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見證公爵的浪漫難留戴妃的芳魂--溫莎堡

作者:四無散人

前幾天,由于英國王太後的辭世,世人的目光被吸引到了倫敦西面22英裡處的泰晤士河畔,人們眼見着王太後的靈柩被運到這裡的溫莎城堡,然後與其丈夫、英國先王喬治六世的靈寝合穴同葬。

溫莎堡讓中國人覺得似曾相識,恐怕是溫莎公爵“愛江山不愛美人”的故事流傳太廣的緣故,不過,倒是很少有人知道,它其實是衆多英國王室成員出生和安葬的地方。

溫莎堡是公元1070年由諾曼底的征服者威廉一世首先建立的。900多年前,查理二世時,溫莎堡正式成為英王室的重要居住地之一。直到今天,包括女王在内的英國王室成員每年都會在溫莎堡裡住上一段日子。這裡也就成了仍有人居住的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城堡。

一進溫莎堡大門,面前就是溫莎堡兩大區中的“低區”,中世紀的古建築在陽光下呈現土黃色,一股古意撲面而來,古堡内部的空地上有大片的草地,顯得十分空曠惬意。停放和安葬王室成員的聖喬治教堂直沖大門,這座教堂始建于1474年,距今已經有500多年的曆史。它是一座典型的垂直結建構築。教堂南北兩側的牆上點綴有代表英國王室的動物圖案和盾牌紋章。教堂的窗戶上還繪制着75個人物,分别代表英國宗教與世俗界的不同組織。喬治六世等10名英國先王以及王太後等衆多英國王室成員的陵墓就安置在聖喬治教堂北側。那裡相對隐秘,不随便對外開放。據說陵墓中最華麗的要數喬治五世和瑪麗女王的靈寝,而被砍頭的查理一世的紀念徽旗也可以在這裡看到。

溫莎堡中可以觀賞的地方還很多,比如“高區”中裝飾豪華、收藏有達•芬奇、拉斐爾、米開朗琪羅等名家真迹的國家宴會廳和充滿趣味的嘉德廳。嘉德廳是當年愛德華二世國王建立嘉德協會(TheOrderofGarter)并授予王室成員或貴族“嘉德騎士”封号的地方。“嘉德騎士”是騎士勳爵中的最進階别,英國王儲查爾斯王子就位列“嘉德騎士”勳爵的首位。不過,這一稱呼的來源卻十分好笑。“嘉德”(Garter)的英文原意是“吊帶襪”,據說當初在一次慶典上某貴婦人把自己的吊帶襪弄掉了,成為一時笑談,而愛德華國王竟從這件事上受到啟發,設立了“嘉德騎士”爵位,以鼓舞日漸沒落的騎士精神。

當然,圍繞着溫莎堡的故事遠不止這一個。最令人覺得浪漫的當然要算溫莎公爵動人的愛情故事。愛德華八世為了能娶心上人辛普森太太為妻,不惜遜位,降為溫莎公爵,将大英江山拱手讓人。他遜位後曾與心上人在溫莎堡厮守數月,然後遠走他鄉。多年以後,他們合葬于斯。但不是所有的故事都能在溫莎堡找到浪漫的結局。“平民王妃”戴安娜也是在溫莎堡第一次遇見查爾斯王子的,但待到戴妃辭世之時,她已和查爾斯王子勞燕分飛,喪失了在溫莎堡留下香冢的權利。不然今日的溫莎堡應該會更加遊人如織,惹人感懷了吧。

諾貝爾安詳在高速路旁

畢生心血獻給科學死後墓碑樸實無華

劉仲華

在瑞典,幾乎人人都知道發明家諾貝爾的大名,但要問他葬在何地,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對此,瑞典人解釋說,他們對身後事看得很淡。幾經周折,我在當地華人的幫助下,找到了仰慕已久的諾貝爾墓。

在首都斯德哥爾摩市西北方的索拉那,有片隸屬于索拉那教堂的墓地,諾貝爾就葬在這裡。墓地很大,允許車輛通行。我們驅車從北門進入,沿林陰道向東北方行駛。隻見柏油路邊綠草如茵,其間井然有序地排列着大大小小的墓碑。有的墓碑用大理石等精美石料制成,上面刻有族徽、玫瑰等圖案;有的墓碑較樸實,碑上僅刻有死者的生卒年月。開車繞了幾圈,在向導的指引下,總算在墓地東面靠近高速公路處找到了諾貝爾墓。墓地建在這樣“偏遠的角落”,實在讓人意外。看着高速公路上行駛的車輛,我想他們大概不知道自己影響了大科學家的安眠吧。

諾貝爾墓周圍有10多棵柏樹,灰白色的墓碑高約3米,碑身為長方體,頂端呈圓錐形。碑的下方刻着“阿爾弗雷德•諾貝爾,1833—1896”。碑的兩側刻有諾貝爾4位親人的名字和生卒年月。一切都是那麼樸實無華,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要說有什麼特點,就是碑體中央鍍金的“NOBEL”(諾貝爾)一詞了。

1833年,諾貝爾出生在斯德哥爾摩。他父親是位工程師和發明家,但家境不太好。年幼的諾貝爾體弱多病,嘗盡生活的艱難,形成了孤僻内向、堅忍不拔、頑強勇敢的個性。

諾貝爾8歲上了一年學後,就沒有再接受過其他正規的學校教育。受父親影響,諾貝爾也喜歡化學,尤其喜歡研究炸藥。1850年,諾貝爾出國考察學習。傳回瑞典後,諾貝爾開始制造液體炸藥硝化甘油。炸藥投産後不久,工廠發生爆炸,諾貝爾的弟弟埃米爾和另外4人被炸死。為降低危險,諾貝爾将硝化甘油吸收在惰性物質中,稱它為達納炸藥,并于1867年獲得專利。1875年,諾貝爾将火棉與硝化甘油混合起來,得到膠狀物質,稱為炸膠,比達納炸藥的爆炸力更強,1876年獲得專利。1887年,諾貝爾發明了無煙炸藥。

諾貝爾不僅是發明家,還是位卓有成就的實業家。他在世界10多個國家建有20多家工廠,生産自己發明的炸藥等,這為他帶來了巨大财富。諾貝爾逝世前,他的全部資産已達900多萬美元。1896年12月10日,諾貝爾因心髒病突發在意大利逝世。根據遺囑,他的全部财産用來設立諾貝爾基金。

諾貝爾說,大宗遺産用來獎勵世界最傑出的人,而不應該留給家人獎勵懶惰。不久,諾貝爾實體學獎、化學獎、醫學獎、文學獎和和平獎等獎項設立。100多年後的今天,這些獎項以其權威性和公正性成為全世界最受關注和尊重的科學獎項。

我面對樸素的墓地,不禁想起諾貝爾生前說過的話,“我更關心生者的肚皮,而不是用紀念碑對死者進行緬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