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歸途(前程往事)

作者:半島文學
歸途(前程往事)

1982年秋末冬初,我因故轉到三、四裡以外的他鄉去讀書。剛走進異鄉學校的大門,吃住都沒有着落,隻能學校家裡來回往返奔波。

夕陽把它最後的光芒灑向大地的時候,最後一節睌自習下了,當時正在上初三的我,下午課上完有兩節晚自習課,最後一節自習課是在晚8:00下課,然後全校統一放學。

對于近處的學生來說,互相結伴幾分鐘功夫就能回到家裡,而我因為家裡學校較遠又獨自一人沒有結伴而行的同學,隻能自己一個人回家。背上書包離開學校,慢慢地看不見了近處回家的同學,剩下我獨自一個人奔走在鄉間的土路上。村莊、樹木草叢一點點走了過去,前面出現了一望無際的原野,夕陽西下,田野遠處的景物變得朦胧模糊起來,天開始變黑,看不清小路前面的東西,一個人靜靜地走,耳邊響着“噗嗒噗嗒”單調而沉悶的腳步聲。心中不免産生少許害怕的感覺。偶爾風起,吹動路邊的野草野樹枝"嘩啦啦”做響,似乎是有人在身後跟着,猛回頭朝後望去,卻什麼也沒有。

盡管老師講過世間本沒有什麼鬼怪神靈,但自小聽過的鬼怪故事及傳統觀念在腦子裡根深蒂固,還是難以一時從頭腦中消除。看看周圍空曠昏暗的田野,我不敢眨眼,豎起耳朵,手裡緊緊捏住斜挎在肩上的書包,繼續向前趕路,憑感覺判斷馬上就要到家鄉北溝塬上的墓地了,我心裡開始緊張得不行,心"咚咚咚……"地劇烈地加快了跳動,幾乎要蹦到嗓子眼了,一邊默念着,千萬别岀什麼事情!一邊用手用力地捏着書包卻不知什麼時候手心已滲出了汗!心想,即就是現在出現一個自己平日裡最不願見的人給自己壯壯膽也行啊,但是幻想歸幻想,墓地邊的路還得過。

正在這時,前面道路不遠處出現了一點點火光,一閃一閃的挪動,我的頭發"刷"地豎了起來,頭皮發麻發緊,腳步僵硬變得步履越來越緩慢,我本能地俯下身随手抓起路邊田裡的一把土,随時應付眼前出現的變化。我緊盯着前面的火星,絲毫不敢懈怠,卻看見那東西不但左右搖擺不定,而且還欲來欲向我逼近……火星逼近,随着火星的一個黑影也逐漸向我靠近,咋與人高低差不多呢?我心中疑惑納悶,屏住呼吸不敢作聲。正在我驚慌失措的時候,聽見對面黑影處傳來了一聲蒼老的咳嗽聲,這才聽清是一個人,走近一看,是本村的五十多歲的老頭兒嶽由膽口中叼着個香煙,一閃一閃的亮着光,随着人走左右搖擺不定!他看見我随口問了一聲"剛從學校回來?"我趕緊回答"嗯",又問他,"天晚了,你幹啥去呀?""噢,去墓地上墳燒紙。”互相問候搭話之後,我一顆懸着的心才落了地,扔了手中攥着的土,長長地"噓"了一口氣,大踏步回到家中。

回家安頓已畢,第二天一大早還得趕回學校,6點鐘早讀,5:30左右就得往學校裡趕。早晨起來洗漱已畢,父親不能送我送得太遠,出了村他就傳回要操心白天家裡地裡的活,路上又剩下我一個人,在天還黑乎乎的時候趕往學校,受了昨天晚上的一場虛驚,我改變的去學校的路線,改由鞏東村子的斜坡北上去上學,為了給自己壯膽,爬坡上塬後我開始哼起了歌曲,打破田野寂靜沉悶的氣氛,正在哼着小調的時候,前面不遠處的路邊草叢"哧溜"一聲,嗖地竄出了一個黑乎乎的家夥,箭一般地橫穿土路向田地中跑去,不大功夫便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這猛不提防着實吓了我一大跳!憑我小時候常在溝邊土塄草灘割柴挖藥剜草的經驗,判斷那十有八九是被我驚跑了的一隻野兔子。因為家裡僅有的一隻手電筒壞了還沒有購買,再說帶到學校去白天無用還不友善,也就摸黑上路去學校了。野兔跑了之後,我加快了步伐,早六點以前趕到了學校。

一天的學校生活很快過去了,又到了放學回家的時候,經過前兩次路邊遭遇的教訓,我選擇了往返學校的第三條路線,走接近家鄉塬上的北溝鞏東土塄坎羊腸小道回家,這條路避開了大片的墓地,經過最北邊一小塊墓地,還離得較遠。可是荊棘叢生的北溝土塄的路西邊,南北約一裡多長的地方長滿了高出我一頭的野棗、構樹、野生榆樹等等,路上要走過去隻能容下一個人行走,兩個人并排走根本不行,路太窄稍不留意就會掉到黑咕隆咚的北溝裡,報帳不了也會摔得夠嗆!正當我摸索着前行的時候,昏黑暗淡的天空傳來一聲凄厲的叫聲,劃破了夜空,吓得我渾身一激靈,擡頭看時,那東西已無影無蹤,我心中暗暗罵道:該死的老鷹遲不叫早不叫,偏偏在人寸步難行的時候叫,差點讓人栽到溝裡去。放眼望去,路旁高聳着的野樹野草仿佛怪獸般地一個個挺立于黑乎乎的溝畔崖邊上,讓人心存餘悸。雖說繞開了墓地,但是北溝以西的那一堆堆墳墓并不太遠,睜眼還是在暮色中可見不知名的墓堆一個墳頭接一個墳頭,我蹑手蹑腳艱難地向前摸索着走,生怕腳下、周圍、眼前有個閃失。約莫走了半裡地的功夫,前面一束亮光若隐若現,慢慢朝我這個方向而來,欲來欲近,莫不是又碰上什麼?正在我胡亂猜測時,對面傳來叫我乳名的聲音:"林兒……"是爸爸!這下我可高興壞了!"哎一"我大聲地回應着,手電筒的亮光穿草而過照在我身上,夜不再黑暗。父親走近我說買了個新手電,随手接過我的書包,我和爸爸一起愉快地穿過了難行的北溝塄坎路,走出了荊棘叢生的北溝,從小路來到王家溝小坡。

爸爸中等偏上的身材,一身藍色布制服穿了好多年了,不到五十的人額頭上卻布滿了皺紋,黑瘦黑瘦的臉龐是長期幹農活留下的印記。他不但是一家之長,也成了我的保護神!

走過王家溝中的小坡,便來到村中,不大功夫就回到家裡。

在以後的日子裡,我與爸爸約定,隻要爸爸沒有特别要緊的事,都會在北溝來接我。後來爸爸聯系了一個多年很少來往的老親戚,說好放學後住在那裡,爸爸就不需要再辛苦來接我。上學路上,爸爸用他的實際行動破除了我心中的恐懼、迷信,無聲地鼓勵我去磨煉意志,克服困難!爸爸那束手電的亮光,穿過漆黑的夜晚,閃着光芒,如天空中的星月,迷途中的火炬,溫暖亮麗,照耀我前進的路。爸爸的身影,如八九點鐘的太陽,躍出地平線,欲來欲明,欲來欲亮,照亮着我以後的人生之路!

作者簡介:王小林,1966年生,岐山鳳鳴鎮大營社群鞏西二組人。1983年在《寶雞文學》發表散文《弟弟》,後在《寶雞青少年》發表詩歌《童年》。1987年高中畢業後參加福建省屏南縣《三堅》詩社多年,發表詩歌數首。後為北京《農民日報》會員,名字被列入該報出版的《中國現代藝術人才大集》陝西籍文學類人才。近年來文章散見于《陝西農村報》、《岐山作家》、《岐山校園文學》平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