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國上将楊得志回憶紅軍長征路過彜族地方趣事

我們在劉、聶首長的指揮下,夜間占領了進入彜族區的必經之路一一冕甯城。

開國上将楊得志回憶紅軍長征路過彜族地方趣事

部隊休息後,我和黎林同志正在劉、聶首長那裡,聽随先遣隊行動的工作團的肖華同志介紹彜族區的情況。不料,擔任前衛的三營營長尹國赤跑來報告說,冕甯縣的縣長及其老婆等逃跑時,被彜族群衆捉住,不僅所帶财物全部被沒收,連身上的衣服也統統被剝光了。尹國赤憤憤地說:“這幫家夥沒羞沒噪,男的女的都光着身子來找我們要衣服。”

“給他們一點嘛。”我說。

“給了。”尹國赤說,“但這事對部隊影響不小。戰士們都擔心,怕過不去這個‘倮倮國’哪!”

黎林同志嚴肅地對尹國赤說:“首先是幹部。你就不該叫什麼‘保課國’,而應該叫彜族同胞,彜族兄弟姐妹們。

這不是個簡單的稱呼問題,這是尊重少數民族的大事。不是講過了嗎?由于國民黨反動派對少數民族長期的剝削和壓榨,他們懷疑、敵視漢人是自然的。剛才劉司令員和聶政委還特别強調,進入彜族區後,不論發生什麼情況,我們都不能開槍。你回去告訴孫繼先(一營營長)、陳正湘(二營營長),還有王耀南(軍團工兵連長),要把道理向戰士們講清楚,把紀律講明自。天亮以後,我和團長還要分别去給你們講的。”

開國上将楊得志回憶紅軍長征路過彜族地方趣事

我們在劉、聶首長那裡待了整整一夜,研究了可能遇到的各種情況和應付的辦法。對我們來說,重要的是如何管理好部隊,保證在複雜的情況下堅決執行黨的民族政策。不但要順利通過彜族區,還要在這裡留下好的印象。

彜族同胞受壓迫比漢族窮人還深,他們也是要革命的。劉司令員對我說:“得志同志呀,現在全軍的同志都看着我們,等着我們哪!”

大亮後,我和黎林同志從劉、聶首長那裡出來,分别去三個營和工兵連,反複向大家介紹情況,講解黨的政策,強調一定要不折不扣地執行民族政策。這個教育搞了整整一天。

第二天一早,部隊開始進入了彜族區。這一帶全是蒼黑墨綠的山巒。山上樹木繁茂稠密,像一道道深邃莫測的屏障。有些地方頑石壓着陡坡,怪石懸在半空,像随時都可能墜入地面一樣令人擔心。許多腐朽的老樹東倒西歪,黴爛的樹葉雜草中生長着帶刺的藤蔓,左纏右繞,腳踏上去有時竟拔不出來,行走起來非常困難。我們隻好讓王耀南同志帶工兵連走在前面開路。

我帶着三營掩護劉、聶首長,走在後邊。誰知工兵連出發不久,有位同志氣喘籲籲地跑回來擔告說:“楊團長,我們連長的槍被彜民下了,衣服也被搶走了!”

“人呢?”我問,“你們的人呢?”

那同志說:“彜民不傷人、隻要東西。王連長他們回來了。”

“走,”我說,“你帶我去看看。”

我們正往前趕着,王耀南同志走過來了。要在平時,他那樣子确實可笑,但在當時的情況下,沒有一個人能笑得出來。我問王耀南:“情況怎麼樣?部隊呢?”

王耀南同志卻笑了。他說;“部隊都撤下來了。”

我問:“有損失嗎?”

王耀南依然笑着說:“槍支、工具都被‘沒收’了。人員沒有損失。”

“他們怎麼放了你們哪?”

王耀南說:“碰到一個彜族同胞,說他是什麼頭人的代表,要見我們首長。他跟他們叽叽咕咕,說了些什麼我們也聽不懂。于是,就把我們放了.”

我瞅着王耀南同志那副樣子,也禁不住笑了,說:‘趕快找衣服穿上。我去向劉、聶首長報告。你要把部隊帶好,前面還要你開路哪!”

王耀南同志說:“請楊團長放心,我們保證完成任務。我看彜族同胞不錯,他們光扯着嗓子喊,卻不開槍。可惜語言不通,不然,講清道理,我看他們是會讓我們通過的。不過.....”王耀南停了停,搖搖頭,又笑了,“我們紅一軍團的工兵連,這還是頭一次‘打’這樣的‘敗仗’哩!”

我們的同志真好。他們被不了解紅軍的彜族兄弟“繳了械”,甚至剝光了衣服—這不僅是工兵連,在紅軍戰史上也是沒有的事—不但沒有怨言,而是堅決相信黨的民族政策一定會得到彜族同胞的了解,一定會取得勝利。

後來,我們找到一位“通司”(翻譯),通過他認識了當地彜民的首領小葉丹。劉司令員親自出面,同他飲雞血盟誓,結為兄弟。并贈送槍支幫助他們建立了“中國彜民紅軍沽雞支隊”。這是彜族同胞中第一支群衆武裝。這支在黨的民族政策照耀下譜寫的紅軍與彜族同胞的團結友誼之歌,一直流傳到現在。

開國上将楊得志回憶紅軍長征路過彜族地方趣事

劉司令員同小葉丹結盟後,小葉丹派代表為我們帶路。這位代表拖着長腔“噢一一噢”地喊幾聲,衆多的彜族同胞便從山上、林中跑出來。他們站在道路兩旁,,用驚奇、欣喜的目光看着我們。有時也“噢.一一噢”地喊着。我們雖然不懂喊聲的意思,但從他們那純樸、憨直的臉色和眼神裡,看懂了他們對紅軍的良好祝願。于是,戰士們也學着他們的樣子,喊着:“噢一一噢!噢一一噢!”後來聽到有人喊:“紅軍長沙沙!紅軍卡沙沙!”我問那位代表這是什麼意思,他說:“卡沙沙是謝謝。紅軍卡沙沙就是謝謝紅軍的意思。”我說;“應該說彜族同胞卡沙沙。謝謝彜族同胞!”

那位代表笑了。他送了我們二十幾裡路,停下來說:“前面不是我們的地方了。”原來彜族區當時分部落。小葉丹的部落叫“沽雞”,前面那個部落叫“羅洪”。小葉丹的代表請來“羅洪”部落的一個人給我們帶路。我們有了通過‘沽雞”的經驗,過“羅洪”就更順利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