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解放軍19個兵團,司令政委一肩挑的有哪些?有一名是開國元帥

(本文為自媒體作者“老楊話文史”原創文章,嚴禁抄襲和洗稿,未經作者同意不得轉載。)

兵團,是軍、師、旅級作戰部隊的統稱。衆所周知,人民解放軍曆史上共有19個兵團。這些兵團的司令和政委,是各個兵團的軍政“一把手”,都是由資曆深厚、經驗豐富的名将擔任,他們在1955年的大授銜中,除了6人未授銜,3人被授予中将外,其餘都被授予上将以上軍銜,其中還有一人是開國元帥。

由于我軍實行“雙長制”,一般而言,每個兵團都有司令員和政治委員。例如:第一野戰軍的第2兵團,司令員是許光達(大将),政委是王世泰(未授銜);第二野戰軍的第5兵團,司令員是楊勇(上将),政委是蘇振華(上将);第三野戰軍的第10兵團,司令員是葉飛(上将),政委是韋國清(上将);第四野戰軍的第15兵團,司令員是鄧華(上将),政委是賴傳珠(上将);華北野戰軍的19兵團,司令員是楊得志(上将),政委是羅瑞卿(大将)。

解放軍19個兵團,司令政委一肩挑的有哪些?有一名是開國元帥

但是,這19個兵團中,有4個兵團的主官卻隻有一個人,也就是說,司令和政委一肩挑。是不是這4個兵團規模小人數少?是不是這些兵團不重要?都不是,而是這幾個兵團主官的資曆和能力非同一般。其中有兩位後來成為開國大将,有一位還是開國元帥!

王震——第1兵團司令員兼政委

解放軍将領中,被稱為“胡子”的将軍有很多名,除了開國元帥賀老總外,最負盛名的就是“王胡子”王震了。

王震是湖南浏陽人,1927年入黨,曾經參加過長沙勞工運動。早在1929年,王震就參與組建了湘鄂贛邊區長浏湘特區委和遊擊隊并,在此基礎上有組建了赤衛軍第6師,人數有一萬餘。第6師既打地主武裝,也打國民黨正規軍,并兩次配合紅軍主力攻打長沙,“王胡子”的名聲很大。後來在延安,毛、周等上司人見到他,也稱他“王胡子”。

解放軍19個兵團,司令政委一肩挑的有哪些?有一名是開國元帥

王震是湘贛紅軍的主要創始人之一,先後擔任湘東獨立師團政委、師政委和紅8軍代理政委等職。長征路上,王震作為紅6軍團政委,多次沖鋒在前。被俘虜的敵師長見他手提大刀,腰挂手榴彈,還以為他是一名連長。

抗戰時期,王震先後任八路軍359旅副旅長、旅長兼政委、延安軍分區司令員、衛戍司令員、南下支隊司令員等職。抗戰初期,他率部數次伏擊日軍,破壞敵交通運輸,有力地配合了忻口戰役的開展;1938年,率部連續收複了7座縣城,為建立晉西北抗日根據地做出了重要貢獻,接着,又建立了雁北根據地。1941年,王震率359旅開進南泥灣,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使這片荒無人煙的土地變成“塞上的好江南”。

1944年,王震率八路軍南下支隊孤軍深入敵心腹重地開辟新根據地,往返659天,轉戰8個省,進行大小戰鬥300餘次,馳騁于數百萬強敵之中,經受了極其嚴峻的考驗,在我軍曆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這次南下作戰,被稱為“我黨曆史上的第二次長征”。

王震率領第1兵團,解放青海,直逼新疆,促成了新疆的和平解放,為解放大西北作出了重大貢獻。建國後,王震被授予上将軍銜,為新中國的鐵道事業和農墾事業又再立新功。晚年的他被當選為副國級上司人,是實至名歸。

陳赓——第4兵團司令員兼政委

陳赓是解放軍最富傳奇色彩的名将,論才能論貢獻,陳赓都是開國大将中的佼佼者。

陳赓1903年出生于湖南湘鄉,是湘軍的将門之後。14歲時,陳赓因不滿包辦婚姻到湘軍當兵,1922年底即加入了中國共産黨,這資曆,堪比那些元帥。1924年,陳赓入黃埔軍校一期學習,畢業後參與了省港大罷工、沙基慘案、第二次東征、平定劉楊叛亂等重大革命和軍事行動。

華陽之役,陳赓背起不知所措的“蔣校長”拼死脫離險境,成為蔣氏的救命恩人。雖然“蔣校長”非常賞識陳赓這位“好學生”,但陳赓不忘初心,毅然與反動集團決裂,參加了南昌起義,随後到上海中央特科工作,他周旋在敵我之間,在異常艱險的白色恐怖下堅持工作,書寫了進階将領中少有的一段傳奇。

解放軍19個兵團,司令政委一肩挑的有哪些?有一名是開國元帥

1931年末,陳赓前往鄂豫皖根據地,先後擔任第4軍團長、12師師長,紅四方面軍參謀長。徐海東大将,許世友上将,都曾經是他的部下。

抗日戰争時期,陳赓是八路軍6個主力旅之一的386旅旅長。在陳赓的指揮下,386旅成為八路軍戰鬥力最強的旅,129師的大部分戰績,都和386旅有關。夜襲井陉、長生口伏擊戰、香城固伏擊戰、關家垴戰鬥、沁源圍城……陳赓的386旅都是主力。在電視連續劇《亮劍》中,日軍對386旅恨之入骨又無可奈何,裝甲車上寫着“專打386旅”,真實反映了386旅在抗戰中的非凡戰績。

解放戰争初期,陳赓作為太嶽縱隊司令員,參加上黨戰役、臨浮戰役、晉西南戰役、汾孝戰役……1947年開始,陳赓兵團曆經幾百場戰鬥,建立了豫陝鄂解放區,接着,出擊平漢線,參加淮海戰役。1949年2月,二野組建第4兵團,陳赓以其優秀的才能,深厚的資曆,在黨内較高的地位(第七屆中央候補委員),任該兵團的司令兼政委。

解放軍19個兵團,司令政委一肩挑的有哪些?有一名是開國元帥

随後,陳赓指揮第4兵團參加渡江戰役,進軍華南,解放雲南,為解放全中國立下赫赫戰功。1955年,陳赓被授予大将軍銜,位列第四。

肖勁光——第12兵團司令員兼政委

肖勁光是湖南長沙縣人,他1922年入黨,曾兩度赴蘇聯學習,是我黨最早涉足軍事領域的老同志之一。1925年,22歲的肖勁光從蘇聯回國,就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二軍第六師的黨代表,中将軍銜。後來的那些開國元帥和大将,此時的地位都遠遠不如他。

紅軍時期,肖勁光曾任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校長、紅五軍團政委、閩贛軍區司令員兼第七軍團司令員等職,級别和林、聶等元帥相當。要不是1933年受到錯誤處理,他的發展還要更好。盡管如此,到達陝北後,他仍擔任了紅29軍軍長、中革軍委參謀長等要職。

抗戰爆發後,肖勁光擔負了保衛黨中央、保衛陝甘甯的重任,曆任八路軍後方留守處主任、留守兵團司令員、陝甘甯晉綏聯防軍副司令員。他率留守兵團,在不到一年時間裡,肅清了邊區的土匪;他采用“半渡而擊,主動攻敵”的戰術,拒敵于河東,勝利地粉碎了敵人大小70餘次的進攻,為陝甘甯邊區築起了一道銅牆鐵壁。

解放軍19個兵團,司令政委一肩挑的有哪些?有一名是開國元帥

解放戰争中,肖勁光任東北民主聯軍副總司令兼參謀長。兼任南滿軍區司令員時,指揮了“四保臨江”、“三下江南”戰役;1948年,他兼任東野第一前線指揮部(後稱第一兵團)司令員,率部圍困并解放了長春。這年底,第一兵團改稱第12兵團,政委肖華調任東野炮兵司令員,肖勁光便司令政委一肩挑。12兵團在肖勁光的指揮下,參加了平津戰役、解放武漢、渡江戰役、進軍湖南。建國後,肖勁光擔任了30年的海軍司令員。在開國大将中,肖勁光位列第六。

徐帥、周士第——第18兵團司令員兼政委

18兵團,前身是1948年5月由晉冀魯豫軍區前方指揮所整編而成的華北軍區第1兵團,其主要任務是奪取閻錫山的老巢太原。1949年2月,在進攻太原的休整期間,該兵團番号改為解放軍第18兵團。

解放軍19個兵團,司令政委一肩挑的有哪些?有一名是開國元帥

太原戰役結束前,18兵團的司令員和政委都是徐帥兼任。為什麼是兼任?因為他的第一職務是華北軍區副司令員。徐帥是唯一的一名北方籍元帥,1901年出生于山西省五台縣,畢業于黃埔一期,紅軍三大主力之一的紅四方面軍總指揮,人民軍隊的締造者之一。徐帥的軍事才華,在開國将帥中沒幾人能與其相比。

太原結束後,18兵團奉命進軍大西北,納入第一野戰軍建制,這時的兵團司令和政委仍然是一個人兼任,他就是徐帥在黃埔一期時的同學周士第。

解放軍19個兵團,司令政委一肩挑的有哪些?有一名是開國元帥

周士第是海南瓊海(原屬廣東樂會)人。周士第早期的資曆,遠超多名元帥。他1924年入黨,1925年就擔任了孫中山“大元帥府鐵甲車隊”隊長,這支隊伍擴編為著名的“鐵軍”——葉挺獨立團後,他又擔任過營長、團參謀長、代理團長和團長。南昌起義後,周士第是起義軍主力25師師長,這時他的部下有兩人日後成為元帥的林總、陳老總,有日後成為大将的許光達。

南昌起義失敗後,周士第曆經坎坷,于1933年底到達中央蘇區,後來擔任了紅15軍團參謀長和紅二方面軍參謀長。抗戰時期,周士第擔任120師參謀長、晉綏軍區參謀長,是賀老總的好幫手。解放戰争初期,周士第便軍政一肩挑,曾任晉北野戰軍司令員。

1949年5月起,周士第率18兵團先進軍大西北,參加了扶郿、蘭州等戰役,而後兵分三路參與解放大西南的作戰,解放了40多座縣城,立下赫赫戰功。解放後,周士第曆任防空軍司令員、訓練總監部副部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上将軍銜。

結語:人民解放軍曆史上共有19個兵團,在數十名司令員和政委中,軍政一肩挑的隻有徐帥、陳赓、肖勁光、王震、周士第這5人,充分表明他們在我軍的資曆之深,軍事指揮水準和政治工作之高,他們不愧是解放軍的傑出指揮員,是人民的英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