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蘋果公司的蠻橫與霸道

借iPad2釋出的契機,把這篇長久以來的構想落在筆頭。就像我在狀态中所說的,我佩服蘋果的技術,卻不能接受蘋果的哲學。騙局?你肯定不信。我問你,iPad2最大的賣點是什麼?你會說,加上了攝像頭,前後兩個,減小了厚度,加了蓋,"2x/9x"的速度提升。好,我們單說 加了攝像頭這一點。想一想,當今世面上的電腦、網本、智能手機,能找到一款沒有攝像頭的麼?難。攝像頭已經成為移動電子産品的标配,為什麼iPad2上裝 了攝像頭,大家就無比激動?因為iPad1沒有攝像頭。那麼請想一想,為什麼iPad1沒有攝像頭?

如果你還沒有被騙的感覺,請繼續往下看。

蘋果的技術與營銷

任何一家依靠技術立足的公司,都必須有源源不斷的技術創新。然而,大家能在市場上買到的所謂"新"産品,其實并不一定是那家公司的最新技術。新技術是市場競争中的籌碼,籌碼一定要攢在手中,适時的試用。如果産品在市場上業績不錯,一個公司沒有必要用出籌碼。隻有當産品推出時間長了,銷量下滑了,人們開始淡忘了,或者有競争産品推出時,一個公司才會吧之前已有的研發成果包裝成新産品推向市場。總而言之,所有企業在推出新技術時都是有所保留的,這是基本的政策,不足為奇。

蘋果卻将這種政策退向了極緻。蘋果的技術保留,往往不是它的新技術,而是陳舊成熟的技術,或簡單易得的技術。

iPad2 的攝像頭是一個明顯的例證。攝像頭是非常成熟的技術,安裝攝像頭對于蘋果這樣的公司簡直沒有任何技術難度可言。從工程設計上,恐怕蘋果隻要1個星期的時間 就能搞定,增加的成本也忽略不計。那麼它為什麼不在iPad1上安裝攝像頭?難道Jobs喝醉了忘記要求了?明顯不是,這就是為了讓iPad2顯得有所進 步。

再說iPad2的HDMI接電視的功能。在蘋果的官方網站上,有一個iPad1的VGA輸出附件,利用這個附件,可以把視訊和 Keynote輸出到電視或投影。然而,如果你留意一下這個附件下面的留言,幾乎所有使用者的評價都是2星一下,因為大家都希望共享其它App的顯示。但對 于iPad1,這是不能做到的。是技術上的限制麼?顯然不是,明明在釋出會上,Jobs都可以吧自己的iPhone/iPad螢幕投影到大螢幕上。使用者不 能這麼做,完全是個軟體上的限制。現在,iPad2支援了這個功能,從技術上,或許僅僅是注釋掉了幾行代碼,1分鐘的成本都用不了。

這樣的例子有很多,諸如iPhone4的Video Call,錄像。

這樣做,蘋果得了大利益。它開發一代新産品的成本非常低廉。不了解技術的使用者紛紛以為所有新産品的亮點都是技術革新,進而覺得新産品遠遠超越了原産品。這是一個假象。大部分新産品中的亮點,都是原本理所當然出現,卻硬生生的砍掉的。的确,新産品遠遠超越了原産品,不是因為新産品高端,而是因為原産品低端。

總結起來,蘋果的思路是,先用鮑魚龍蝦把你吸引來,然後餓着你,餓夠了再高價給你加個宮爆雞丁,你還激動的要死。殊不知如果你不貪那鮑魚龍蝦的面子,可以在别家吃的酒足飯飽。

強勢控制

所有企業都号稱以使用者為本,蘋果也不例外,号稱每個産品的更新,都聽取了大量使用者的回報。但是蘋果真的在乎使用者麼?蘋果其實很強勢。

蘋果的每樣産品,多樣性都極其匮乏。并且這少的可憐的多樣性也僅僅展現在一些"硬"名額上,諸如記憶體大小、閃存大小。消費者沒有在功能上的選擇餘地,硬體軟體皆如此。蘋果的産品,充斥着這樣的信号:“我說有的就有;我說沒有的就沒有;我說有但是不給你的,你就别想要”。

Mac OS X不支援最大化是衆所周知的。"我們認為視窗的大小應該适合裡面的内容。" 好,就算你認為這是合理的,那麼你應該考慮到世界上還有很多認為"内容應該被調整以填滿整個視窗"的人,給個選項不好麼?蘋果的回答是,給你什麼你就用,抱怨也沒用。

又如上一節提到的,蘋果故意在産品中保留一些非常廉價、簡單、理所當然的功能。"大家都有的功能我偏不裝",一樣是強勢的表現。

蘋果之是以這樣強勢,是為了樹立威信。人總是對待弱者很專橫,而對待強硬者就服服貼貼的。蘋果做出強硬的面孔,反倒利用了人的這種本性,讓人覺得“蘋果的概念都是真理,是我自己沒見過世面、太老土;蘋果的産品都是最高端的科技,是我自己的要求太科幻、白日夢。” 于是,人們也就不再吭聲了。

封閉的産品

蘋果的野心可謂無窮。它試圖以它的産品建立一個完全封閉的系統,以形成壟斷。微軟也曾經被指浏覽器的壟斷,和蘋果相比,簡直小巫見大巫。蘋果經常藐視業界成文或不成文的标準、規範,藐視人們的習慣,隻為建立自己的壟斷之勢。

iPhone 和iPad都有1G甚至更高頻率的處理器,卻不支援flash播放。flash已經成為目前網際網路上最常用的多媒體互動平台,沒有之一。即時我個人也不主 張不必要的用flash,但蘋果直接選擇不支援flash,無疑又是挑戰标準的一例證。為什麼?因為flash本身是一個完善的多媒體互動環境,很多 iPhone/iPad app其實完全可以在flash中實作,況且flash是完全跨平台的。如果開放了flash,就意味着開發人員或使用者可能放棄蘋果自己的環境,轉而直接 開發flash版本,使得蘋果成為一個空殼。為了商業利益,還是犧牲一下使用者吧。

iPad沒有SD卡槽。SD卡恐怕是當今最流行的存儲卡格式。即便Sony的筆記本,也在支援記憶棒的同時支援SD卡了。iPad不支援,是為了避免使用者買一個8G的iPad再配一個8G的SD卡,這樣的價格遠遠低于16G的iPad。

用過iPhone的人都知道,iPhone号稱支援藍牙,其實隻支援藍牙耳機。市面上幾乎全部藍牙手機,都支援通過藍牙共享檔案,唯獨iPhone不支援。猜測這是為了迫使使用者用網絡傳輸,産生流量費用。

蘋果的軟體也極其封閉。這無需我解釋了。

營造産品的生态圈是人們所提倡的,但應該允許其它廠家的産品參與到競争中來。蘋果卻努力排斥目前通行的行業标準,進而故意制造和其它廠商産品的不相容,以便形成自己封閉的生态圈。這是明顯的壟斷。

(值得一提的是,蘋果也服軟。它不敢不支援doc/docx/ppt/pptx,不敢不支援youtube。)

總結

我承認,蘋果擁有絕對領先的工程技術。然而,蘋果卻沒有利用這樣先進的技術千方百計造福人類,它想的全是如何斂财。我不否認斂财是一個公司的最重要功能之一。但是作為蘋果這樣一個世界上名列前茅的公司,理應在斂财之外,擔負起站在這個位置的社會責任來。

蘋 果擁有領先的技術,卻故意人為的制造産品的瑕疵,以期為後續産品赢得市場。蘋果故意抵制對自己壟斷事業不利的行業标準。要知道,一個規範的定型是一件非常 不易的事情,标準是人類智慧的結晶。隻有有了标準,競争才有準繩,技術的發展才有所依據,才能減少重複開發和浪費,提高效率。

作為消費電子 的使用者,我感到不被尊重,因為每當使用蘋果的産品,就有被強迫、被束縛的感覺。作為電子工程師,我感到羞恥,因為我看到人們夢想的技術不能得以實作,不是 被技術本身所限,不是被成本所限,而是被企業的野心與利益驅使所限;看到人類智慧的結晶被藐視,隻因為企業的壟斷野心。

蘋果擁有領先的技術、地位、市場,卻不能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這就是我對蘋果哲學的看法。

轉自:吳天際

其實轉載這篇文章正好是很好的表達了我将近2年前對于蘋果的看法,從當時蘋果的營銷手段和技術推廣,就能多多少少的看出這一點(具體的說就是從nano3到nano4,再過度到nano5,都是無關痛癢的更新,甚至說是玩弄大家的感情)。蘋果對自己的技術,也就是它賴以生存的籌碼保留的太多了,以至于大大的限制了技術的發展,辜負了使用者對它的信任和崇拜,雖然這是一個公司的生存手段,但它實在不該被如此龐大的使用,因為這不應該是蘋果,這個技術世界的上司者所應該使用的低劣伎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