圖稿進行裝裱裝框。

經過手工藝人的精細制作,普通的貝殼就蛻變成一件件流光溢彩、精美絕倫的工藝品。

秦漢時期,人們利用貝殼的色澤,将一種較平整的貝殼磨成薄片,再雕出簡單的鳥獸紋圖樣,鑲嵌在銅器、鏡子、屏風和桌椅上作裝飾,俗稱“螺甸”,這種工藝目前不少地區仍然保留着。

絕了!融國畫、書法、刺繡、玉雕等藝術于一體的非遺貝雕

新中國成立之初,各地貝雕勞工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注意吸收牙雕、玉雕、木雕和國畫等衆家之長,結合螺钿鑲嵌工藝特點,成功研究了浮雕形式的貝雕畫和多種實用工藝品,進而揭開了貝雕工藝史嶄新的篇章,産品大量出口創彙,暢銷國内外市場。

北海貝雕以其風格典雅、巧工神韻聞名于世。北海貝雕所采用原材料,皆為北部灣海洋各種天然貝類、海螺等,巧妙運用貝殼海螺天然色澤、紋理形狀,精心設計,手工雕琢而成。

絕了!融國畫、書法、刺繡、玉雕等藝術于一體的非遺貝雕

巧工神韻

從一開的貝雕設計師逐漸變成雕刻工藝師,許承斌自己也沒想到這項帶着濃郁海洋文化色彩的傳統技藝會與他一生結下不解之緣。

1988年許承斌就來到北海工藝美術總廠,從事貝雕的設計與制作。小時候許承斌也到暑假也到過工藝美術總廠去參觀學習過,是以對貝雕有印象,畢業之後剛好又是選擇了到工藝美術總廠來工作,一直做到現在。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随着出口市場需求的減少,貝雕行業的形勢急轉直下, 2006年,有着42年曆史,曾經盛極一時的老工藝廠宣告停産。許多貝雕藝人紛紛轉行,但是熱愛貝雕的許承斌仍然堅守着這門古老的傳統技藝。

貝雕工藝美術大師許承斌:2013年我就創辦“一手貝藝”工作室,“一手貝藝”工作室的“一”很多人都忽略,以為是個省略号,怎麼叫“一手貝藝”,我沒有其他技能(隻會貝雕),就是這麼簡單。

絕了!融國畫、書法、刺繡、玉雕等藝術于一體的非遺貝雕

貝藝新韻

史有良工,方得龍宮借寶,巧琢成珍,山海萬年,百世流轉,再繪人海傳說。許承斌從事貝雕設計與制作已經三十多年了,他精于刻畫花鳥及人物,也擅長大幅貝雕畫處理。他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鑽研貝雕創作上,不斷突破自我,做出了衆多優秀貝雕作品,并獲獎無數也收獲了許多獎項。

許承斌創作的貝雕作品《貝藝古韻》在第十九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手工藝術精品博覽會上榮獲2018年“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這是代表着中國工藝美術界的最高水準。《貝藝古韻》是由三幅圓畫“聽泉險崖間,撫琴盼知音”(山居)、“白衣引馬來,踏雪賞紅梅”(雪地)、“竹林弄玉笛,吹箫引鳳來”(竹林)組成古典故事系列。

絕了!融國畫、書法、刺繡、玉雕等藝術于一體的非遺貝雕

這三幅作品以北海珍珠貝殼為原料,利用貝殼天然色彩及光澤精雕山水、人物、花鳥,再借鑒傳統國畫風格,通過極具創新的虛實、遠近及360度奇峻造型巧妙布局,生動完整地表現出古代文人雅士閑适的生活狀态。

制作貝雕畫選料非常重要,過去的貝雕畫用料不太講究,工藝也隻有粗略打磨和上色、拼接。而如今,許承斌的所有作品都是選用純天然的貝殼,通過精細打磨呈現出原始貝殼純天然的質地,美輪美奂。

2010年,北海貝雕技藝入選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2021年,北海貝雕入選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非物質文化遺産是一座城市文化積澱深厚的表現,也是一方水土孕育的生活文化,北海貝雕背後深藏的是海洋文化藝術和北部灣獨特海洋生态文明。

海上絲路

在“貝雕藝術館”裡有一件特别的作品——《海上絲綢之路》。這件大型貝雕描述從合浦裝載貨物去遠航的情景。由于這段曆史年代久遠,為了《海上絲綢之路》能準确表達心中的場景,許承斌翻閱了大量資料。合浦的文昌塔是代表合浦的一個特點。遠航的帆船,穿過紅樹林出發,經過越南、印度、波斯灣,一直到埃及歐洲這邊去,就形成了一個海上絲綢之路的貿易線路。整個作品盡量用貝殼的顔色、利用古船木的自然紋理去顯示當時風貌。

絕了!融國畫、書法、刺繡、玉雕等藝術于一體的非遺貝雕

古藝新傳

貝雕制作工藝十分複雜,培養一名貝雕勞工需要很長的時間,而很多年輕人對這門傳統手藝失去了興趣,貝雕的手藝逐漸失傳。許承斌試圖通過各種途徑向社會招收學徒,屢屢失敗。

2014年北海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引企入校,開辦旅遊工藝品專業,許承斌便将“一手貝藝”搬進了校園,為非物質文化遺産北海貝雕的傳承和發展培養更多的人才。

學習貝雕的過程枯燥而艱苦,由于工廠中的房間裡粉塵飄揚,無法安裝空調,在夏天地表溫度将近40度的北海,酷熱程度可想而知。伴随着尖銳刺耳的打磨聲和抽風系統的轟鳴,學生們每天反複練習打磨貝殼,然而艱苦的環境阻擋不了他們學習貝雕的熱情。

絕了!融國畫、書法、刺繡、玉雕等藝術于一體的非遺貝雕

許承斌為同學們選擇這個行業、為他們能夠熱愛技藝、能夠作為把技藝作為一種自己的追求而感到高興,因為能夠學到一門技藝是終身受益的。他說,孩子們如果不做貝雕,也可以通過記憶的學習,可以做根雕、木雕、玉雕、石雕等等這些都是相通的,但隻要通過努力去做,肯定會收獲很多。

貝雕,是海洋天然日月精華與傳統文化智慧的結晶,它将國畫的神韻、書法的豪放、刺繡的空靈、玉雕的質感與珍珠之光澤等藝術精華渾然融為一體。北海貝雕人代代傳承的技藝,正逐漸走向更加廣闊的天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