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首創兵民合一的建設兵團,我軍戰将鍛造的定海神針迄今作用巨大

原創不易,請随手關注!

作者:毅品文團隊一恒獨步,無授權禁轉!

上将王震,湖南浏陽人,為解放新疆維護和鞏固國家的統一作出了重大貢獻。尤其是他親手建立的兵民相結合的新疆生産建設兵團,至今在新疆的經濟建設,反對分裂,增強民族團結等方面都發揮着無與倫比的作用。

說起王震為何要創立在全世界都獨一無二的新疆生産建設兵團,這一兵民結合、平戰結合的模式,很自然的就會讓我們想起過去的峥嵘歲月。1949年9月,解放戰争進入到掃清國民黨殘餘勢力的關鍵時期,擔任第一野戰軍第一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的王震将軍,已經按照中央軍委的戰略部署,相繼解放了甯夏、甘肅、青海等省,兵峰直指我國最大的一塊行政區域新疆。為了早日解放新疆,完成中國大陸國土的完全統一,王震主動向中央軍委請戰進軍新疆,毛主席準許了王震的請戰書。經過精心準備,以及配備必要的設施,旋即,王震的第一兵團浩浩蕩蕩,劍指新疆,在茫茫戈壁上進行了艱苦的行軍。

首創兵民合一的建設兵團,我軍戰将鍛造的定海神針迄今作用巨大

[王震與包爾漢(左)塞福鼎?艾則孜(右)合影]

當時,通往新疆既沒有蘭新高速公路,也沒有蘭新鐵路,漫漫黃沙和風餐露宿,其艱苦程度絲毫不亞于紅軍兩萬五千裡長征,但對于擁有頑強的革命意志的第一兵團官兵來說,這由大自然帶來的惡曆環境絲毫沒有動搖兵團将士進軍新疆,解放中國大陸最大一塊行政區域的決心。憑借堅強的意志,王震帶領着第一兵團的官兵終于進入新疆,并以和平方式完成了新疆全境的解放。

新疆雖然和平解放了,随即一個嚴峻的問題擺在了王震的面前,在很多官兵的心裡,他們想到的是,這應該是他們參加的解放戰争中的最後一戰,按道理應該讓他們複員回家,或者回撤到内地娶妻生子,享受幸福安甯的小日子了。誰知,第一兵團官兵等來的卻是中央軍委新的指令,第一兵團目前的主要工作将從解放新疆、清剿土匪、搞好和少數民族的關系不變外,迅速轉變到保衛新疆、建設新疆上來。

面對相當一部分官兵的不了解,王震首先在師級以上進階幹部會議上講述,為了守住這塊中國最大的省級區域行政國土,我們的老祖宗在公元前60年,即漢宣帝時就頒布天下設立西域都護,任命現籍貫為江蘇省吳縣人鄭吉為首任西域都護,自此西域廣袤的地域正式歸為漢朝管轄,成為中華版圖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再有清朝時的左宗棠在他63歲時都是過了花甲之人,還領兵挂帥收複新疆,我們共産黨人上司的隊伍,難道還沒有古人的覺悟嗎,不願意守護祖宗留下的基業嗎。王震将軍的話對與會的進階幹部起到了醍醐灌頂的作用,如此,一級一級的宣傳傳達,漸漸地讓全體官兵認識到新疆對祖國的重要性,逐漸讓官兵們樹立起新疆就是家鄉的觀念,都有了把根紮在戈壁荒漠的信心。

首創兵民合一的建設兵團,我軍戰将鍛造的定海神針迄今作用巨大

王震在花大力氣解決好官兵的思想,穩定軍心的同時,他的腦子裡又在思考第一兵團還包括起義後的國民黨部隊,總計十萬多人馬的吃住問題,不把吃飯和住房的問題解決好,同樣軍心也會處于搖擺不定,軍紀渙散的狀态,尤其是剛起義不久的原國民黨軍隊,很可能是以而嘩變。可是新疆首府迪化(現烏魯木齊)到内地,比如甘肅省會蘭州的距離接近2000公裡,物資運輸就是個很大的問題。是向中央提困難,坐等中央向新疆調撥物資,還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王震不容置疑的選擇了後者。作為我軍曆史上第一個親自帶領将士們們參加過墾荒的将軍,他怎能忘記自己的這一優勢呢,于是,開荒生産的大生産運動在兵團範圍内掀起。同時,為了激勵兵團将士的開荒熱情,他要求把具體開荒的數字逐級下達到每個連,并以戰報的形式及時進行宣傳。

自王震釋出開荒大生産的指令後,分布在天山南北的所有兵團戰士,一手拿槍,一手拿鐵鍬、?頭等各種農具,揮汗如雨,把開荒作為攻占敵人又一種陣地的戰場,進而在較短的時間裡,一道道灌溉水渠修建起來,一片片農田種上了小麥,高粱和玉米從原先雜草叢生的荒地荒坡上茁壯成長。更為可貴和創造了農業奇迹的是,偏不相信北疆氣候寒冷種不出棉花的王震,鼓勵兵團農業科技人員的創新精神,經過不懈努力,終于首次成功種植出了棉花并獲得高産,結束了“自古北疆不種棉”的曆史。

俗話說得好“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王司令在花了無數的心血和辛勞,終于能夠解決兵團指戰員基本的住和吃的問題,要讓所有的指戰員安下心來紮根邊疆,建設邊疆。更要讓他們有了屬于各自的小家,有了天倫之樂,有了香火的延續,才能真正安下心來。如何讓這些早已到了結婚年齡的打了多年戰的老兵娶到老婆,其實在進軍新疆之前,王震就考慮到了。他在回内地的各種場合都向中央上司提出過各種建議。他覺得以下幾種方式比較好,現在全國解放了,婚姻自主,戀愛自由,決不能搞那種強迫式指令式的拉郎配。熱烈歡迎在解放戰争中失去丈夫的烈士妻子,入疆和兵團指戰員組成家庭,他還不辭辛苦當起了紅娘回到自己的家鄉湖南省,大力向湖南省各個地區的女學生們宣傳新疆是個好地方,如詩如畫的場景,吸引了建設祖國的年輕女學生,最終讓8000湘女下天山。經過王司令和社會各界的持續努力,兵團中絕大多數指戰員都有了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幸福平淡的生活。

首創兵民合一的建設兵團,我軍戰将鍛造的定海神針迄今作用巨大

[平戰結合的新疆軍區生産建設兵團指戰員]

新疆和内地相隔遙遠,邊境比鄰的國家多,如何讓新疆保持長治久安,必須要建立一套和内地不同的制度,才能守好邊疆,建設好新疆。為此,王震把他深思熟慮後的産物,以及認真借鑒古人屯墾守邊的經驗教訓,大膽設想以第一兵團成建制成立新疆軍區生産建設兵團。王震的這一建議,報請西北局和中央後,經反複調研論證,最終同意成立新疆軍區生産建設兵團,開創了兵團人以邊疆為家,報國奉獻的開端。

新疆軍區生産建設兵團于1954年10月正式成立,其使命是勞武結合、屯墾戍邊。自兵團成立到2019年的55年裡,新疆軍區生産建設兵團為保證新疆的長期穩定和新疆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起到了定海神針的巨大作用。王震更以他在新疆的忘我工作,竭盡心力維護民族團結,全力以赴發展新疆的經濟建設,将永載中華民族史冊。

有什麼意見,歡迎在下方留言讨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