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進制初始大道生 天地開辟萬物成

作者:好久不見你521

宇宙萬物生成之前,一片虛空,無始無終,無前無後,無上無下,無長無短,無大無小,無明無暗,也無冷無熱,是後來所生之物不能描述的形态。

就在那無盡的過去之一刻,不知具體何時,也不知具體何處,後人概算約距今十萬八千劫之時,無盡黑暗靜寂的虛空之中,陡然生出一進制。此元初始時即無尺寸大小,也無方向空間,但變化卻極為迅速,在初生的一瞬間便立刻向四面八方演化,其速度之快、變化之巨,無以描述,隻從表象顯現瞬間從無到有,噴薄而出,同時伴随生出無數光華,繼而向八方擴散,呈現極亮、極熱之形态,此謂之為:一進制初始。在此一進制初始的過程中,未來生成世界萬物的物質便已俱備其中,隻是形态初始,若要成萬物之形,還需經曆許久的逐漸演化。

一進制已初始,随即“道”亦生成,“道”,就生于這無盡虛空之中産生的一進制誕生的一刹那之間,萬物初生則道即生,萬物泯滅則道即無。什麼是“道”?道既是天地萬物所因循的法則,是以其後從一進制中所生所化之萬物皆以“道”來,皆遵從“道”之法則。

在此之後,由初始一進制而進一步衍生,迅即遵循道之法則生出無數萬物之初相,并産生出空間之大小,同時也有了時間的初始,從此,世上便有實有空,有始有終。

伴随初始的世界誕生的是元始之神,其真身為宇宙的化身,元神彙聚的是宇宙的大道,其擁有的是運轉整個世界的力量和法術,後人稱其本尊以及化身為“元始天尊”。

在一進制初始瞬間從無到有之後,世界又經曆了許久的黑暗與混亂,又不知過去多少劫數,一進制生出的初始之物開始演化出無數虛實之物,那無數虛實之物繼而又分離彙聚,終于再次放出耀眼的光芒,宇宙脫離了徹底的黑暗,光明重制。又經曆了無數劫,萬物在元始體内彙聚成為無數太極之相,太極之相外為一圓,内為二進制環繞之形。太極之内,容有萬物,展現萬千變化,無以計數。太極的化身名為“太上大道君”,太上大道君傳承元始大道,以太極之形循迹于宇宙之中,曆經萬劫演變,有千萬萬化身。

太極之外形不變,而其内則是無窮無盡不斷演化變遷的萬象,萬象之初皆是混沌一團,雖有實形,但無法區分内部之詳細形狀。無數的混沌相乃是一團團氣相,其中有一相尤為特别,在此相之中,表面看雖然也是混沌一片,但冥冥之中卻孕育着一個神靈。此神靈與衆不同,既有元神也有骨肉、精血,是靈動之物,而非固化之體,隻是神靈剛剛孕育于混沌,尚是雛形,且在無意識的沉睡之中。這神靈乃是元始天尊本體之中育有混沌靈氣,以先天之氣化成。

神靈不停生長,逐漸幻化成形:有首有尾,有四肢,有軀幹,骨肉精血完備。孕育神靈的混沌相為一内外圓渾相,内為濁氣積聚,外為清氣包裹,神靈于此混沌相之中心,因循大道靈氣,靜靜沉睡、生長,在太極中前行,又曆經了無數劫。

約三萬五千劫以前,混沌中的神靈生長完全,形神皆成,有了意識,繼而蘇醒。剛剛蘇醒的神靈睜眼觀望,隻見四周唯有一片混沌環繞,全為氣霧包裹,迷茫空虛,靜寂無聲,備感無比枯燥孤獨。

這神靈與固化之物不同,天性有着對生機的向往,那孤寂的世界無光、無物、無聲,終不是其精神與肉體的歸宿,在許久孤獨的思考之後,神靈終下定決心,要将自己的元神和身軀幻化天地萬物,以現生機。其躬身而起,由蜷縮而站立,那周身清濁之氣立即被分散開來。清氣随即上升,化作為天;而濁氣則下沉,化作為地,天地遂逐漸分開。神靈沒有停息,手托上天,腳踏大地,不斷生長,天地也在他的托舉下逐漸遠離,終有一刻,神靈耗盡了所有的氣力,再也不能伸展,轟然倒下,由此定下天地萬萬丈距離。其元神、氣息和軀幹分别化作世間仙神、諸物。後人稱謂此神靈為“盤古”。而此開天辟地之舉是為“開劫”。從此,此界的天地劫數紀元開啟,開始了一個演化無數生機萬物的世界。

而後那生成的天地元神精靈之氣又分别凝結幻化:天之元神精氣化為伏羲;地之元神精氣化作女娲,均是蛇形之身,因為是從混沌融合的一體天地而來,故原本為一家。

盤古倒下,盤古的元神、軀體和氣息則幻化出五行、萬物、氣象,以及執掌之神。

元神其一化為:蓐收,掌五行之金,遍體金光,神采奕奕;

元神其二化為:句芒,掌五行之木,渾身青翠,生機勃勃;

元神其三化為:共工,掌五行之水,滿身粼光,清冷恣意;

元神其四化為:祝融,掌五行之火,周身赤紅,灼熱猛烈;

元神其五化為:後土,掌五行之土,通體淺黃,慈祥端莊;

盤古的骨肉之軀幻化為天地各物:日月星辰,山川湖海,草木生靈。伴随天之初生,誕生日月,盤古左眼生日,右眼成月,從此日月升落,循迹于天頂,開始有了光明,隻是日月升落尚沒有規則,不知何時日升,何時日落,又是從何方而升落。

盤古的四肢五體化為五嶽,脊梁化成一座萬丈高山,名為“昆侖”。盤古的骨骼化為山,肌肉化為土,毛發化為草木,血液化為河流大海,四海環繞大地,大地上蜿蜒的江河如盤古的血液般奔騰不息。

盤古的呼吸化為風,吹拂萬物;聲為雷,驚天動地;呵氣為霧,揮汗成雨,滋潤着世間的花草樹木。

自此,五行、萬物、風雨雷電皆有歸屬,隻是尚未有序。

初始的大地是一個整體,祖脈初成,脊為昆侖,那昆侖山氣勢磅礴,蔚為壯觀。昆侖山上,仙草、靈木繁多,天地初始仙草仙木中有一芭蕉,一紫藤,那芭蕉高枝闊葉,碧綠直迎日月;紫藤遒莖盤幹,萦繞曲向天空,都是天生仙物。

各類奇花異草中有一最為奇特者,乃是一棵人參神樹,這人參樹是天地第一個結果繁生的神木,所結之果食之可令萬物長生。人參樹孕育于混沌之中,生于大地之根,大地之根位于東海海中一座仙山,那山丹崖奇峰,峭壁異石,山上青蔥盈翠,山中溪瀑潺潺,多有花果,每見彩鳳、飛龍、麒麟騰躍,百川彙聚,奇花異草遍地。此山亦是十洲三島之祖脈,十洲三島皆是遠離塵陸的渺渺仙境,此山與其皆相通連。大地之根處,彙大地之靈氣,通四海達千山。伴随地之初生,大地之根的元氣凝聚,誕生一仙,是為地仙之祖,因與天地同生,故而又名“與世同君”。人參樹與那地仙之祖生于一處,被其精心看護種養。

除卻花草樹木,還有那萬千種生靈,天空之中有鳳凰,陸地之上有麒麟,海水之内有神龍,龍生九子而各有不同。又有那虎豹豺狼,牛鹿豬羊,蛇蠍蛙鼠,飛鳥魚蟲,更有那諸多形态各異之神獸出沒。天地初生時的生靈之物皆是各物之祖,飛禽之長為鳳凰,金身雀尾,鳴聲千裡;走獸之長為麒麟,頭頂長角,周身金鱗,四足生風,身軀威武。正所謂:鳥随鸾鳳飛騰遠,獸從麒麟越高山。

至此,盤古開天辟地,天地因循大道開劫生成,有了世間萬物,也便有了諸事發生。

萬古長存不滅之元始天尊,每到開劫,天地初開之時,便會化身顯形來到開劫之界,傳承大道。天尊見此太極中盤古界業已初開,便攜太上大道君伴随萬道金光,驅動真形,來在此界。先觀此界情形,隻見上有青天、日月,下有厚土大地、江河湖海、走獸飛禽、花草樹木等生靈,确為一片勃勃生機之地。真個是:

千般山水成大地,萬種生靈顯生機,宇宙雖為宏廣極,此處亦是甚為稀。隻是此時此界雖然有萬物,但尚處混亂無序之中。因見有生靈生機,于是元始天尊準備傳道法與此界,以令萬物歸宗,有規有序。

元始天尊所在的是三十六重大羅天界之處,天尊随即施展無上法術頃刻間生成兩座仙府作為居所,分别為:位于三十五重天上玉清境之中的玄都玉京府,元始天尊居于此紫雲之閣,碧霞之宮;三十四重天上上清境玄都玉京仙府,來在此界的太上大道君真形被元始天尊命名為靈寶天尊,居于此間。兩座府邸皆金雕玉砌,霞光瑞彩。

安置完畢,接下來便要傳道授法,元始天尊先是命靈寶天尊造一處傳講道法之處。靈寶天尊遂在所居上清天生成一座輝煌的宮殿,隻見此殿:高屋飛角,通體莊嚴,上蓋七七四十九層七彩琉璃瓦,門前九九八十一級無暇白玉階,金磚鋪地,紫金為柱,烏木玄窗,内有雕花桌台,外有仙木林立,四周開奇花缤紛、結異果累累,遍地仙草依依,四周紫氣萦然,仙雲缭繞,綿綿不絕,通體金光漫漫,與日月同相輝映,與天地渾然一體,元始天尊将其命名為“彌羅宮”。

彌羅宮氣勢不盡恢弘,仙神之氣韻十足。兩位天尊來在宮中,元始天尊彙集宇宙大道,因循太極之法,幻化出此界的第一神尊,準備将天地大道之法傳與新神,由他在未來掌管和治理此界。

此時元始天尊坐在宮中高台之上,神情祥和泰然,目光深邃悠遠,面目凝而不重,身着太極法衣,金絲銀線,間有光輝,靈寶天尊在座下陪伴。新生神亦是着錦繡仙衣,天生仙體氣度不凡,一見二位天尊,忙上前拜見。三神互相見禮已畢,新生神落座,元始天尊便開始了傳道授法。

元始天尊身懷大道,厚重沉穩,靈寶天尊太極顯相,規矩莊嚴,新生神凝神聽法,面有生機。元始天尊開口道:“我見此界開劫,多有生氣,每每開劫之地,必将由亂入序,是以來在此界傳大道之法,你便是此界道法的傳承護佑者,待你學成之後,依據道法治理此界天地,因循太極,渾成有序一體。”新生神點頭稱是道:“謹尊元始天尊之命。”

元始天尊穩坐雲台,頭頂綻放金光,目沉諸界,傳法由内,引思于外,口吐蓮花,更古之大法,首開此間。所講是何道法,乃是常人甚至是後世之金仙皆不能聽得的依據此間太極之形神因果所生成的“大乘混元道法”,都有:天地萬物來曆構成,所始所終,所生所克,所長所短,所依所靠,諸事之理,諸物之由,乃至各種治理之法,是為安定未來之三界天下所依據。得到此道法者自然掌控天地三界,不一而足。元始傳道,有說有問,有講有答。

元始天尊講大道,太極化身靈寶天尊則依據元始的大道,說太極之法:世界由無極而生一進制,一進制而生太極,太極分而不離則存,合而互消則滅;依太極之法生陰陽萬物,萬物消長因循大道;大道有規有序,萬物因而循規、成矩。

而後天尊又讓新生之神發問。因是為此界之道而生,新生神因而先問此間萬物:“萬物因何而有,因何而無,因何而長,因何而減。”再問生滅:“萬物因何而生,因何而滅,因何而去,因何而還。”又問萬物因何成規,因何定矩,因何而聚,因何而從。元始天尊皆一一解答。

太極大道,浩浩湯湯,宏廣深奧,無所不有,無所不包,即便是講解給神靈聽也得九九八十一天,方才能講述完全。那底下聽講的新生神靈,專注聆聽,仔細牢記,感天地造化玄妙無比,聽元始所講之道,時時頓悟。

上清天彌羅宮中,元始天尊傳講大道,靈寶天尊解說太極,九九歸真,不覺八十一天之後,新神得傳了完整的太極大道大乘混元道法,此時已非當初那般僅有仙體而無仙法,心中已有大道法術,隻待修行圓融,成就上神真身。

元始天尊見其已悉數聽得太極大道,便問道:“我的道法已全數傳與你,你意欲如何治理此界?”新生神見天尊有問,答道:“天地之相,應因循大道之德而有序,我欲令此界生靈皆循道有德,以令天下安生。”

元始天尊聽了點頭道:“因你是此界而生,想必是感覺了此界之本相,乃是此界因循本性的歸宿,那我就給你起個法名‘道德’,專為在此界護道。”新神得法名,向天尊行禮緻謝,從此稱“道德天尊”。

後又統稱此三位天尊為三清,是為: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元始天尊又問那靈寶天尊:“你對此有何看法?”靈寶天尊道:“世間一切道法自然,有序則自然循序,無序也是循序自然,循規與不循規者亦是如此。”

元始天尊聽靈寶天尊此一說,也點點頭道:“靈寶乃是道法自然,你可在此界傳道于衆生。”

接着元始天尊又施展無上大法,彙聚天地九陽真氣,生出一位真神:太乙天尊。太乙者,太一也,出世便有上聖慈瑞之相。

太乙天尊在金光瑞霭中顯形,見了元始天尊下拜,又向另二位天尊行禮,靈寶和道德天尊還禮。元始天尊道:“我觀此界,宜以仁德者為天帝,我化太乙天尊,令其為天帝,代表衆生心中的上天之意,你二者須因循大道之法輔佐天帝共同治理,以使之傳承。我之道已然盡皆講述完畢,真神将回歸本位。”說罷,元始真神化作一道金光回歸本位,隻化身留在此界。

靈寶天尊、道德天尊和太乙天尊領命拜别元始真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