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還熬夜嗎?研究稱“夜貓子”幸福感低,可能因缺少愛和關懷

作者:紅星新聞

此前有研究表明,早起和主觀幸福感呈正向相關性。但是,“夜貓子”為什麼就要比早起星人的幸福指數更低呢?沒人知道确切原因,科學家認為,可能與更多的光照或更好的睡眠模式有關。

而據外媒報道,《睡眠研究》雜志11月的一份新研究指出了一個令人意外的影響因素——“夜貓子”不開心,除了身體因素,也因為他們得到的來自親友的社會支援更少。

華沙大學這份研究對1067名中位數約36歲的成年人進行了研究,探讨了睡眠類型與主觀幸福感之間關聯的潛在影響因素。研究結果再次佐證了早起與幸福感的正向相關性。

還熬夜嗎?研究稱“夜貓子”幸福感低,可能因缺少愛和關懷

↑資料圖

研究人員認為,早起人群更适應白天社交活動的時間安排,如上學、工作等。而“夜貓子”則存在“社會時差”,其生理時鐘和社會時鐘不比對,在被迫适應學習和工作安排的時候容易出現一系列的負面精神健康狀況,如焦慮、抑郁等。而早起人群較不容易受到一些情緒失調的影響,其情緒的調控能力也更強。晚睡的人群則在自控方面有更大困難,在處理和調控負面情緒方面的能力也相對更弱。

此外,這份新研究還指出了另一個影響因素——睡眠模式與社會支援的相關性。早起人群不管接受還是感受到的來自家人、夫妻和朋友的社會支援水準都更高,對生活的滿意度也更高。高水準的社會支援對于人的精神健康和幸福感都有積極作用,能有效地減少壓力等負面影響,也能有助于減輕抑郁。而且,社會支援本身就是人主觀狀态的晴雨表,它也會反過來促進人擁有更好的睡眠。

不過,該研究首席作者喬安娜·戈爾戈指出,其實并沒有哪一種睡眠類型是一定更好或更壞的,隻是一些人天然地更傾向于早睡早起,而另一些人傾向于更晚一點的時間表。

紅星新聞記者 林容

編輯 張尋

(下載下傳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還熬夜嗎?研究稱“夜貓子”幸福感低,可能因缺少愛和關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