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報傳媒集團記者 胡鞏民 通訊員 徐梅燕
12月6日上午10點,在常山縣芳村鎮前塘村塘頭自然村海拔750米的大塘山半山腰處,由燈盞坑家庭農場開發建設的層層梯田裡,長出了綠油油的油菜苗。
燈盞坑家庭農場主、前塘村鄉賢徐俊傑相告,這片梯田共200畝,待到明年春天油菜花開時,加上山頂上還有紅軍被服廠遺址,這裡将成為遊客的“網紅打卡地”。油菜收割後,大部分梯田将會種上辣椒、蕃茄、毛豆、四季豆等高山蔬菜,還有一部分梯田裡種紅高粱。
徐俊傑2004年起就去杭州創業,開網吧、包工地,17年創業有成。2020年4月,他回歸家鄉,尋求新的發展機遇。
前塘村年輕人多數外出打工創業,留在村裡的大多是年老體弱者,一些山高路遠、不便管理的田地因而成了抛荒地。徐俊傑從中發現了發展機遇:杭新景高速在新橋有出口,淳(安)常(山)公路雷公嶺隧道将于2020年12月下旬通車,交通出行更加便捷,将帶動人流、物流、資金流,何不将這些田地租賃過來發展高山蔬菜?
徐俊傑這一想法,得到了前塘村兩委的大力支援,土地流轉工作從今年5月正式啟動。前塘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共從57戶農戶中流轉了280田地、560畝山林,整體出租給燈盞坑家庭農場以“村集體+企業+農戶”的模式經營,租期30年,燈盞坑家庭農場付給農戶每年每畝200元租金,此外還吸收一部分農戶從事生産管理;560畝山林中的毛竹、松樹和油茶樹等收入歸農戶所有,林下土地用于該農場發展林下經濟和紅色休閑旅遊業。
“前塘村高山蔬菜銷路不用愁啦。”前塘村黨支部書記徐立斌告訴記者,就在上月,常山縣供銷聯社、縣農合聯組織引導經銷商支援本縣偏遠山區發展高山蔬菜,收購新橋片的前姜、新橋、東源、橫山路、東崗、前塘6個村生産的高山蔬菜。收購時間集中在每周二、周五上午,每個村設立一個集中收購點,收購價格為日常農産品批發市場上的批發價。上月25日,縣供銷聯社、縣農合聯組織經銷商到前塘村上門收購。當天,該村有23戶農戶将自家産的冬瓜、南瓜、蘿蔔、白菜等送到集中收購點,總共收購蔬菜1428公斤,發放貨款2165元。
“有燈盞坑家庭農場擺起‘龍頭’,我們對前塘村規模化種植高山蔬菜信心十足。”徐立斌介紹,從上月開始,村兩委幹部、黨員、村民代表深入農戶家中宣傳發動,引導更多農戶種植高山蔬菜。目前全村種植高山蔬菜約400畝左右。
【來源:衢州日報】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郵箱位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