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世民納了弟妹楊氏,而沒有納嫂子鄭觀音嗎?為什麼?

李世民納了弟妹楊氏,而沒有納嫂子鄭觀音嗎?為什麼?

不是什麼事情都可以随自己願,畢竟一些事情要看情況,否則會讓你很難受。

李世民在男女之事上較為随便,因而才會有那麼多關于他的風月之事。李世民雖然納了弟妹楊妃,可他并沒有動自己的嫂子,之是以不動,在于他不敢動。

千古聖君太宗李世民,二十三年辛酸坎坷換來萬古流傳貞觀之治。

李世民納了弟妹楊氏,而沒有納嫂子鄭觀音嗎?為什麼?

多數帝王奪嫡之路并不容易,他們為了登上自尊之位,不惜舍棄愛情。親情。友情換來高處不勝寒,誰能懂得他們的無奈,寂寞。自尊之位讓父子、兄弟反目成仇的無奈,李世民為保命隻能被迫發動玄武門之變,殺兄弟逼父退位,殺掉李建成。李元吉兒子,接着又将兩人妻妾都收入後宮,但唯一放過自己嫂子鄭觀音。

玄武門事變爆發時,鄭觀音27歲,李世民28歲,兩人僅差一歲,從年齡上看,李世民有一萬個理由不放過鄭觀音,可她為何放過自己嫂子,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原因。

李世民納了弟妹楊氏,而沒有納嫂子鄭觀音嗎?為什麼?

鄭觀音16歲的時候下嫁給26歲的李建成為妻,兩人相輔相成11年,感情十分不錯。

古時候,皇室子弟一般在成年不久便結婚,26歲結婚的時候稀少。但從相關史料上可以查到,李建成僅有鄭觀音一位妻子。玄武門事變爆發時,李建成死于李世民手下,年僅38歲。

距離皇後之位僅一步之遙的鄭觀音,往後餘生都在懷念自己丈夫李建成,從這點可以看出,夫妻關系十分不錯。

李世民納了弟妹楊氏,而沒有納嫂子鄭觀音嗎?為什麼?

鄭觀音容貌十分不錯,在一些史料上有記載:“淑韻娉婷,明月皎星河之夕;韶姿婉娩,和風泛桃李之蹊。”正因為鄭觀音的極佳容貌,讓李世民打上了她的主意,可鄭觀音拒絕了李世民,這段曆史雖然沒有在曆史上記載,可我們從鄭觀音的墓志銘中可以看道:“昔有陶嬰、梁寡,禮節在于衡沁。”

陶嬰、梁寡是古時候著名的赫赫忠貞烈女,她們的事迹被無數人知道了她們的忠貞,鄭觀音将自己比作陶嬰、梁寡,從中能看出其對李建成忠貞,堅決不服侍李建成外的人。從當時的情況看,唯一符合條件的隻有大唐王朝現任皇帝李世民。

李世民納了弟妹楊氏,而沒有納嫂子鄭觀音嗎?為什麼?

鄭觀音和李建成成婚11年,他們總共有十一個孩子,除了早夭折長子外,總共有五個兒子,六個女兒,這些孩子雖然不全是她生的,但至少有兩個到三個是她所生,至于其他子女,自然要認鄭觀音為嫡母。

玄武門事變爆發後,李世民先後殺死李建成、李元吉兄弟以及他們的兒子,最後逼自己父皇李淵下台,自己成為大唐新任皇帝,進而開啟輝煌無比的貞觀之治。

玄武門事變中,李世民總共殺了太子李建成、李元吉的兒子:太原王李承宗、安陸王李承道、河東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訓、汝南王李承明、钜鹿王李承義,梁郡王李承業、漁陽王李承鸾、普安王李承獎等人均被殺害。

這些可都是李世民的侄子,居然能一個都不放過全除掉,從這可以看出,李世民手段有些毒辣,但他沒有一點辦法,畢竟若不将她們處理,有可能會威脅自己一代霸業。

李世民的手段讓鄭觀音内心十分痛苦,畢竟這些人都是她的至親之人,他們被殺害,身為長輩的鄭觀音内心絕對悲痛。

李世民納了弟妹楊氏,而沒有納嫂子鄭觀音嗎?為什麼?

李世民成為皇帝後,為了挽救自己受損的名聲,先是将李建成追封為息王,追贈太子,谥号為隐,最後又将自己兒子趙王李福過繼給李建成做兒子,李建成所做一切能看出,他在努力消除玄武門事變影響。

可這一切對于鄭觀音來說,都是虛情假意,完全沒辦法彌補自己喪父喪子之痛,是以隻要李世民敢納鄭觀音為妃子,鄭觀音絕對要想辦法弄死李世民,你說身邊有如此隐患換誰敢納。

除了以上原因外,鄭觀音家事不可小視,這讓李世民不得不重視她身後力量。

李世民納了弟妹楊氏,而沒有納嫂子鄭觀音嗎?為什麼?

鄭觀音出生于河南榮陽鄭氏,東漢末年,以當時一脈的鄭渾、鄭泰等人為開始,逐漸發展為高門望族,北魏孝文帝時與範陽盧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并稱為四姓 ,唐代有十二位宰相,其中鄭溫三子後裔位列禁婚家“七姓十家”。

從這點可以看出,鄭觀音家族力量十分強大,李世民若将其得罪,有可能會讓自己的政權不太穩定。李世民當初殺李建成和他兒子是迫不得已,可如今要拿自己嫂子鄭觀音,若沒有一個好理由,必然和榮陽鄭氏交惡。

一旦出現這種情況,朝廷局勢必然出現危機,李世民剛當皇帝不久,穩定局勢才是最重要的,因而他不會對鄭觀音下手。

李世民納了弟妹楊氏,而沒有納嫂子鄭觀音嗎?為什麼?

李世民納楊氏為妻,主要在于楊氏年輕,才18歲,還有就是楊氏和秦王李世民關系不錯,但和丈夫齊王李元吉關系不佳,這讓李世民有了納楊氏為妾基礎。

因為這層關系存在,楊氏在李元吉死後被長孫皇後寄養在自己府邸,後期無意間和李世民相見,楊氏在看到李世民後,請求李世民賜死自己,李世民看着美人求情,這讓其内心産生動搖,對她一番寬慰,請她來到東宮和自己一起生活,就這樣楊妃成為了李世民的妃子。

李世民納了弟妹楊氏,而沒有納嫂子鄭觀音嗎?為什麼?

李世民迎娶楊氏在于其沒有為李元吉生過孩子,而且還有極佳的容貌,這讓李世民沒有放棄的理由。楊氏選擇李世民再簡單不過,畢竟李世民是未來的皇帝,自己 委身于他可以確定後半生安甯。李世民成為皇帝後,将發妻長孫氏立為皇後,楊氏成為自己的嫔妃。

李世民看重楊氏,還有另外一層企圖,那就是拉攏楊氏背後的家族。

楊氏是隋觀王楊雄侄孫女,這層關系的存在,才會讓李世民産生迎娶楊氏的想法,畢竟楊氏所代表舊隋皇室,沒有曾經的榮耀,可他們家族力量依舊存在,李世民剛登基不久,需要和各大家族搞好家族,拉攏楊氏家族自然是李世民穩定朝局方式之一。

李世民納了弟妹楊氏,而沒有納嫂子鄭觀音嗎?為什麼?

可就算如此,李世民迎娶弟妹的事情在無數有識之士面前依舊不太好,畢竟在多數人認知中迎娶自己弟媳是在有傷風化。

可實際上,這種事情要以民族來看,畢竟每個民族對于婚姻上的認知都不一樣。

北方遊牧民族覺得女人注定是男人附屬品,因而家族裡有男人去世後,他的兄弟就可以接受他們妻妾,進而確定他們能在惡劣草原環境中活下去。

這種做法可以讓那些剛剛失去丈夫的女人一條生路,畢竟改嫁給陌生人,不如直接嫁給丈夫家族人,這樣能確定自己生活會好一些。

李世民納了弟妹楊氏,而沒有納嫂子鄭觀音嗎?為什麼?

但這種情況不适合漢族,畢竟太傷風化,也讓無數人沒法接受,是以隻能在少數民族中存在,畢竟他們人口少。

李世民之是以敢這樣做,在于他身上有鮮卑人血統,也就是說李世民不是個純正的漢族人,因而他在做這個事情時候,覺得将自己嫂子、弟媳收入後宮十分正常,畢竟在他眼中,女人就是财政。

楊氏既然沒生過孩子,他的父親、丈夫、兄弟、孩子都去世了,那自己是不是也有資格繼承。

李世民納了弟妹楊氏,而沒有納嫂子鄭觀音嗎?為什麼?

是以,李世民納楊氏為妃這件事情,我覺得還算正常,不算污點,畢竟他血統中确實有鮮卑族血統,是以我們在看待這事情時,不要采取有色态度。

楊氏在跟了李世民後,為他生下了兒子李明,李世民對此很高興,将其升為嫔妃,同時在長孫皇後去世後,還打算将其冊立為皇後,隻不過他的舉動遭到魏征反對。

《新唐書·列傳·卷五》:“巢王妃,帝寵之,欲立為後,魏征谏曰:“陛下不可以辰赢自累。” 乃止。”

魏征認為如果将楊氏立為皇後,有可能會影響朝局不穩,希望陛下不要做這樣的事情,從魏征勸解中可以看出,他從頭到尾沒說楊氏是李元吉的妃子,從中可以看出他的聰明,并沒有傷及皇帝自尊。李世民覺得魏征說得有理,是以他沒有立楊氏為皇後。

李世民納了弟妹楊氏,而沒有納嫂子鄭觀音嗎?為什麼?

我們再來說說李建成妻子鄭觀音,在其拒絕李世民要求後,沒有受到相應報複,反而活到77歲,從中可以看出,李世民對于自己兄弟妻女沒有報複,讓她們自由自在活下去。

對此,你們有什麼想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