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绝了!融国画、书法、刺绣、玉雕等艺术于一体的非遗贝雕

贝雕,是海的绮丽与传统文化智慧的结晶,具有贝壳的自然美、雕塑的技法美和国画的格调美,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

绝了!融国画、书法、刺绣、玉雕等艺术于一体的非遗贝雕

千年传承

北海贝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的一项特色传统工艺,传承了悠久的历史和古老技艺。制作贝雕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绘图:画出想要创作的作品;

选料:根据图纸选出合适的贝壳;

打磨:将选出的贝壳打磨成想要的形状;

抛光:把打磨好的贝壳进行精细抛光;

粘贴:把已抛光的贝壳部件粘贴在一起;

装构:把粘好的各个部件依据图稿进行装裱装框。

经过手工艺人的精细制作,普通的贝壳就蜕变成一件件流光溢彩、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秦汉时期,人们利用贝壳的色泽,将一种较平整的贝壳磨成薄片,再雕出简单的鸟兽纹图样,镶嵌在铜器、镜子、屏风和桌椅上作装饰,俗称“螺甸”,这种工艺目前不少地区仍然保留着。

绝了!融国画、书法、刺绣、玉雕等艺术于一体的非遗贝雕

新中国成立之初,各地贝雕工人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注意吸收牙雕、玉雕、木雕和国画等众家之长,结合螺钿镶嵌工艺特点,成功研究了浮雕形式的贝雕画和多种实用工艺品,从而揭开了贝雕工艺史崭新的篇章,产品大量出口创汇,畅销国内外市场。

北海贝雕以其风格典雅、巧工神韵闻名于世。北海贝雕所采用原材料,皆为北部湾海洋各种天然贝类、海螺等,巧妙运用贝壳海螺天然色泽、纹理形状,精心设计,手工雕琢而成。

绝了!融国画、书法、刺绣、玉雕等艺术于一体的非遗贝雕

巧工神韵

从一开的贝雕设计师逐渐变成雕刻工艺师,许承斌自己也没想到这项带着浓郁海洋文化色彩的传统技艺会与他一生结下不解之缘。

1988年许承斌就来到北海工艺美术总厂,从事贝雕的设计与制作。小时候许承斌也到暑假也到过工艺美术总厂去参观学习过,所以对贝雕有印象,毕业之后刚好又是选择了到工艺美术总厂来工作,一直做到现在。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随着出口市场需求的减少,贝雕行业的形势急转直下, 2006年,有着42年历史,曾经盛极一时的老工艺厂宣告停产。许多贝雕艺人纷纷转行,但是热爱贝雕的许承斌仍然坚守着这门古老的传统技艺。

贝雕工艺美术大师许承斌:2013年我就创办“一手贝艺”工作室,“一手贝艺”工作室的“一”很多人都忽略,以为是个省略号,怎么叫“一手贝艺”,我没有其他技能(只会贝雕),就是这么简单。

绝了!融国画、书法、刺绣、玉雕等艺术于一体的非遗贝雕

贝艺新韵

史有良工,方得龙宫借宝,巧琢成珍,山海万年,百世流转,再绘人海传说。许承斌从事贝雕设计与制作已经三十多年了,他精于刻画花鸟及人物,也擅长大幅贝雕画处理。他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钻研贝雕创作上,不断突破自我,做出了众多优秀贝雕作品,并获奖无数也收获了许多奖项。

许承斌创作的贝雕作品《贝艺古韵》在第十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手工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荣获2018年“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这是代表着中国工艺美术界的最高水准。《贝艺古韵》是由三幅圆画“听泉险崖间,抚琴盼知音”(山居)、“白衣引马来,踏雪赏红梅”(雪地)、“竹林弄玉笛,吹箫引凤来”(竹林)组成古典故事系列。

绝了!融国画、书法、刺绣、玉雕等艺术于一体的非遗贝雕

这三幅作品以北海珍珠贝壳为原料,利用贝壳天然色彩及光泽精雕山水、人物、花鸟,再借鉴传统国画风格,通过极具创新的虚实、远近及360度奇峻造型巧妙布局,生动完整地表现出古代文人雅士闲适的生活状态。

制作贝雕画选料非常重要,过去的贝雕画用料不太讲究,工艺也只有粗略打磨和上色、拼接。而如今,许承斌的所有作品都是选用纯天然的贝壳,通过精细打磨呈现出原始贝壳纯天然的质地,美轮美奂。

2010年,北海贝雕技艺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1年,北海贝雕入选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座城市文化积淀深厚的表现,也是一方水土孕育的生活文化,北海贝雕背后深藏的是海洋文化艺术和北部湾独特海洋生态文明。

海上丝路

在“贝雕艺术馆”里有一件特别的作品——《海上丝绸之路》。这件大型贝雕描述从合浦装载货物去远航的情景。由于这段历史年代久远,为了《海上丝绸之路》能准确表达心中的场景,许承斌翻阅了大量资料。合浦的文昌塔是代表合浦的一个特点。远航的帆船,穿过红树林出发,经过越南、印度、波斯湾,一直到埃及欧洲这边去,就形成了一个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线路。整个作品尽量用贝壳的颜色、利用古船木的自然纹理去显示当时风貌。

绝了!融国画、书法、刺绣、玉雕等艺术于一体的非遗贝雕

古艺新传

贝雕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培养一名贝雕工人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很多年轻人对这门传统手艺失去了兴趣,贝雕的手艺逐渐失传。许承斌试图通过各种途径向社会招收学徒,屡屡失败。

2014年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引企入校,开办旅游工艺品专业,许承斌便将“一手贝艺”搬进了校园,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北海贝雕的传承和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

学习贝雕的过程枯燥而艰苦,由于车间里粉尘飘扬,无法安装空调,在夏天地表温度将近40度的北海,酷热程度可想而知。伴随着尖锐刺耳的打磨声和抽风系统的轰鸣,学生们每天反复练习打磨贝壳,然而艰苦的环境阻挡不了他们学习贝雕的热情。

绝了!融国画、书法、刺绣、玉雕等艺术于一体的非遗贝雕

许承斌为同学们选择这个行业、为他们能够热爱技艺、能够作为把技艺作为一种自己的追求而感到高兴,因为能够学到一门技艺是终身受益的。他说,孩子们如果不做贝雕,也可以通过记忆的学习,可以做根雕、木雕、玉雕、石雕等等这些都是相通的,但只要通过努力去做,肯定会收获很多。

贝雕,是海洋天然日月精华与传统文化智慧的结晶,它将国画的神韵、书法的豪放、刺绣的空灵、玉雕的质感与珍珠之光泽等艺术精华浑然融为一体。北海贝雕人代代传承的技艺,正逐步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