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72.7%受訪者希望推進數字生活同時保留傳統服務方式

作者:美食家的小眼睛
72.7%受訪者希望推進數字生活同時保留傳統服務方式

如今,不少年輕人都感覺父母在生活中面臨着“數字化障礙”,網上購物、網絡約車、網上辦事等時常會讓父母産生困擾。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釋出的一項有1533名受訪者參與的調查顯示,要解決父母面臨的“數字化障礙”,72.7%的受訪者建議在推進數字生活的同時,保留傳統服務方式。

現居北京的楊樂琪(化名)最近在教母親用一些手機軟體,她發現現在不少常用的App設定了“老年模式”或“關懷模式”,打開後字型會變得更大,頁面也簡潔不少。比如某款打車軟體,打開“關懷模式”後,打車隻需要輸入目的地就行,“省去了不少步驟,感覺友善了不少”。

為了提升老年群體數字化生活的便利性,不少平台對App進行了适老化改造,推出了老年版或老年模式。調查顯示,78.9%的受訪者表示會為父母試用相關功能。互動分析發現,90後受訪者的意願更高,為81.1%。

楊樂琪覺得這些改變很有必要,尤其是對适應能力不太強的父母一輩來說,如果太過複雜,首先在心理上就會産生畏難心理,更不願意去嘗試了,“要越友善操作越好,這樣我們去教他們也能省去不少功夫”。

在南京工作的林賢(化名)覺得,現在手機App上廣告很多,有的感覺有誘導之嫌,“比如有的界面會顯示‘點選領紅包’或‘提現’的字樣,點選後卻發現是廣告,有的時候還會自動下載下傳其他App,這會給父母造成很大困擾”。林賢覺得,适老化改造的App一定要在設計上更加簡潔,如果有廣告,也要加強稽核,不應該誘導點選或下載下傳。

林賢認為,除了手機App的适老化改造外,社會上的适老化服務也要跟上。比如現在很多飯館推出掃碼點餐,還有網上的智能客服,其實對于父母一輩來說,使用起來不僅沒有便利,反而會帶來一些麻煩,“我覺得真正的适老化改造,還要從實際需求去考慮,兼顧數字化服務和傳統式服務,不能影響他們的正常生活”。

要解決父母面臨的“數字化障礙”,72.7%的受訪者建議在推進數字生活的同時,保留傳統服務方式,61.8%的受訪者認為應倡導數字反哺,引導年輕一代為父母提供幫助。

90後張穎(化名)平時會主動讓父母多接觸網絡,“像今年十一出去玩的時候,我就會告訴他們怎麼在網上訂車票、訂酒店,帶着他們把流程都體驗了一遍,這樣以後他們就能自己訂票出去玩了”。張穎覺得,很多時候父母不願意嘗試,是因為沒人願意帶着他們。如果子女能夠陪着父母嘗試,會讓他們更有興趣去接觸新事物,向外多邁出一步。

受訪者的建議還有:加快推進數字适老化改造,打破數字壁壘(64.1%),社群等開展教育訓練,提升父母使用數字化産品的能力(37.5%)等。

此次調查的受訪者中,00後占10.1%,90後占38.4%,80後占42.6%,70後占8.3%。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王志偉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