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技擊的靈魂:步法

作者:古法練功
技擊的靈魂:步法

寸步

在前之足不退,向前進步。後足蹬力,催前足(又謂之墊步)。此招之用,為敵所逼,無暇換步,方取此捷徑,以制敵所不備,以其全用寸力,故日寸步。

踐步

前足先進,後足一直向前大進,即進之足複為後跟,以其步法運環,故日踐步。

弓箭步

兩足斜丁勢,前足着地,足心懸起,五指抓地,腿似半圓形勢,後足尖着地,足跟欠起,膝蓋下蹲,腿似曲弓,即返弓,因其兩腿似弓,其要點全用後足尖往前放力催身。此步用途最廣,消息全憑後足蹬,故日弓箭步。

(注:圓圈代表足尖着地之足,全腳掌着地之足印成了腳印形。左右進步換勢皆以此類推)

三角步

進退皆以三角勢,或左右,或進步,抽撤無方,行蹤無定,以其進退曲斜,故日三角步。

技擊的靈魂:步法

八字步

左足在前、右足在後之姿勢,向右轉為順步勢,回身先以左足向右足外合勁扣步,扣成八字形勢。 此右一左二之足勢,如向左轉為進步回身,将右足進步,向左足外,往裡合勁,扣步與左足成八字形勢。以上兩節皆是左足前、右足後之換勢,如右足前、左足後,換勢亦依前兩節類推,故謂之八字步。八字之妙用,轉勢換身,最靈巧之步法也,學者默悟生化無窮。

縱跳步

兩足之動作,或高或遠,平行而飛,或二三尺,數十尺不等。縱跳步最難練習,非功夫純熟,身輕如猿,像似飛鳥,不能得其要素。學者得其真意,須以猿象中,恒心而研究焉。比武時的步法,相當于文章的文法,金聖歎批《才子書》主要是批文法,他認為同代人水準太低,已經不會讀書了,不識古人寫文的轉折,就不知道古人有多高明。

比武對敵,是一篇文章。可能一個照面就赢敵了,但越短的文章越費盡心機。上古無大字無長文,在竹簡的時代,沒有大的字,沒有長的文章,小中見大,更需功夫。竹簡時代的小字寫法,轉折尤多,王羲之寫字被稱為“使轉”。

書法的字形是固定的,變化的餘地不大,書法上見高雅庸俗,在下筆轉折上。寫文章靠自創新詞出奇,往往人不能識,便陷入了狂怪。轉折方是文章正道,如蘇東坡的《留侯論》,金聖歎對之評價——此文得意在“且其意不在書”一句起,掀翻盡變,如廣陵秋濤之排空而起也。一句轉折,而成千古名文。唐維祿基本是文盲,穿着是老農民,但唐師上得了場面,國術館有沖突了,薛颠自己是館長,不好處理,要請唐師來。這個老農民就展示出古代丞相般的威嚴高貴,三言兩語把情理說通了,人人都要服他。唐傳形意的步法天下一絕,唐維綠的高貴之氣從哪來的?從他的步法來的,蘇東坡寫的、金聖歎批的和唐師腳下走的是一個東西。

技擊的靈魂:步法

國術一無人欣賞,二有人看也不懂得欣賞。國術最美處,在步法。國術裡,說一個人厲害,不說“兇悍”,而說“赢得漂亮”。

薛颠以步幅逐漸增大的次序介紹種種步法,從一寸間的寸步,講到幾十尺的縱跳步。這是友善介紹,而在實際練習,不是從寸步練的,最小的寸步反而最吃功夫,實難掌握。寸步難練,寸步成就的人,比武時妙味無窮。

薛颠說最難練的是縱跳步,用的形容詞是“平行而飛”,最遠可達“數十尺”。數十尺——二十尺算是“數十尺”概念的底線,約六七米,九十尺是“數十尺”的極限,約三十米,按語言的常情而論,數十尺該是三四十尺吧?為十米左右。

縱跳步是追擊法,形意拳的龍形、燕形都是縱跳追擊之法,一個直向追擊,一個橫向追擊,步法不成就,這兩個形也難有作為。形意拳是野戰之拳,清末山西商人雇傭的保镖清一色是形意門人,縱跳步在野戰時,作用極大。

形意門的輕功,是縱跳步成就了。李老愛講尚雲祥和唐維祿一塊去看戲的典故,唐維祿天生腿長,早早以腿功聞名,輕松邁步,把尚雲祥落下了。尚雲祥矮個子大肚子,走路沒優勢,但唐維祿聽得身旁“噔”的一聲,尚雲祥就躍上來了。

那是尚雲祥的縱跳步功夫,縱跳步跟現代體育的三步跳遠一般,縱跳前有幾個助跳的短步,為寸步、踐步,是以寸步、踐步的功夫不成就,縱跳步也不會成就。縱跳步猶如虎豹撲食,虎豹縱跳時,胯筋抻開至極限,大腿骨和骨盆幾乎脫臼,像是拉開了彈弓。

技擊的靈魂:步法

骨盆是彈弓的架子,骨盆撐住了,胯筋的拉力才能發揮。咬住骨盆的是腰筋和臀筋,腰筋、臀筋與胯筋形成互争之力,三者的互争之力比兩者互争要大,因為“三生萬物”,一旦形成了三者的關系,産生的東西就極大豐富了。

形意拳的任何一個拳式都要練這三筋,最吃功夫的是龍形。龍形是練筋的,龍形搜骨,以筋來搜骨。尚雲祥不用縱跳步,原地可竄出去三丈,李老在世時,整理者為怕太過神奇,不能取信于世俗,發表文章時寫成“一丈多,近兩丈”,但李老一直說是三丈。那是尚雲祥年輕時在河北廟州當衆顯示出來的,震驚世俗,當時程庭華、車毅齋等老前輩還在世,他們不覺得奇怪,覺得是應該的,還評判尚雲祥“化了腦子(練武入了神)”。

李老不願少說了數字,滅了師父的業績。李老已過世多年,就不管世俗了,還是以李老的說法為準。門内的說法,與世俗的見識,總是不同。

技擊的靈魂:步法

形意門練三筋,多在龍形下功夫,在象形術中,薛颠指定為練猿象。這個猿不是大猩猩,不是猴子。動物多能達到了自己形體的完美形态,牛有牛的造型之美,虎有虎之美,而猴類怎麼看都像沒有進化好,形象多醜陋,甚至是鬼怪系統,帶地獄之相。

達爾文的進化之說一出,遭到廣泛攻擊,因為人們普遍在直覺上看低了猩猩、猴子,覺得不高貴,而古人常說自己是熊、狼、鳥、龍的後代。

猿不是猩猩猴子,猿跟龍一樣,是傳說中的動物,常人見不着,跟千年龜一樣可以長壽。薛颠說“雜食為猴,食露為猿”,猿像仙人一樣,不吃東西,吃露水。傳說活在高山的樹林頂端,身輕如燕,與人參、何首烏一樣,是得天地精華的靈物。

在春秋戰國時代,人們還能見到猿,高人逸士以猿為友,比如通背拳就是一位戰國時代高人逸士的猿友所傳,通背拳是天下靈拳,看其動作是有仙骨的。

象形術猿象自有仙骨,仙骨是人的尾椎骨。尾椎骨上有兩排小孔,不是呼吸之用,是“通天徹地”用的,孔中走的是靈氣。胯有龍筋,臀有仙骨,便可得“氣厚身輕”之妙了.

薛颠特意囑咐要在後面的“猿象”章節,好好揣摩,其中有深意。縱跳步是跳遠運動員練不出來的,是國術獨到處。

弓箭步可獨立練,為前腿邁出,後腳蹬地,脊椎前移,最終讓鼻尖和前腿膝蓋、腳尖對齊,三者在一根垂線上。要緩緩而行,小心體會重心的變化,體會後腳蹬出的力是如何作用在脊椎上的。

技擊的靈魂:步法

膝蓋要下蹲,不下蹲,力量傳達不到前方去,一身的勁都被膝蓋憋住了。後腳蹬地要蹬得腳後跟擡起,搖橹般的,腳尖碾地一撥,前腿膝蓋同時一頂,就是發力了。這是用體重打人之法,所謂“消息全憑後腳蹬”。以重心的移動打人,比掄拳頭高明。弓箭步在練習時,先練重心移動,後與肌肉的互争之力結合。兩腿撐開,狀如拉弓,脊椎等于是箭,射箭是弓把箭射出去,但這時要反過來,是箭把弓射了出去,脊椎的力量要下沉,作用在兩腿上,加大前腿的發力。

此法名為“返弓”。返弓之法,是弓箭步的獨到處。形意拳的龍形步,是一種改良版的弓箭步,多了三個扭度,扭了腰、扭了前後腳的腳腕,形意拳先以龍形出功夫。形意入門練的第一個拳是劈拳,劈拳的進步就是龍形步。

三角步和八字步是應敵之法,對敵時神妙莫測的步法,其實多是這兩個步的組合。不要覺得簡單,對敵時,兩個三角步,敵人的眼就花了。三角步是憑空挖出來的陷阱,練得精确,一個三角步,便捕住了敵人。

三角步,是陣法。步法的基本功是弓箭步,學會了以步法移動重心,才能使出三角步。否則一移動,重心就紊亂,你使三角步,敵人正好打倒你。

開始練習,需在地上畫一個三角。先練正三角,後練倒三角。尖在上,底邊的橫線在下,為正三角:橫線在上,尖沖下,為倒三角。

技擊的靈魂:步法

走正三角,向斜後方撤退,再橫移,再斜上;走倒三角,身體先橫移,再向斜後方撤退,再斜上。

還有斜三角。正三角、倒三角都有一條邊線是水準的,或是在正上方、或是在正下方。斜三角則三條邊線都是斜的,三面出尖。斜三角在實戰中更具隐蔽性,練了斜三角之後,接着練連環三角和縮三角。

連環三角是連續地走三角形,一個三角接一個三角。縮三角是在一個三角形裡走出一個小三角,再走一個更小的三角,最後立定在一處,兩腳不動,但重心仍以三角形遊動——這是練法的重點,由步法的三角演變為身法的三角,在比武時,可讓對方探不出我的虛實,躲閃和反擊都極為隐秘。

連環三角和縮三角純熟後,再練混合三角,就是連環三角和縮三角混合在一起,連環三角裡也有大小變化,縮三角裡也有前後的連環。混合三角純熟,就進入自由境界,不露痕迹了。

三角步是陣法,陣法要引敵人入陣,是以練三角步,要先練後撤,敗中求勝。其實三角步也是進攻的妙法,拳譜中寫的“斜進直出”、“斜出直進”,就是說的以三角步進攻。進攻時,有一個轉折,敵人就窘迫了,被你逼得不得不露破綻,這是進攻的陣式。

三角步是軌迹線路,以寸步和踐步來走。三角步是前後左右大小伸縮的變動之形,走三角步,寸步和踐步也得到了提高,可以倒行、斜行。

寸步、踐步最後講,延續着三角步的話題,先講八字步。三角步是從容的轉折,拉長了戰線。而八字步相當于希特勒的閃電戰,不拉戰線,在一個點上猛烈突破。

一步之下,就做出最極緻的轉折,回身反轉了,這便是八字步。讀者看圖,會覺得費解“原本正面對敵,好好的,怎麼突然用後背對敵了,這不是找挨打麼?”

八字步不是拿後背對敵,還是正面對敵,以我的正面對敵人的側面。敵人從我的後面來,我用八字步迅速轉身,恰好站在了敵人的前側面,我就占據了有利地形。

或者,我以正面迎敵,敵人身法很好,快速移動到我的側面了,國術裡都是“以正打側”,敵人占到了我的側面,我就要挨打了。于是我以八字步迅速轉身。反而~下站到了敵人的後側面,就反敗為勝了。

技擊的靈魂:步法

​八字步轉身後的定位步型,是兩隻腳腳尖都向裡,形成内八字。兩腿也要有合力,兩個膝蓋要向内夾。讀者看到這個形态,心裡會鄙夷吧?覺得“太别扭,太難看了。這種姿勢怎麼能迎敵?還是拳擊的姿勢合理啊!”

八字步不是前進用的,是轉身用的。看似醜陋、不切實際的八字步,卻是國術家的殺招。國術是千年經驗,從戰場上、野戰裡總結出來的,而一些格鬥術是從擂台上規範的,積累的經驗不足,是以會有此短見。

據李老說,民國的天津,沒有練拳擊的瞧不起練國術的事,練拳擊的都知道練國術的厲害。李老有個國小同學,是個警察,天津警察要學部隊刺刀的劈刺術,他招數耍得純熟,大勝其他警察。

他跟李老閑聊時,說劈刺術實用,國術是個迷信。李老知道他為人,高興了就瞎說,于是逗趣:“迷信不迷信,我跟你比比刺刀,就知道了。”警察立刻就改口:“我哪敢跟你比啊!”李老就笑了,說:“不是我迷信,是你迷信。”

站成“内八字”,為了回轉的穩定。轉過來,因兩腳尖都向裡,不利于前進,但本就不是要向前,而是要橫行的。橫行而出,八字腳就不成阻礙了。

八字步的後續,是橫行的肩靠、抖肘、撩臂、踹腳之法,能借上轉身之力。注意,八字步一扣步成型就可發力,不用變步變招後再發力。不是回轉後再考慮怎麼打,回轉就是打法。

國術有國術的邏輯,連綿而出,後招可以借用上前勢,前勢可在後招裡發揮。不懂國術的邏輯,不知一個動作的具體處境,割裂開分析,是小孩的做法。

小孩要探究玩具汽車的奧妙,把汽車拆開了,結果汽車壞了,他也沒搞懂。可惜,國術現在就這麼被拆着、糟蹋着。

踐步,踐是踩踏之意。一步邁出,像一腳踏爛了地上蛇的腦袋。踐,還有“牽扯”之意,常人走路都是一步一步地,而踐步看似是一步一步的,其實多了兩小步,就是“牽、扯”。常人是一步接一步,踐步是一步套一步。

雞的步法,是标準的踐步。雞邁步呈連環,前腿一邁出,後腿就縮起,然後伸直邁出,前腿再縮起。兩隻爪子一縮一伸,像是畫圓。

如果觀察得仔細,會發現雞有兩個小動作,後腿伸出前,落在地上的前腿要往前小跳一下,在這個小跳的帶動下,後腿才伸出。後腿落在地上,變成了前腿,原來的前腿也不是立刻回縮,而是在現在的前腿後小小跟随一下,再回縮。

雞步看似“前後、前後”地走,其實是“前後前、前後前”地走。麻雀不會邁步,隻能跳着走。雞善于走,但它的邁步還是省略不掉跳,雖然跳得已經很微小了。

形意拳的踐步模仿雞步,以左腳在前、右腳在後為例,左腳先進一步,右足向前邁一大步,越過了左腳,左腳在右腳後面再跟進半步。總結一下,右腳隻邁了一下,而左腳邁了兩下。正常邁步,是“左右”的頻率,踐步則是“左右左”的頻率,正常邁步是“一、二”,踐步是“一二一”.

左腳先邁的一步,叫做“牽”,有牽引的作用。左腳的這一小步,等于是纖夫拽纖繩,把右腳這條大船拉上來。左腳後跟的小步,叫做“扯”,等于右腳的這條大船後面還挂着艘小船,大船前進,把小船也扯上來了。

左腿的小步牽扯,都是給右腿以助力,讓右腿發力。形意拳最著名的拳法是崩拳,有“半步崩拳打遍天下”的說法。崩拳有九種變化,手法的變化隻有兩種,七種都是步法的變化。有半步崩、退步崩——還有這個踐步崩。

踐步崩是殺人技,雖是直線運動,但在直線裡有了牽扯,敵人不好判斷你的距離,看似短,其實一步躍到敵人臉前。

又由于發力之腿,受了另一條腿的助力,力量翻倍,手可以一觸即突破敵人雙手防線,直搗敵人胸腹。踐步在形意門内是不輕傳的,師父傳了踐步,就等于傳授了利器,給了你走镖、護院的飯碗。

薛颠将踐步清楚地畫了出來,是大開門戶,真心教人。不懂國術的人覺得不就是個路線麼,我還能走出更花肖的呢!懂國術的人一看此圖,就知道是金不換的。

技擊的靈魂:步法

薛颠的衣缽傳人薛廣信的步法極佳,薛颠授徒是既不讓薛廣信代教,也不讓薛廣信作示範,就讓薛廣信在自己身後站着。薛廣信像個木樁,永遠老實站着,目不轉晴地看着薛颠。有師兄弟問薛廣信:“你老看一樣的東西,煩不煩啊?”薛廣信回答:“你們看着一樣,我看着不一樣”李老那個警察朋友,結交了一位形意拳師,跟他學實戰。拳師放出話來,說自己超過李存義了。李存義是尚雲祥、薛颠的師父。

這話傳到北京,尚雲祥就笑了,說:“還有這麼叫喚的?他太了不起啦,我得保着他。”傳到薛颠那兒,薛颠也笑了,說:“我也保着他。”尚雲祥和薛颠都放話出來,要保着這個人,這個人反而慌了,放話表态說那是誤傳,他沒說過,還托人給北京的尚雲祥帶話,說要上北京給尚雲祥磕頭(那人自居師弟,師弟拜見師兄得磕頭)。尚雲祥表态,不必來了,這個事情就算過去了。警察喜歡熱鬧,盼着打起來,找到了李老,說:“要不我給你介紹,你去會會他?”李老罵這個警察是好事之徒,說人家畢竟教過你。警察慚愧了,不再提這事。

過些日子,這位拳師通過警察,找到了薛颠處,說要向薛颠讨教。薛颠讓薛廣信去,薛廣信以為是比武,興沖沖地去了。跟着薛廣信的有一位師叔,萬一比武,好作為比武的見證人。

薛廣信第二天才回來,師兄弟們問怎麼樣,薛廣信說:“就是吃飯了,一頓接一頓的。”原來沒比武,午飯吃到下午三點,主人客人都累了,睡了午覺,醒了就五六點多鐘了,很快又吃晚飯,吃到深夜,就住下睡了一夜,早晨起來又吃早飯,薛廣信怕還要吃午飯,趕緊回來了。

這麼招待薛廣信,是為了向薛颠示好。李老問:“你們吃那麼久的飯,飯桌上聊什麼呢?”薛廣信說主要是拳師在說,說拳說事,挺好聽的。席間薛廣信上廁所,因坐得久,站起來想活動活動,走了一個踐步。薛廣信一回來,拳師就問那步子是什麼。

薛廣信是老實人,覺得拳師也是形意門的,肯定會這個,是在跟自己鬥趣,就沒回答。

陪薛廣信一塊去的師叔,揣回來一個手帕卷,包着一根缺了頭的金條,缺口處髒得發黑,不知存了多久,說要換薛廣信的步子。師叔說,金條不是整根的,來不及擦幹淨,就送人了,這麼不怕寒碜,說明拳師急了,這根金條肯定是他的家底了。薛颠派人把金條送回去,回絕了拳師的請求。師兄弟笑話這拳師,薛廣信不高興了,說:“别在我面前說。”但薛廣信也奇怪,私下跟李老說:“真不會啊?他也是有師父的人啊。”

金條也不換的,薛颠早寫在書上了。李老評價此事,說:“不是他不會踐步,是薛廣信功夫大了,把踐步走神了,看着不像踐步。”

寸步有兩個要點,一為“制敵所不備”,二為“全用寸力”。寸步是前足前進,後足同時也向前移動,兩足之間保持原有的距離。寸步不邁步,而是整體移動。

寸步要最後才練,開始也可以練,很容易就能掌握,練二十分鐘,就能移動得潇灑飄逸。但練了等于白練,因為腿上沒有功夫,寸步移動得再快,兩腿不受力,敵人一擊就倒了.

技擊的靈魂:步法

得用弓箭步把兩腿練出了功夫,再學習寸步。寸步之是以能“制敵所不備”,因為寸步是身形不動而變了方位,隐蔽性強,敵人不好提防。寸步的腳下小動,對于敵人,就是突變了。

寸步也是保命之法,當自己被敵人逼入了死角,身形給困住時,腿邁不出去了,就要靠寸步來救命。在沒有活動餘地的地方,寸步一移,在死角裡找出生門。

寸步有兩種移動法:一、後足蹬地,催動前腿,兩腿一塊前移——此法以後足發動;二、前足前移,牽扯得後腿跟上——此法以前足發動。第一種練法,大多數人稍練即能掌握,需要下功夫的是第二種練法,因為這種寸步裡有牽扯,與踐步的牽扯一緻,隻不過微小得多。多作踐步練習,才能掌握第二種寸步,等第二種寸步練成了,再使踐步時,也能把踐步提高了,更為隐蔽有力,是以寸步與踐步相得益彰。

危機的時候,往往是勢力已盡卻收不回來的時候,此時重心多在前足上,就要直接由前足作力,帶着全身轉向。學會前足發動的寸步,在實戰時才可以應急。

等兩條大腿内側的筋練成了,兩足就不分哪隻腳發動哪隻腳了,可一塊移動。兩腿内側的筋形成了合力,不用腳行寸步,用腿行寸步了。腿的位置比腳高,腿上出來的功夫也比腳巧妙,以此類推,如果胯筋練成了,以胯筋行寸步,更進階。用腳行出來的寸步,最好隻做向前的移動,向其他方向移動,容易重心紊亂。而腿筋成就後,兩腿可以受力,前後左右任意移動而穩如泰山。

不管練什麼功夫,最後到要歸

結到幾條筋上,筋不成,功夫不成。筋是功夫耗出來的,形意門人彼此間以名号相認,以信物相認,還以筋相認。身上沒幾根練成的筋,無人承認。

李老一個在鄉下的師弟找他,說:“師哥,你看看我這塊兒。”李老一摸,那人小腿肌肉裡的筋像蛇一樣,沿着骨頭往上爬,李老心裡就有數了:“嗯,是師父教的。”認了這個師弟。

寸步是短距離的移動,寸力是短促的發力,薛颠寫出的寸步要點為“全用寸力”,表明走寸步時,不能隻是兩隻腳的運動,而是周身“騰”地一個短促發力。寸步需要有整勁,這個“全身寸力”,不是走步走出來的,而是打拳打出來的。寸步需要很深的拳功。

是以沒有所謂的步,都是力。步是力的外化。