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歌》出自楚辭,是屈原所作以紀念神靈。《九歌》講述九個神。
天神:東皇太一
雲神:雲中君
湘水男神:湘君
湘水女神:湘夫人
壽夭之神:大司命
子嗣之神:少司命
太陽之神:東君
黃河之神:河伯
山神:山鬼
《九歌》有十一篇,分迎神曲:《東皇太一》中間有:《雲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殇》,送神曲:《禮魂》,其中《國殇》是祭祀為國捐軀的将士。
首先,來看看天神就是最高地位的神——東皇太一。全詩沒有對東皇太一的形象有具體地描寫,隻是着力渲染祭神的盛大場面,進而表達出對天神的虔誠和尊敬。他比較神秘,與人類的關系較遠。
雲神就是掌管雨、電等方面的神,他的脾氣比較暴躁,高興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生氣時人間久旱不雨,這時君王會祭祀他求雨。這也是我們在古裝劇中經常見到的場景。
湘君男神就是掌管湘水的男神,湘水位于楚國,對于楚國來說,湘水的地位很高,是孕育了楚國人民。傳說舜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死在這裡化作了湘水之神,但這裡明顯是男神,是以我認為娥皇女英的傳說應該與這個分開了解。這一篇是以湘君女神的口吻來寫表現女神對湘君的期待,進而襯托湘君的帥氣與魅力。

湘君女神,湘夫人是一位容貌絕美、氣質非凡的仙女。本篇是以湘君的口吻來寫,表現了湘君要見湘夫人的期待,從側面表達了湘夫人的絕美容貌。
對湘君與湘夫人的描寫主要是兩個人的愛情,兩個憨憨因記錯約會時間錯過了對方,誤認為對方不在乎自己了而傷心流淚,(此點可參照《請回答1988》裡的劇情:正峰與曼玉的約會)當然,當他們知道真相後肯定會從歸于好。這兩個神隻顧着自己戀愛,沒時間管理人間。
再看壽夭之神——大司命。到這裡,神與人的關系密切起來。大司命是掌管人類壽命的神,漢之後慢慢演化為東嶽大帝、閻王等。他非常冷酷,面對喜歡自己的巫女更是沒有一點留戀之意。無論是皇帝還是百姓都想活得長一點,是以他是人類常紀念的神。
子嗣之神——少司命。古代人的平均壽命為50,孩子的成活率為50%,就是說從出生到十歲之間因為天花、瘟疫、戰亂等因素會夭折,是以人們祈求少司命保佑他們的孩子。
太陽神——東君。傳說天上有九個太陽,後羿射下八個留一個,人們祭祀位太陽神目的是取悅他或者是幫助他對抗他的敵人“天狼”,就是我們所說的天狗食日,人們認為天狗把太陽吞掉了,就通過一套完整的祭祀禮來幫助太陽神東君。
黃河之神——河伯。黃河是我國的母親河,它孕育了華夏民族,它的功勞很大,脾氣也很大,經常泛濫,為此有了很多以人祭祀河伯的傳統。雖然黃河與楚國并沒有太大聯系,但楚國人重淫祀如《漢書·地理志》說:“(楚地)信巫鬼,重淫祀。”他們認為無論哪個神明隻要厲害,就可以取悅他。,總之沒有什麼害處。當然他也非常慘,被大禹治理過、在《莊子·秋水》中被北海所教育一番、被西門豹所治理過等。
山神,傳說炎帝有三個女兒,大女兒嫁給了一個神,二女兒溺水而死化作精衛鳥填海,三女兒瑤姬死後被封為山神,她與人類相愛,後又不得。
最後一篇《國殇》是屈原紀念為國犧牲的将士,楚國與秦國多次交戰,幾乎每次都失敗,楚國人為保衛國家,英勇奮戰、積極殺敵,正是因為有了他們,國才可以保立,他們是最偉大的英雄。
末尾《禮魂》是送神曲。詩中描寫祭禮完成時載歌載舞的熱烈場面,表達了人們希望祭禮終古無絕。
屈原是世代的貴族,他任的管職是“三闾大夫”,三闾大夫主要掌管祭祀的禮節。夏朝巫史不分家,最高統治者就是最大的巫,掌握國家的管理權,而下面的小巫成了各種官吏如:掌管記事的巫成為了史官、掌握禮儀的巫成為了禮官等。祭祀的天地的巫術與舞蹈禮節慢慢成為了中華文明的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