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一文,文中皇室子女稱呼生母為“娘親”,惹得評論區糾錯“宮裡得叫母妃”。
我就:???!!!有這規定?
嗯,怎麼說呢,别被影視劇影響,那隻是一種氛圍感的營造手法,事實上皇宮存在N多年,怎麼叫的都有,各朝各代各有特色。
畢竟,剝了君君臣臣的那層皮,那不一樣是夫妻小妾和子女嘛,跟尋常人家差別不大。
那麼古代子女稱呼母親,是不是隻有“娘”和“母親”?不是的,這取決于主人公成長的時代和地方。現代人推廣國語多年,還有“媽媽”“老媽”“媽咪”的差別,古代人說官話都分地域,稱謂不統一也是可以了解的吧?
下面總結一波古代爹媽的稱謂,具體的朝代和出處就不一一标了,主要是想讓大家有個印象,免得看到古風文時犯嘀咕。
子稱母
大人、娘、娘娘、大娘娘、主、娘子、姊姊、大姊姊、家家(不讀jia,具體的可自己上網搜)、姨、阿母、少君。
方言稱母
社、媞(江淮)、媓(南楚)、摩敦、毑(jie三聲)、姐(蜀)、她(古文姐字)、媎(音姐,羌人)、妳(楚)、㜆(吳)、阿媽(江南)、姥、媽、末末(蘇)、媽媽、嬷嬷、婆、恀(江東)、米、鐵弗
父之妾
庶母、諸母、妾母、少母、慈母、支婆
子稱父
大人、先生、夫子、公、耶、爺爺、爹爹、兄兄、哥、官、君
方言稱父
爹、巴巴、八八(突然覺得朱八八有點占便宜)、爸(吳人)、阿社、阿翁(周秦晉隴)、郎、郎罷(閩)、郎伯、罷罷(關東)、老子(北方)、大老(江州)、老相(吳下)、阿伯(吳)、鮮甲、阿多(回鹘)、多、英賀、巴駝(真臘)、子了祕(高麗國)
爹媽的稱謂大緻就這些,影視劇或小說中常用的稱呼不一定對,創作者未必不知道真正貼切的稱謂是什麼,更多時候是出于“約定俗成”的考量。文藝作品嘛,畢竟不是史料,沒必要深究,你懂我懂大家懂,就挺好了。
參考文獻:《稱謂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