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華大地之外,有多少人了解南京大屠殺?

作者:微訊江蘇
中華大地之外,有多少人了解南京大屠殺?

南京記憶

世界記憶

一二一三,山河同悲

八十四載,青史昭彰

五湖四海的華僑華人緬懷曆史,共寄哀思。

日月逾邁,曆史永存

永矢弗谖,祈願和平

天南海北的中華兒女彙和平之聲,聚和平之力。

南京市僑聯、江蘇新聞廣播、金陵之聲廣播電台、印尼《國際日報》、淮安市僑聯聯合出品 “南京記憶·世界記憶”海外僑團同步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系列專題。

南京記憶,為了和平永駐人間!

中華大地之外,有多少人了解南京大屠殺?

長達六周的血腥屠殺,是人類曆史上黑暗的一頁。南京大屠殺,不僅給中華民族劃下疼痛的瘡疤,也給世界留下傷痕,這痕迹不可消除,不能遮蓋,唯有正視。

2013年,加拿大魁北克孔子學院外方院長、蒙特利爾道森學院國際部中國項目主任榮萌和魁北克孔子學院所在的加拿大道森學院幾位同僚一起來到了南京。除了遊覽參觀古都衆多的名勝古迹以外,一行人專門參觀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進入紀念館,入眼的衆多雕塑,震撼了在場所有人。

中華大地之外,有多少人了解南京大屠殺?

過了兩年,榮萌和外國同僚再次來到南京,同行的還有加拿大道森學院的校長RichardFilon (中文名字李飛龍)和他13歲的兒子。通常在中國的旅行,大家都聽榮萌的,可這次李飛龍卻堅持要先去參觀紀念館。

中華大地之外,有多少人了解南京大屠殺?

榮萌

魁北克孔子學院外方院長,蒙特利爾道森學院國際部中國項目主任,魁北克象棋協會主席

李飛龍先生對于第一天的安排進行了修改,把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提到日程,并嚴肅地對他兒子說,你必須去看這個紀念館。剛落地中國,來到南京,作為父親的這個校長說,必須先去紀念館,這是了解南京的一個好機會,更是了解中國的好機會。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在加拿大鮮有人知,因為沒有人會主動提及,而這樣慘無人道的事件也是以湮沒在時間長河中。李飛龍校長的堅持,讓榮萌猛地意識到了一些過去未曾考慮的事情,中華大地之外,有多少人了解南京大屠殺,了解中國?

的确,因為語言與地域的隔閡因素,讓南京大屠殺史實的傳播受到局限。如果說一部《辛德勒的名單》讓更多人知道了辛德勒,那麼《拉貝日記》則讓德國人拉貝進入群眾的視野。1997年,《拉貝日記》出版,這部被長期塵封且具有重要價值的曆史資料的首次出版面世,後被譯為中、英、日、德四種語言,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中華大地之外,有多少人了解南京大屠殺?

約翰·拉貝是一位德國商人,在中國工作了30年。在侵華日軍侵占南京前後的日子裡,出任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主席。在此期間,他以其獨特的身份、西方人的視角,在呼嘯的槍炮聲中、在屍骨遍地的金陵古城,用充滿激情而又冷峻的筆觸逐日記載了這中國曆史上最為慘痛的一頁。

作為一名海外文化傳媒交流的工作者,德中旅遊文化傳媒交流協會的名譽會長吳志芬常常會談起這本書,日記裡那些凄慘的群眾,絕望的經曆,讓她難以釋懷。

中華大地之外,有多少人了解南京大屠殺?

吳志芬

德中旅遊文化傳媒交流協會的名譽會長

《拉貝日記》裡所記錄的資料和城市狀态,每每讀來,讓我久久不能平靜。同胞們的凄慘、絕望、孤寂、無助,仿如電影畫面一樣,浮現在我的眼前,心都會隐隐作痛。古人講: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南京大屠殺慘案,我們不能夠忘記。

中華大地之外,有多少人了解南京大屠殺?

南京拉貝故居

距離那個至暗時刻的發生,已經過去了84年,但曆史真相不會被時間掩蓋,而人們對和平的信念與堅守,生生不息,代代相傳。不論年齡高低,不管身處世界何處,銘記曆史,不是為了去憎恨,去抱怨,更不是報複,而是為了呼籲和平。

2018年9月7号,加中非物質文化交流協會會長麻維健作為加拿大愛城南京聯誼會的常務副會長,邀請了近80位南京老鄉來到埃德蒙頓古堡公園,叙鄉情聽鄉音。時任埃德蒙頓常務副市長的尼科爾代表曼戴爾市長和12位市議員專程出席了活動。在與尼科爾市長的交流中,麻維健得知他在擔任市長前掌管家族企業時,曾多次到訪中國,但還未到過南京。

中華大地之外,有多少人了解南京大屠殺?

麻維健

加拿大楓雨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加中非物質文化交流協會會長

他是從南京大屠殺慘案這一曆史事件中,知道中國有個古城叫南京,南京人真的不容易!2001年9月7号,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決定自2002年起,國際和平日為9月21号。我說這個紀念日是我們中國一個叫鐘文芳的先生在1997年向聯大提議設立,主張“息戰周内一切戰亂國家和地區都應無條件息戰”,“以給戰亂地區以停戰思考,提供緩和沖突的契機,有效地推動世界和平”。

尼科爾市長說,謝謝你給我補上了一堂曆史課。南京是古都,埃德蒙頓有古堡,兩地有很多的文化可以交流。希望你們的南京朋友在加拿大能多做一些文化交流活動增進加中友誼。

這是麻維健旅居海外十多年,第一次由海外友人主動說到,南京這段令人“心酸難咽的曆史”。因為尼科爾市長的提議,麻維健将社團改名為加中非物質文化遺産交流協會。麻維健說,願終身做一個和平使者,向更多的加國友人介紹南京的曆史和現在,介紹和諧發展的中國,介紹更多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

不負衆望,負史前行,一個又一個海外華僑,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雖處五湖四海,卻都在各自努力着揭露南京大屠殺的曆史真相,擔負起炎黃子孫的責任與道義,推動南京大屠殺史實的國際傳播,讓這血色記憶成為世界記憶,呼籲人們正視曆史,珍愛和平,不曾停歇。

來源:金陵之聲

編輯:孫燕

稽核:高仁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