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文化】什麼是文昌祖庭?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曆史文化】什麼是文昌祖庭?
【曆史文化】什麼是文昌祖庭?

什麼是文昌祖庭?

所謂文昌祖庭,就是文昌帝君的始廟,意即為祭祀文昌而最先修建的廟宇,是文昌文化的根脈和發祥地。為什麼梓潼縣七曲山大廟被稱為文昌祖庭呢?

【曆史文化】什麼是文昌祖庭?

梓潼七曲山大廟是最早的文昌廟。《廣博物志》《華陽國志》等古籍載,文昌崇祀始于雷神、樹神等自然神崇拜,大禹時,古代先民以為梓樹化童子成神,于是在七曲山建廟祭祀,後來,由秦至唐逐漸衍變為祭祀文昌帝君的專廟“惡子祠”、“善闆祠”、“亞子祠”、“雷神廟”,唐宋以後,由于民間的普遍信奉以及帝王诏令,全國各地及海外漸次建起了成百上千的文昌宮觀。但是,至少晉代之前,文昌帝君的專廟僅有梓潼七曲山一處。

【曆史文化】什麼是文昌祖庭?

從史書看,文昌發端于梓潼,與七曲山大廟有密不可分的聯系,其廟宇當為祖庭。就其文昌的源流,唐宋以前僅為星神,而非人格神祇,稱文昌星、文曲星、梓潼星君等,是以,《史記·天官書》載“鬥魁戴匡六星,曰文昌星”。《明史·禮志四》:“ 梓潼帝君者,記雲:‘神姓張名亞子,居蜀七曲山,仕晉戰殁,人為立廟。’”這裡道明了梓潼神、張亞子、七曲山大廟三者之間的關系,之後曆代帝王相繼追封梓潼神,至元仁宗延祐三年敕封梓潼神張亞子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至此,星神人神合一,文昌帝君成為掌管文運祿籍的中華民族的文化神。

【曆史文化】什麼是文昌祖庭?

官方的宣揚、民間的信仰普遍認為,梓潼是文昌文化的發源地,七曲山大廟是祖庭。

其一,《文昌帝君本傳》《文昌大洞仙經》《文昌孝經》《文昌忠經》《清河内傳》《文昌帝君化書》等大量書籍或正文或序跋都有直接和間接反映。

其二,官方書籍如《蜀王本紀》《晉書·天文志》《鹹豐縣志》等都有記載;北魏太武帝、唐玄宗、唐僖宗、宋真宗、宋光宗、宋理宗、元仁宗對七曲山大廟文昌都有敕封。宋高宗趙構紹興十年(1140年)頒诏七曲山大廟按王宮格局改建,賜名為靈應祠,清仁崇嘉慶六年(1801年)七曲山大廟文昌崇祀列入國家祀典,清文宗鹹豐六年(1856年)升入中祀。

其三,宋代至明清民間文昌信仰越來越廣泛,四川及其省外的許多地方都前來七曲山大廟文昌祖庭拜谒、學習,全國逐漸建起了上千座文昌宮祠,至今保留的還有470多座。近年來,台灣及東南亞國家紛紛前來朝拜,七曲山大廟被海外善男信女稱之為“祖庭”或“祖廟”。

【曆史文化】什麼是文昌祖庭?
【曆史文化】什麼是文昌祖庭?

七曲山大廟是唯一的文昌“祖庭”,被學術界廣泛認同。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日本、美國、南韓、德國、新加坡的學者陸陸續續到七曲山文昌祖庭進行學術考察,台灣輔仁大學等高校,台灣、大陸數十位學者也到梓潼及大廟考察;近年,文昌祖庭舉辦了國際、海峽兩岸、國内學術研讨會數屆,并取得了多項學術成果,出版了多本文昌文化學術論文集。無論是個人、還是學術研讨,都一緻認為梓潼是文昌文化的發祥地,七曲山大廟是文昌祖庭,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國内外也沒有任何地方争奪文昌祖庭地位。

來源:七曲山風景區

方志四川部分圖檔、音視訊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資訊。文章所含圖檔、音視訊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曆史文化】什麼是文昌祖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