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曆經5年,在上海建了條超級大橋,難度巨大,設計十分大膽

作者:紫龍觀察
中國曆經5年,在上海建了條超級大橋,難度巨大,設計十分大膽

圖為上海長江大橋

此前,中國曆經5年,又完成一項世界級工程,在上海建造了一條超級大橋,但有網友表示疑惑,所謂難度巨大是難在哪些方面呢?也有網友想知道,這座設計十分大膽的超級大橋,在建造和設計過程中都遇到了什麼困難,最終,又是如何克服的呢?

被譽為長江門戶第一橋的上海長江大橋,是中國上海市崇明區境内的跨海大橋,位于長江入海口之上,是上海崇明越江通道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于2004年12月28日動工,2009年10月31日通車營運,共用時5年,線路全長16.63千米,跨江正橋長9.97千米。

中國曆經5年,在上海建了條超級大橋,難度巨大,設計十分大膽

圖為施工現場

雖然看上去氣勢磅礴,令人贊歎不已,但大橋修建時的難度,卻足以讓人望而卻步,上海大橋位于長江入海口處,水文氣象條件很差,與之相伴的,也大大提高了施工難度,因為地處海邊,這裡每年都會受到台風的侵擾,不僅如此,在日常修建過程中,風浪對日常施工也有很大的影響,如果因為自然環境幹擾,施工中有所誤差,那麼對工程的施工進度将造成巨大的影響,但是大橋必須得建,那該怎麼辦呢?此時,負責建設大橋的施勞工員開創性地想到一個辦法,就是将墩身,相梁等大型構件,先在陸地上完成生産,再到水上拼裝,完成整個施工過程,而不是一直在水上作業,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海況和天氣等自然環境,對施工所造成的的不利影響,同時,在陸地上預制也有一個極大的優點,大橋的各個部位可以同步進行,不用緊迫的趕着進度,同時也可以使橋墩的數量減少,即降低了成本,又使得大橋在設計上更具有美感。

除去施工外,水上搬運也是一個極大的難點,上海長江大橋主塔在設計上為人字形,其主塔高達212米,與之相比對的是長達730米的全漂浮體系鋼鑲梁,而一塊長105米的鋼鑲梁重量為2300噸,還要将其從90海裡外的制作地搬運過來,然後,準确地架設到長江大橋的橋墩上,其中難度,可想而知。

中國曆經5年,在上海建了條超級大橋,難度巨大,設計十分大膽

圖為搬運現場

克服了搬運的難題後,長江大橋在建設上還有一項新的突破,大橋在與崇啟高速的連接配接處有一段長達4.46公裡的地面道路,大概需要60萬立方的土來為道路築基,但是對于沿海的城市而言,土資源匮乏,是沒有足夠的土去為道路築基的,正當大家愁眉不展,此時,細沙築路的點子令人拍案叫絕,但在實際應用上,發現沙子的粘合度不夠,不能作為築基材料使用,是以,技術人員在正式鋪設前,進行了三個月的試驗,在細沙裡添加不同的混合材料,并采用分層填築,分層碾壓的方法,最終,掌握了填沙鋪路的最佳壓實度和最佳含水量的控制方法,這份大膽的想法,艱難的試驗,使得千百年來被人遺忘的細沙,在這段4.46公裡的道路上,綻放光芒,這也為未來中國大規模使用細沙築路開創了先河,對沿海城市修橋鋪路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中國曆經5年,在上海建了條超級大橋,難度巨大,設計十分大膽

圖為梁闆鋪設

在建橋時,大橋采用了S型的線性布置,這種設計一方面使得大橋造型優美,另一方面,可以最大程度上減少對橋下水流的影響,進而減少對生态的破壞,滿足對環保的需求,此外長江大橋與周邊自然生态的融合,不僅滿足了千百年來上海人跨越長江到達彼岸的願景,也使得這裡,被譽為上海城市的後花園,來到這裡,看不到高樓林立,看不到市井喧鬧,有的是一片湛藍的天空,一面平靜的海水,如此安詳,甯靜,正是天人合一,中國對于基礎設施的建設,對生态環境的重視保護,造就了如今的美好,這也證明,今後中國必将更加的繁榮昌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