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仲冬花開詩詞六首:冬仲何殊春候暖,壟畔桃花自在開

作者:初衣勝雪

仲冬花開詩詞六首:山中天氣溫如春,絕壁遙見梅花新

仲冬也有花開嗎?當然有。此時正應季節的花,有梅花含苞待放,或者先出一兩朵,一兩枝,稱為早梅,應者仲冬裡的大雪冬至節氣,此外各自方小氣候不一樣,或者還可能看到反季節的花開。

仲冬整體的景色寒冷疏曠,而這些開在冬天的花朵就格外清新,亮人眼睛。

讓我們看看古詩詞裡的仲冬花開。

仲冬花開詩詞六首:冬仲何殊春候暖,壟畔桃花自在開

“小圃韶光不待邀。早通消耗與含桃。

晚來芳意半寒梢。

含笑不言春淡淡,試妝未遍雨蕭蕭。

東家小女可憐嬌。”北宋 · 毛滂《浣溪沙 其四 仲冬朔日,獨步花塢中,晚酌蕭然,見櫻桃有花 》

這是某年暖冬,那小陽春的氣候從農曆十月延續到十一月,催開朗毛滂家的小菜園。櫻桃花樹上正開着不多的櫻桃花,不多也足夠清麗動人。

小小園子的春光不用春天來邀約,偷偷将春天的消息告訴了小櫻桃花。櫻桃花就在黃昏裡提前開放了。

她笑得多麼含蓄和清淡,連同花開也是那麼春意淡淡,還沒有開遍,就有細雨落下來。

這櫻桃花像東家那幾歲的小女兒一樣嬌憨可愛,開在這仲冬裡。

那麼這裡為什麼用了春淡淡呢?一是櫻桃花本身就是粉色或者白色,很清麗,二是仲冬還有個節氣是冬至陽回,也表示春意和春天的來到。

在毛滂的心中,櫻桃花不是反季節開放,隻是提前感覺春天的消息,俏麗在枝頭。

仲冬花開詩詞六首:冬仲何殊春候暖,壟畔桃花自在開

“緣雲梯徑穿林麓,歲晚山寒風折木。

司花為我發春妍,繁紅幾樹驚愁目。

有美人兮在空谷,似笑漫山總粗俗。

淡煙疏雨羅浮村,萬裡相将跨黃鹄。” 南宋 · 楊冠卿《冬半山間忽見桃花客雲江梅已芳且約一笑花下》

一山有四季,十裡不同天。森林覆寫率高的連綿山脈之間,更容易誕生不同的小氣候。比如山谷,溫暖如春,雖然山頂是積雪或者山頭寒風呼嘯。

楊冠卿是從正常的高山石徑登上高山,又從山頭眺望下面連綿的群山,是以他看到兩種不同的景色,他來的地方,山風呼嘯,山風寒氣催落樹葉,很有冬天那種凜冽。但是登上高山之後,才發現背風的山林谷地,居然幾樹桃花,是繁花盛開。

仲冬裡登高很多人也是因為心情郁悶,想往開闊的地方舒展視力和胸懷,當然回報他的是山林奇景。仿佛是為了安慰他,花為他開,幾樹桃花驚豔着他的心情,将之前的惆怅和郁悶一掃而空。

結果同伴用不屑的眼光和口氣告訴他,這算什麼,那嶺南羅浮村,梅花都開了,比這不知道要好看多少倍。

兩個人站在桃花樹下就轉向了對梅花的向往,那怎麼去呢?有一萬裡裡呢,難道騎着黃鶴去?

實際這裡的對話場景一直是在山中的桃花樹下,隻不過談的内容實在是辜負了這裡絢爛的桃花,男人大地得隴望蜀,見異思遷。

倒是這桃花貞靜可愛,大氣淡然,才不在意這登徒子。自有山中桃源的仙意。

仲冬花開詩詞六首:冬仲何殊春候暖,壟畔桃花自在開

“未放梅梢一個春,枇杷花已玉嶙峋。

霜靴帶取苔痕去,應被孤猿野鶴嗔。“南宋 · 洪咨夔《仲冬九日還可庵谒墓遂入都 》

這山林墓地,梅花沒有開,連一個都沒有開,倒是枇杷花如雪,一叢叢在枝頭,像玉作的小山。

我在這裡踏山訪墓,我的腳步驚動這裡的野鶴啼猿,驚動了山林最美的沉睡。

是以當我的腳步踩過這裡的霜痕時,空谷留音,隻怕這裡的生靈都會怨恨我。

仲冬常常被忽略的花朵,就是枇杷花,但是枇杷花越寒越香,且有治療咳喘的藥效。

在意枇杷開花的人,多半是經曆了風寒咳喘這種巨大的痛苦。

在病苦折磨的人的心中,枇杷花和潔白的天使沒有什麼差別。

雖然枇杷花真的不算好看,沒有梅花那種清豔,也沒有梨花那種純白。

但是枇杷花獨有一種讓人依賴的笃定美,有人以松柏并列,來形容枇杷樹的常青和枇杷花的高尚。

仲冬花開詩詞六首:冬仲何殊春候暖,壟畔桃花自在開

”牛伏嶺高高且遠,崎岖羊腸路百轉。

仲冬跋涉汗流漿,每歎時危曆艱險。

陰厓慘慘生悲風,極目四顧山巃嵷。

人生能著幾兩屐,蹤迹不異無根蓬。

我家居山南,别業寄山北。

群兇勢縱橫,往返苦行役。

山中天氣溫如春,絕壁遙見梅花新。

梅花年年見春色,不見多少行路人。“元末明初 · 舒頔 《過牛伏嶺 》

這是隐居在山中的人,仍舊覺得山路的艱險。舒頔住在牛伏嶺的山南,但是他另外的産業在山北,有可能是土地,也有可能是他要教的學生。每天必須翻山越嶺。但是對于常年生活在山中的人,這冬天的跋涉,仍舊感覺辛苦勞累。

比如走着走着就汗流浃背。但是亂世求生不容易,就算是知道人生苦短,他也必須堅持。

于是這個時候,他看到了開在絕壁裡的梅花。

那梅花開在懸崖上,一定是向着太陽,是以才有山中氣候暖如春的說法。

但是他本身汗流浃背,恐怕感到的是熱極而冷吧。

這裡有一種山中生存的艱辛感,因為在這座山裡,一年四季也沒有多少行人。更顯得他居住環境的艱苦。

他為什麼要住在這裡,能夠寫出這種詩想必也是有才華的人,何以到此?元末明初,社會激烈動蕩,戰争,饑荒,瘟疫,不知道死了多少人。舒頔帶領全家隐居在此,是時代的無奈,是生存使然。如果你知道這個背景,看他在登山的過程中遙望山崖上的紅梅,是不是有一種讓人動容的悲辛感。

他的生命如同苦寒梅花,甚至在艱辛裡,還不如梅花,但是依然堅韌的堅持着,為家人。

仲冬花開詩詞六首:冬仲何殊春候暖,壟畔桃花自在開

”一雨疑當冷,旋為暖所勝。

南方難得雪,冬半尚無冰。

馀菊香深酽,群蔬意似矜。

林疏石路細,遙見隔溪僧。“宋末元初 · 方回 《雨不成雪 》

這是一年暖冬,該下雪的仲冬絲毫無雪,夜晚的溫度持續在零度以上。

以為一場雨氣溫會下降,形成雨夾雪,但是下雨就是下雨,一點下雪的意思都沒有。

那些晚菊花還在盛開,有着濃濃的香氣,田園裡的蔬菜青青。

江南的仲冬,簡直如同清麗的春天和晚秋。

實際在江南或者嶺南,菊花的花期會更長,乃至過年都可以看到新鮮盛開的菊花。

而野外的菊科品種更多,耐寒能力更強。隻是要你的眼睛學會發現。

仲冬花開詩詞六首:冬仲何殊春候暖,壟畔桃花自在開

”牆陰蕉葉依然綠,壟畔桃花自在紅。

冬仲何殊春候暖,蠻娘嬉笑竹圍東。“清 · 黃叔璥 《壬寅1722仲冬過鬥六門作》

這是哪裡?牆角還有芭蕉,田埂上是桃花自在開放。

仲冬還像春天一樣暖和,少數民族的女子,在竹子邊圍着說笑。

這是寶島。299年前的寶島。出生在北京的高官 黃叔璥此年視察寶島,留下了許多生動的民俗民風的記錄,這裡的蠻娘是指的原生民族 平埔族 。

在北京是風雪飄飄的仲冬時,這裡桃花盛開,四季如春。

仲冬花開詩詞六首:冬仲何殊春候暖,壟畔桃花自在開

讓我們尋找冬天裡的花,尋找那些驚豔着我們視覺的花開,祝福頑強的冬天裡的生命和花朵,祝福我們自己的心,如花開不敗。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