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德國新政府上台 延續務實對華政策值得期許

作者:歐洲時報

【歐洲時報】德國社會民主黨人朔爾茨8日獲得聯邦議院多數支援,成功當選德國新一屆聯邦政府總理,德國曆史上第一個三黨聯合政府誕生,長達16年的默克爾時代畫上句号。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第一時間緻電朔爾茨,對他當選德國聯邦總理表示祝賀。

江山易主,改轅易轍,勢所必然。不過,新政府外交可能的最大變化,恰恰正是對華政策,令旅歐華僑華人擔憂。

默克爾執政16年,成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在任期間12次訪華,也許将成為“西方永遠不敗”的紀錄。默克爾告别政壇,留給德國的是第一個三黨聯合政府,而且主政的社民黨力量薄弱,輔政的綠黨和自民黨俨然成為新政府的權力核心。

意識形态色彩更濃的綠黨接管外交部和被稱為“超級部”的經濟和氣候保護部,很可能在外交和經濟政策方面對中德關系發展設定障礙。年僅40的貝爾伯克成為德國曆史上第一任女外長,尚未上任就語出驚人,不僅聲稱要執行更為嚴厲的對華政策,還表示不反對“外交抵制”北京冬奧,兩國關系頃刻陰雲籠罩。

更大的變化還在于,綠黨的對華政策主張在三黨聯合組閣談判中得到認可,組閣協定把對華關系定義,從夥伴關系改為“夥伴、競争和制度性對抗”,把中國擺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價值共同體”的對立面。

協定還直指南海、東海、台灣、香港、新疆等一應涉華敏感話題,對中國主權和内政事務指手畫腳。

在此必須指出,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是中國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中方在這一點上絕不可能容忍和讓步。前車之鑒,立陶宛意欲“别樹一幟”,公然違背一個中國原則,允許台灣設立所謂“代表處”,中國的回應十分堅決,外交關系降級,經貿往來當機。

德國對華關系的新動向,已經引起中方的高度關切。中國政府發言人聲明,希望德國新政府繼續恪守一個中國政策,尊重中方核心利益,維護雙邊關系的政治基礎。

毋庸諱言,如果德國執政黨或政府成員以聯合組閣協定為行動指南,動辄對中國内政問題說三道四,那中德之間的摩擦将顯著增加。

不過,我們也有充分理由,對中德延續良好的務實互信合作關系,保持樂觀。

首先,德國外交的發言權,最終是在總理而不在外長,無論默克爾還是她的各位前任,都證明了這一點。而新任總理朔爾茨的對華立場,值得期待。

朔爾茨作為默克爾最後任期的副總理兼财政部長,是默克爾最得力的助手,曾被此間認為比默克爾黨内同僚更為正宗的“衣缽傳人”,我們有足夠理由相信,默克爾的對華政策,可望得到延續。

事實也是如此。據此間媒體透露,10月中旬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電話,商議中歐上司人會晤事宜,尚在組閣談判的朔爾茨特意讓米歇爾轉告習近平,他将延續默克爾的對華政策,也将支援中歐投資協定,至于聯合政府中的兩個小夥伴,盡在他的“通盤掌控之中”。這樣兜一大圈“暗通款曲”,目的恐怕不隻是為了急于向中國表白,更主要也許是為了向歐洲夥伴表明他的對華立場。

再者,回顧曆史,社民黨的曆任總理,都對發展與社會主義國家關系有着獨特的智慧。第一任社民黨總理勃蘭特是德國“新東方政策”的創始人,為打開與東方陣營的關系,結束東西方對峙走出了關鍵性的第一步;他的繼任者施密特作為德國具有遠見卓識的戰略思想家,1975年成為訪華的第一位德國總理,對中國始終有着獨到的了解和支援;最後一位社民黨總理施羅德不僅在任期間力挺中國,近年也在不斷發表自己的見解,呼籲西方和德國了解中國,要與中國合作而不要對立。

最近的一次,11月30日,施羅德在第9屆中歐論壇漢堡峰會開幕式做視訊緻辭時再次指出,在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中,中國起着關鍵作用。是以,更好地了解中國,延續與中國對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他同時也表示,朔爾茨“是一位非常重視德中關系的政治家,這一點得到國際公認”。

第三,中德關系的發展主要靠共同的經濟利益推動。中德兩國同為出口大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兩個最大受惠者,是天然的盟友,隻有互信合作,才能互利共赢。GDP一半來自出口的德國,離不開中國市場。中國成為越來越多德國企業的主要銷售市場,所謂與中國經濟“脫鈎”的主張,隻會引起德國經濟界的恐慌與堅決反對。據德國大中華區外貿商會調查,在華43%的德國企業表示将把連同研發中心在内的企業重心遷到中國,把中國當作實質意義上的“第一本土”,原因就是擔心政府推行與中國“脫鈎”政策。由此可見,德國政府要實作經濟的穩定和重振,在外交政策上,也必須尊重經濟界的意願。

明年是中德建交50周年。兩國半個世紀的關系發展經驗表明,國與國之間完全可以超越意識形态差異,避免零和博弈,實作互利共赢。正如習近平在給朔爾茨的賀電中指出,中德兩國互為全方位戰略夥伴,多年來堅持互相尊重、求同存異、合作共赢,辦成許多造福兩國和兩國人民以及世界的大事。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中德加強溝通和合作,共同支援全球抗疫,推動經濟複蘇,展現了大國責任和擔當。

旅歐華僑華人高度重視中德關系發展,期許朔爾茨新政府,繼承默克爾對華務實、互信友好政策,實踐真正的文化多極主義,以明年兩國慶祝建交50周年為契機,積極拓展各領域交流合作,推動中德關系行穩緻遠。

(編輯:李璟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