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閑置土地“大摸底”,“集體流轉”拿分紅!“1清3改”落地,期待

作者:戲說三農頻道

随着城鎮化建設步伐的日漸推進及農村勞動力人口的大量轉移,留守在鄉村真正種地的農戶變得越來越少,空心化的問題趨于嚴重。尤其是在年輕一代不願種地、不會種地的背景下,土地被閑置、抛荒甚至破壞的現象愈發普遍,給經濟發展及鄉村全面振興造成諸多限制。

土地作為農民生産生活的一項基礎資料,不僅關系到糧食安全與國家命脈,更與農業經濟發展的好壞直接挂鈎。是以,對于農村土地所出現的閑置、抛荒以及破壞等問題,國家并不會置之不理。事實上,因人口勞動力流失而導緻的土地無人耕種問題早已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視!

為了避免耕地閑置的現象繼續呈愈演愈烈之勢,近幾年來國家逐漸加大了對農民用地的監管力度,在土地整治與基本制度改革方面也出台并落實了諸多新的舉措,比如三權分置、土地流轉、自願有償退出、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等等。而這其中,“清地”便是非常重要的一項。

閑置土地“大摸底”,“集體流轉”拿分紅!“1清3改”落地,期待

什麼是“清地”?

所謂“清地”,即清查農村撂荒地究竟有多少,然後再依據撂荒地的實際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并積極鼓勵廣大農民複墾。想必不少農戶對“清地”這一措施并不陌生,而依照國家的規劃,“清地”的目的并非是為了懲罰,而是啟動盤活計劃,避免造成更多的資源浪費。

據悉,“清地”不是試點政策,也并非個别地區采取的個案,而是一項全國性的舉措,即通過清查撂荒地、盤活閑置耕地資源的方式來進一步提升糧食産量與農民的生産積極性,為14億人的生産生活提供基礎保障。目前,多數地區積極推進“清地”措施,并且成效初顯。

“清地”之後,如何複墾?

實際上,“清地”是國家對耕地使用情況的一次詳細“摸底”,在小編的家鄉,從小麥播種期開始,村委上司幹部就已經開始組織小組長實地進行摸排,并登記好每個農戶的耕地使用面積及撂荒情況。針對撂荒的耕地,目前各個村子裡研究出來的辦法以“集體流轉”居多,即以集體的名義将大片閑置的耕地資源流轉給專業種植合作社,并将租金與收益與農民分紅。

閑置土地“大摸底”,“集體流轉”拿分紅!“1清3改”落地,期待

如此一來,那些閑置以及長期撂荒的耕地得以有效利用,并凸顯價值。而事實上,針對近些年來農村土地出現的問題,除了“清地”措施之外,國家還将會在“十四五規劃”期間内出台一系列的改革方案。此外,在2021年的中央一号檔案當中,國家也強調要開展土地改革。

3大改革方向

①實施宅基地制度改革,積極探索“三權分置”的實作形式

宅基地“三權分置”即所有權、資格權以及使用權制度改革的最大意義是打破空心村的尴尬現狀,鼓勵集體積極利用閑置宅基地及農房資源發展鄉村特色旅遊,進而帶動農民增收。另外,作為農民自身也可以将閑置農房出租,以收取租金的方式來實作财産性收益的增加。

②依法保障進城落戶農民的“三權”,鼓勵進城農民自願有償轉讓

進城落戶農民依法享有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以及集體收益的配置設定權,但農民進城落戶之後同時也造成了土地資源的長期閑置。是以,如若開放進城落戶農民享有轉讓土地與農房的權利,則不僅能夠提高土地資源使用率,還能有效避免宅基地閑置的問題進一步突出。

③積極探索閑置宅基地及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健全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

長期以來,農村宅基地資源遵循一個原則,即集體所有、成員使用。換句話說,宅基地的所有權是集體,而不是農民,一旦長期閑置集體有權收回使用權。但是,強制收回并不是最根本的解決辦法,允許建設用地入市不僅使集體經濟收入增加,農民還能拿分紅,何樂不為呢?

閑置土地“大摸底”,“集體流轉”拿分紅!“1清3改”落地,期待

總而言之,無論是“清地”也好,“3改”也罷,從長遠的發展角度而言,對農民均是有利的,希望能夠盡快在全國範圍内推行。不過話說回來,土地制度改革的推進難免會涉及到部分人的利益,這個過程中也并非一帆風順,也希望廣大農民朋友提前做好心理準備!以上便是本文要介紹的全部内容了,對此,你又有什麼樣的看法與建議呢?歡迎在評論區互動、分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